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梅玲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分组实验难以常态化。这种现象制约了儿童们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展,减少了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机会。本文分析了开展分组实验难的原因,指出了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意义,提供了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方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儿童必须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接触物体,并观察到操作的结果,让儿童在探索、发现中学习科学才能构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但是科学课堂的现状是,教师们演示实验做得多,分组实验很少开展。对于成年人来说,或许这些小实验会显得有些简单,但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儿童们来说,却少了许多认知和体验。
一、校内科学实验课开展少的原因
(一)实验多、需求大。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可以做的科学小实验非常多,需要的实验器材量大、种类繁杂,而且有很多的材料是消耗品,学校很难有财力去购买现成的实验器材。因为孩子年龄偏小,每一次的实验课过后,总会有实验器材被损坏,二十几个班级轮流做过实验过后,损坏、报废的器材量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二)任务重、师资缺。小学阶段,一个科学老师可以带6个班的科学课程。有的科学课直接就是班主任兼职带一下。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收集、整理实验器材。我每次带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包括实验器材选择、准备、摆放、置换,完了回收、分门别类放回器材室,得至少提前两天准备。
(三)机会少、操作弱。我们的儿童从小就缺乏自己动手实验的尝试,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去看实验。因此,很多时候纸上谈兵很强大,但是一到亲自动手之时,各种问题就会出现,加之实验课课堂纪律很难控制,乱糟糟、吵闹闹的。学生的实验还没做好,一节课就下课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下節课还得“热剩饭”。造成我们的很多科学教师都不愿意带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做实验。
真正的科学启蒙并不是将科学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儿童,而是要让儿童们在充满乐趣的探索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创造力、活跃大脑思维、促进大脑发育,因此,开展家庭小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校内科学实验难的窘况。
二、有序开展学生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一)提供更为放松的实验环境。家是儿童感受最为亲切的地方了。在学校的课堂上,儿童们思维会受到环境的束缚,在老师的视线里,儿童们不敢放开手脚,唯恐出现一点偏差或错误。在家里,他们就是全身心的放松,这样的状态更适合儿童们发散思维,大胆地去动手、去尝试,去创新。
(二)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欲望和兴趣。家庭小实验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做科学”的思想。学生们一听说走进科学实验室,动手做实验,那叫一个高兴。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他们特别喜欢通过动手去认识世界,掌握科学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真正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他们主动探究世界的愿望和兴趣会越来越浓。说不定自己还会主动去创造,这也体现了STEM教育的理念。
(三)锻炼心理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儿童们在动手探索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难。儿童们会想方设法地去克服、去战胜各种困难。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失败的原因。儿童们收获的不单单是实验的成果了,还有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锤炼。
(四)有效地对课堂实验的完整性补充。有一些时空跨度大、周期性较长的实验,就适合在家中开展。比如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养蚕、铁生锈等实验,在家中进行,既能让儿童亲自动手,又方便儿童观察和记录,还能够引发学生深层次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的奇妙;即使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做一次、做两次,甚至反复做。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儿童们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这些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
当然,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会面临许多困难,甚至是我们无法预期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地做下去,收获肯定会大于预期。我想下面的几个方法可以为家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减少阻力。
三、家庭科学小实验的开展方法
(一)整合科学组的教师力量。事实证明,家庭小实验刚实施的阶段,尤其需要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我们的做法是开学初教师就罗列出每本教材每单元可以做的家庭小实验的名称、需要的实验器材,重点列出这些器材可以用家中哪些物品代替。每年级的科学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把这份清单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收集所需要的小物品。例:六年级第一单元要求儿童们自制小杆秤,秤盘可以用蛋糕盘子、旺仔小馒头的塑料盖子、塑料瓶的底子、小菜篮、一次性杯子……来制作,也可以用路边发的广告纸折叠、用瓦楞纸裁剪。这项任务需要老师每周提醒、每月催促、每年进行。让儿童们慢慢养成做生活上的有心人,主动去收集材料、物品。
(二)家庭小实验的选取原则。①实验的安全性。②实验具有可操作性。③实验的精简性。④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三)取得家长的支持。老师们可以利用校讯通、班级QQ群、微信群,给家长发一封告家长书,让家长明白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的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一般来说都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
(四)组织交流一些小实验,形成良性长效竞争机制。假如实验活动未能得到及时的肯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限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很有可能夭折。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使家庭小实验常态化。事实证明,最可行、最易行的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每一个儿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有更多的儿童参与到实验竞争中来,这次你优秀,下次我优秀,使科学实验活动充满挑战、充满趣味,更广泛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使家庭小实验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作者单位:睢宁县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