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艺术手法

2019-03-13 10:31刘慧慧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风筝命运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立足于阿富汗社会,内容既令人心酸又令人感动。卡勒德·胡赛尼是首个用英语书写阿富汗历史的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这部小说充满了深厚的阿富汗文化。作者在小说创作中,以穆斯林文化为背景。通过描述阿富汗精彩的斗风筝传统,生动地体现出了风筝在阿富汗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及特殊含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小说中风筝的象征艺术手法,尤其是风筝本身、风筝的颜色,以及风筝对命运的象征作用,对阿富汗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揭示。

关键词:象征手法;风筝;颜色;命运

作者简介:刘慧慧(1994.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1

一、作者与作品介绍

(一)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美国医师与畅销书作家,1965年在阿富汗喀布尔市出生,其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一名老师。在1970年,一家人搬往了伊朗的德黑兰,1973年,一家人又搬回了喀布尔。1973年是阿富汗政权保持相对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便是无数的政变与外敌入侵,随之也结束了胡赛尼在阿富汗的儿童时光。由于阿富汗政权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全家人便一直也没有返回祖国。1980年,苏联对阿富汗进行侵略,胡赛尼的父亲成功申请了美国的政治庇护,于是举家移民到美国。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创下出版奇迹。

(二)小说《追风筝的人》内容概括

小说是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的,这是一个处于美国的阿富汗移民讲述自己儿时往事及其成人后对童年所犯过错进行拯救和弥补的过程。时间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主人公阿米尔出身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经商在当地很有名望。兒童时期的阿米尔性格胆怯,哈桑作为仆人的孩子勇敢且忠诚,二人经常结伴玩耍,然而急于向父亲争宠的阿米尔后来却陷害哈桑偷东西,迫使其出走。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一家逃往美国。2001年,父亲生前好友阿辛汉给阿米尔打电话,告诉他“有再次成为好人的办法”。[1] P2并鼓励他重返阿富汗去救出哈桑的孩子。已事业有成的阿米尔鼓起勇气来到了塔利班统治的祖国,经过艰难困险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二、风筝体现出的象征艺术具体分析

(一)对风筝本身描述的象征艺术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开始就出现了放风筝的场景,结尾时又放飞了风筝,风筝可以说贯穿了整部小说。“风筝”应是一个多重的象征,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心中都隐藏着一个风筝,每一个人都是不惜一切追逐风筝的人。两位主人公都同风筝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阿米尔经常参加斗风筝的比赛,哈桑则有着惊人超群的追风筝的本领。阿米尔是一个喜欢斗风筝的孩子,更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亲的宠爱,可他懦弱自私的行为却给哈桑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以致自己成年后受都深感愧疚,最后在他人帮助下大彻大悟,突破重围找回了那早已掉落的“风筝”,这个时候风筝象征着友谊以及拯救自我。风筝对哈桑来说象征着呵护与忠诚。哈桑的悲惨命运就如同风筝一样,自始至终没有主宰的权利。整篇小说以放风筝开始,又以放风筝结束,对风筝本身的不同描述即象征着小说自身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的变化。[2]

(二)风筝颜色的象征艺术

另外在颜色上,作者在小说中似乎有意刻画了几只具有特殊色彩的风筝,每一只都带有独特的深刻意义,比如说在那次转折性的斗风筝大赛中出现的蓝风筝,暗含了哈桑被侮辱,还有小说结尾出现的黄风筝以及绿风筝。绿风筝代表着嫉妒。黄风筝象征温暖,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这些彩色风筝被赋予了特有的象征意义。

三、风筝对命运的象征作用

(一)对主人公及阿富汗命运的象征作用

作者不仅在对风筝本身和颜色的描述中融入了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另外还透过对风筝的刻画描写,透露出作者对两位主人公以及阿富汗的命运做出了预测和暗示。在小说一开始,读者就可以透过风筝这个象征物获知两位主人公不同的地位和身份。阿米尔能够在斗风筝大赛中成为光荣的风筝斗士,而哈桑注定只能通过追捡获得风筝。阿米尔作为风筝斗士,哈桑作为捡风筝的人,可知两人身处不同阶层。

尽管阿米尔和哈桑都是在阿富汗出生成长,他们在民族、宗教以及经济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他们都生活在战乱的阿富汗。对阿富汗人来说,他们的土地和自由不能被自己控制,命运也不能被自己主宰。不管是处于上流阶层的阿米尔,还是处于底层社会的哈桑,都有着被人掌控的命运。其实阿富汗人也像风筝一样,在飘摇中进行抗争寻找更好的出路。[3]

(二)对主人公命运走向的预示作用

小说中战胜的绿风筝和坠落的蓝风筝在某种层面上也已经预示了两位主仍相差很大的生存趋势,阿米尔就像那只绿风筝,在哈桑的多重保护下,顺利离开阿富汗,在美国娶妻生活,并有一番事业。哈桑就如同那蓝风筝一样命途多舛,尽管也有过向命运的反抗,但最后也没能战胜悲惨的命运。小说结尾出现了一个放风筝的画面,阿米尔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放飞风筝,该风筝意味着阿米尔对儿时的过错做出弥补,索拉博也将有一个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张丽 《追风筝的人》的文学文本分析[J].电影文学,2008(08).

[4]Khaled Hosseini. The Kite Runner[M]. New York:Berkley Publishing Group,2003.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风筝命运
命运的更迭
命运秀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