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如
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大肠癌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全部原发性大肠癌住院病例1163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好发部位和病理组织类型等情况。结果 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男女比例1.11∶1;发病平均年龄(63.28±13.03)歲,以高龄人群为主。1163例共检测出1203个病灶,其中单病灶1125例(96.73%),多病灶38例(3.27%)。1203个病灶部位分别位于直肠494例(41.06%),左半结肠393例(32.67%),右半结肠316例(26.27%)。各年龄段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但青年病例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病例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右移,患右侧大肠癌的病例比例增加,发病率高于男性。结论 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的同时,应针对高发人群大力推行定期筛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做到早诊早治,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关键词:大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病理组织类型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2.04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2-0145-03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情况,及为今后大肠癌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现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全部原发性大肠癌住院病例1163例,建立大肠癌EXCEL数据库。
1.2研究方法 对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的年龄、性别、肿瘤好发部位和病理组织类型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病年龄 1163例大肠癌住院患者年龄15~96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3.28±13.03)岁。其中青年大肠癌(年龄≤40岁)63例,占5.42%。41岁以上的大肠癌1100例,占94.58%。以每10岁分段,61~70岁为高峰(360例,30.95%),随后依次为70~80岁(263例,22.61%),51~60岁(256例,22.01%),41~50岁(123例,10.58%),81岁以上(98例,8.43%)。肿瘤好发年龄为51~80岁,占75.58%。
2.2性别 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中,男女比例1.11∶1,男性略高于女性。63例青年大肠癌,男女比例1.51∶1;1100例中老年大肠癌,男女比例1.09∶1。各年龄组的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841,P=0.572)。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详见表1。
2.3发病部位 本组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共1203个病灶,其中单病灶1125例(96.73%),多病灶38例(3.27%)。多病灶38例中2个病灶36例,3个病灶2例。病变部位分别位于直肠494例(41.06%),乙状结肠292例(24.27%),降结肠82例(6.82%),结肠脾曲19例(1.58%),横结肠82例(6.82%),结肠肝曲49例(4.07%),升结肠154例(12.80%),盲肠31例(2.58%)。左半结肠393例(32.67%),右半结肠316例(26.27%)。在各年龄组中大肠癌最好发部位均为直肠,且各组间肿瘤部位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7.172,P=0.709);但不同性别大肠癌病例发病部位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604,P=0.014),见表2。
2.4病理组织类型 按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1163例大肠癌住院病例组织学分型为:腺癌1057例(90.89%),粘液腺癌64例(5.50%),印戒细胞癌12例(1.03%),其它类型(包括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癌、类癌)30例(2.58%)。各年龄组间病理类型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52,P<0.05),恶性程度较高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在41~50岁年龄组最高,年龄≤40岁组次之。不同性别病例病理类型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4.799,P=0.187),见表3。
3讨论
国内20多年的研究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逐渐西化,高脂饮食、摄入过多动物蛋白,高能量但纤维质不足,缺乏运动而致肥胖可能是助长居民大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组资料显示,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为15~96岁,平均年龄(63.28±13.03)岁;中老年人病例所占比例(94.58%)远高于青年人,且高发年龄在61~70岁。说明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以高龄人群为主,与阮丽琴[2]报道的结直肠癌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相一致。而中老年与青年病例的主要病理组织类型相近,都以腺癌为主,但青年病例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病例,提示青年大肠癌多恶性程度高,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文献报道[3],大肠癌多数为单发,但2%~12%的患者可表现为多发性大肠癌,病灶数为2~5个不等,82%为2个。本组资料多发性大肠癌占3.27%,与相关文献报道[3]一致,但处于低水平。
本组1203个病灶中,显示不同年龄组病例的大肠癌好发部位均以直肠最多见,但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病例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右移,患右侧大肠癌的病例比例增加,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杨姣[4]等研究一致。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从左向右推移,女性结直肠癌以右侧多见,女性发生右半大肠癌的风险较男性高出38%。而有关研究也表明[5],近20年日本妇女患右侧结肠癌的比例增加,同时直肠癌比例持续下降;男性右侧结肠癌比例相对稳定,而女性明显占优势。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的结构和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和锻炼身体防止肥胖,可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卫生部门应在社区居民中大力推行定期筛查,通过筛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的目的;针对高发人群,重视直肠指诊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纤维全结肠镜检查,有效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做到早诊早治,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赵波,钟华戈,高枫,等.广西3720例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4):2239-2241.
[2]阮丽琴,李太原,周凤凤.不同年龄组的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4):86-87.
[3]蒋绚,王玥,王辉,等.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谱分析及其对肿瘤诊断时间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275-279.
[4]杨姣,傅健飞,钟献,等.左右半大肠癌的差异[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4):305-308.
[5]吴泽华,邓艳红.结直肠癌流行病学东西方差异对肿瘤部位的影响[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7,9(5):356-360.
收稿日期:2018-10-5;修回日期:2018-10-15
编辑/张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