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
自从红黄蓝2017年虐童事件爆发以来,可以说红黄蓝幼儿园品牌的声誉一落千丈。不仅如此,红黄蓝上市公司的美股股份更是一年多来暴跌70%。
正当此事渐渐被大家遗忘的时候,红黄蓝却再次出现在“头条”,宣布变更名称的这一举动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曾经“虐童”的红黄蓝,是要“变身”了?
虐童未消,新规又至
2月9日,红黄蓝教育发布公告,宣布以1.25亿元收购新加坡一家民营儿童教育集团近70%的股权。在收购海外资产的同时,计划将公司的名称由RYB Education更名为GEH Education,目前尚未公布对应的中文名称。
“换个马甲我也认识你”“这是要变身吗?”“红黄蓝不行了?”“改名也掩盖不了黑历史!”近日,红黄蓝变更海外名称的消息一公布,网友们一片哗然,指责声和质疑更是此起彼伏。
对于红黄蓝的这次更名,微博评论同样反应激烈,也同样大多将此举理解为“洗白”。微博上与此相关新闻的高赞评论包括“这是要直接删除黑历史吗?”“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红黄蓝要变绿?”等。
在所有教育机构中,幼儿园无应试与提分的压力,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品牌感受是主观、感性的,虐童事件对红黄蓝的品牌形象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年多时间过去后,提起这家公司,网友们依旧是“恨得牙痒痒”。
对于红黄蓝更名一事,外界的看法大多是,红黄蓝在“洗白”,在与过去脱离关系。
其实,红黄蓝更名表面看是为了洗白历史,而其真正原因,应该是2018年11月出台新规后,红黄蓝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新规对其影响太大,限制太多,也不得不谋求转型发展。
2017年9月红黄蓝上市时,创始人史燕来曾表示,红黄蓝的首要目标是继续坚持以总部中心为主,不断研发优质课程、夯实培训和督导建设,服务全国园所。在23个直营城市,红黄蓝教育还将继续加大对新建园所的投入。未来会将产品和服务输出到更多三、四线城市,并在专注于0-6岁学前教育的前提下,拓展家庭教育、托管园等业务。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上市不满两个月,2017年11月23日,红黄蓝被曝出虐童丑闻,导致红黄蓝声誉跌入谷底,次日开盘前,股价一度暴跌47%。
2018年11月15日,学前教育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这份《意见》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的学前教育规范意见。
记者注意到,《意见》发布当天,以营利性幼儿园为核心业务的红黄蓝股价直接腰斩,跌幅再次达52.97%。
两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行业内情绪集体受挫,大量民办幼儿园企业对幼儿园业务不再看好,准备另谋生路。尽管未公布相关数据信息,但以营利性幼儿园为核心业务的红黄蓝肯定也在受影响范围之中。
从这两条新政不难看出红黄蓝的忧虑:未来开建新的直营园、加盟园都将受到影响,两大政策基本可以在扩张及生源上锁死了红黄蓝在各地的发展,想要像从前一样依靠加盟幼儿园这一核心业务势必难以为继。
在新规和资本市场的多重压力下,红黄蓝危机四伏,这次是想通过收购、更名从幼儿园品牌转型为教育平台,可能是要重新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吧。
“这次收购更名同我们之前的收购、合作共同展示出了公司业务的多样化发展战略。”史燕来公开表示,收购的目的是扩张自身的品牌、服务,推向更多消费者以及更广的服务范围,并增强公司在中国儿童早教市场的竞争力。收购之后,新加坡、北京两地公司将在国际化双语课程、教育管理上展开更多合作。红黄蓝作为教育平台不仅提供0至6岁幼儿园的早教服务,还在试图进一步拓展业务的边界。
可对于这样的举动,无论是内地市场的洗白质疑,还是投资者的波澜不惊,都表明了红黄蓝海外业务转型并不被看好,2019年,对于红黄蓝或许是比较难熬的一年。
高速扩张戛然而止
2018年12月28日,深陷舆论漩涡逾一年的“虐童案”尘埃落定。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消息显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刘亚男虐待被看护人案公开宣判,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刘亚男,系北京市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国际小二班教师。
受该案件影响,红黄蓝教育在经营方面暂停了幼儿园品牌的加盟业务,同时又将新天地等幼儿园主动申办为普惠性幼儿园。
但是近期却有网友挖出内幕消息称红黄蓝早已食言,因其在2017年整改过程中,宣布从2017年底暂停加盟园业务的扩张,可是暂停半年后,又开始疯狂在各地“跑马圈地”,备受争议的加盟园不到半年的时间再次卷土重来,直到2018年11月新规出台后红黄蓝的扩张计划才不得不被迫停止。
有媒体记者调查,红黄蓝教育幼儿园品牌加盟店普通班学生每月学费平均为3500元(不包括兴趣班学费、伙食费等),而按照目前北京地区普惠性幼儿园最高收费900元/月和补助1000元/月标准计算,因属性改变前者收费标准下调了1600元/月,降幅高达45.71%。至于加盟业务,据相关数据显示,其对红黄蓝教育的营收贡献超过10%。
来自市场的报复显而易见:因特许经营计划暂停,以及特许经营费用被迫降低等因素冲击,该公司一度引以为傲的扩张速度和业绩增长被迫戛然而止。
据悉,红黄蓝教育2017年幼儿园的加盟数量由2014的66家增长至210家,复合增长率达47.1%。但在虐童事件影响下,其2018年上半年加盟店的增量仅为6家。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净亏损230万美元,而2017年同期则实现690万美元的净利润。其中,当季净营收较上年同期下滑5.7%至3530万美元,净利润则同比减少590万美元至亏损430万美元。
“随着红黄蓝加盟版图暂停,以及未来3年—4年之前加盟的幼儿园将集中到期,其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幼教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早幼教板块的上市公司来说,幼儿园新政的接连实施,使得公司在连锁、加盟以及该行业最为依赖的并购方面,都要通过相关的审核流程。特别是通过融资、发行股份并购和现金并购投资营利性幼儿园方面的禁止,对于相关公司的影响可以用‘致命来形容。而营利性幼儿园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价值近乎为零。”
这些都证明红黄蓝在高速扩张被迫停止后业绩出现的明显下滑,而且预计将来还会继续下挫。
市场震荡谋求转型
“幼教新规出台后,红黄蓝的反应堪称迅速,无论是收购海外公司还是向平台化发展,都是目前针对公司情况所能做出的最有利于发展的选择。”一幼教行业专家李莹表示。
“幼儿园上市之路已经彻底封死。从此不会再看到上市的集团幼儿园,也大概率不会看到上市公司收购幼儿园了,无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投资界专家也这样称。
民办幼儿园资本化路径受阻已是不争的事实。专家表示,新规频出的情况下,短期的震荡是必然的,不懂教育且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可能会陆续退出市场。不管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式还是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让民办园站稳脚跟的关键。
“对于大型幼教集团的冲击,最明显的则是盈利状况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如果有的园所收入不能覆盖运营成本的话,会通过压缩日常开支来节约成本,孩子利益受损。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大型幼教集团谋求转型,小型私立园所转让或关闭。”李莹解释。
正如李莹所说,许多大型幼教集团都已经开始走上了转型之路,红黄蓝即为其中之一。
首先是转向海外市场。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张帆曾向媒体公开表示,收购新加坡项目不仅将公司的教育服务扩展到了更多的国家和市场,该项目带来的国际水准英文和双语教育内容及管理团队也将与公司现有的业务形成整合优势,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中国早期教育这一核心市场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更名,由“RYB”变更为“GEH”。至于新名称代表着什么,张帆称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战略和品牌适时升级相配合,鉴于目前的战略进展,为体现集团多品牌、多业务线、多地域经营的新格局,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公司更名事项,但提议尚需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将在股东大会后公布。
张帆介绍,名称的变更,仅是公司战略和品牌升级的正常步骤,并不会影响公司旗下“红黄蓝”品牌幼儿园和亲子园的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依然非常专注于0-6岁的早期教育。未来我们将形成亲子早教、幼儿园、托育中心、家庭及素质教育四大事业版图。”张帆说。
解构红黄蓝的商业版图,记者查询发现,通过对外投资、控股子公司的方式,红黄蓝已在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管理输出、家庭教育等众多领域布局。
例如推出早教套装、AI智能机器人、情商课程的竹兜教育;投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学汇,提供幼儿园解决方案;成立母婴行业电商平台青田优品;提供家庭阅读方案、聚焦绘本的巴拉乌拉等。
但幼儿园仍是红黄蓝的核心业务,红黄蓝谋求转型也必然围绕这项业务进行拓展,以保证其营利规模和利润率。
2018年6月,红黄蓝收购上海早期儿童教育服务供应商的80%股权。2018年第二季度末,红黄蓝又收购了北京一家教育服务集团90%的股权,并获得了包括国际幼儿园在内的教育资产组合。
知情人士介绍,红黄蓝正尝试进入0-3岁的托幼市场这片“蓝海”,并将在以国际幼儿园为代表的高端营利性幼儿园领域发力。
其实,需要踏上漫漫转型路的不仅红黄蓝一家,众多幼教公司同样面临挑战,需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幼教行业或选择转型教育平台或幼儿园管理咨询等领域,或由线下实体转到线上平台,未来的几年幼儿教育平台可能会成为一片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