孙彦煕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脑脊液漏属于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要并发症。CLCFD需通过腰大池引流套装行腰穿操作,可连接脑室引流袋或者引流瓶,并通过对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的调整促成脑脊液经腰大池流出[1]。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颅内感染发生少、疗效佳等优点,能够加快颅内压降低速度,改善脑水肿与脑缺血症状,缓解脑血管痉挛。为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CLCF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31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45.79f4.23)岁。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45.81f4.19)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予以常规腰穿,在患者接受开颅术之后的第2 d实施腰穿,对于伴颅高压者需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每天应实施腰椎穿刺1~2次,保持脑脊液引流量在40~120 ml/d,还需收集脑脊液标本并实施生化及常规指标检测。观察组行CLCFD治疗,于开颅术后第2 d开始,合并颅高压者应在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进行,取侧卧体位,将穿刺点选在L4-5或L3-4椎间隙,选用美国Medtronic EDM腰大池持续引流装置,在浸润麻醉实施后向皮肤中刺入14号硬膜外穿刺针,待至蛛网膜下腔后,将管心针抽出,若发现脑脊液流出,则将穿刺针取出,并于腰椎导管远端位置接连引流袋与管,引流脑脊液,将引流量控制在150~350 ml/d,引流速度调节在10 ml/h,每日均需对脑脊液标本开展生化及常规指标检测,若有必要还可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
记录两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14 d内治愈率(治愈标准为:2周内未出现脑脊液漏,且脑脊液相关生化、常规指标水平均正常)以及颅内感染发生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为(6.29f1.41)d长于对照组的(12.19f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9,P=0.000)。
观察组14 d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14 d内治愈率与颅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n(%)]
在颅骨骨折、蛛网膜与硬脑膜受损情况下,脑脊液漏患者的脑脊液可经外耳道、鼻腔或开放伤口由骨折裂口流出[3]。其发生原因与切口愈合不良、缝合不严密、颅高压未解除、颅底骨折、硬脑膜缝合不严或未缝合、副鼻窦封闭不严等相关。患者一旦出现脑脊液漏,就可能引发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征以及脑积水等问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
CLCFD技术创伤小,可防止出现反复腰椎穿刺与由此引发的穿刺点感染,且便于采集脑脊液标本,对患者疾病治疗与病情评估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14d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引流,使用CLCFD治疗在缩短脑脊液漏停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主要与CLCFD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有关:①创伤小,可提高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加快神经功能恢复。②便于对脑脊液引流量形成有效控制,并依据颅内压调整引流速度,对减少因引流过多或过快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③可在确保引流量充足的基础上避免脑积水与脑室扩张的发生,降低脑脊液对漏口相关组织的不良刺激,缩短脑脊液漏时间,促进漏口愈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5-6]。
综上所述,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予以CLCFD治疗对于避免脑脊液漏时间延长,减少颅内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