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平 郭朝阳
摘 要: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有待于健全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基于此,本文从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叙述侯马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第二部分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合作社;服务;资金
随着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力度加大,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带动力日益显著,成为我市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专业组织之一。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研究制定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我们经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侯马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侯马市地处山西省南部,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76个行政村,总人口24.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2万人,劳动力72503人,耕地面积12万亩。截止2018年侯马市有农民合作社406个,入社户数1.18万户,占总户数41%,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3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56.9%;养殖业合作社103个,占合作社总数25.4%;林业合作社33个,占合作社总数8.1%;服务业合作社31个,占合作社总数7.6%;其他合作社8个,占合作社总数2%。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了7.39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188个。全市有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3个、临汾市级示范社17个、侯马市级示范社22个。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合作社有以下特点:
1.合作社逐步向多种行业扩展。我市合作社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服务业等多个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向农村各个行业扩展,但仍然以种养业为主,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82.3%,比我市合作社总数的五分之四还多。
2.兴办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能人效应突出。兴办合作社主体有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行业致富能手、村主干、大学生村官等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都是村里的能人。
3.综合服务逐步拓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由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领域延伸,服务内容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农资供应等综合服务拓展。我市福通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就采取统一调配開展农机化服务,社员农机具实行资源共享,统一调配、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提供的生产技术、组织种植,鲜枣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等服务。
4.合作社带动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近万户,占农户总数34%,我市实施的“三园一场”建设中,1000余亩蔬菜种植园是以青创田园、瑞河食用菌合作社为骨干建设的;1100亩的瓜果种植园是以芳草园合作社、鸿满葡萄合作社、晋南娇葡萄合作社为中心建设的;1500亩的药材种植园以张少、金沙、乔山底、复兴村为中心,区域内合作社药材种植面积达800多亩;茂源养殖合作社中心建设黄牛标准化养殖场,年存栏2000头,年产值600万,带动周围百余户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
5.创建品牌意识逐渐加强。目前我市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11个,无公害认证4个,2018年瑞河合作社正申请绿色认证,文杰种植和赤焰辣椒合作社正申请无公害认证。在品牌带动下,产品销路更广,社员收益也大幅增加。
二、发展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部分规模小、质量低、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做大做强的瓶颈:
1.部分合作社是“空壳合作社”。 我市农民合作社虽然发展快速,数量众多,但有将近30%的合作社是“空壳合作社”。由于合作社登记门槛低,个别人开办合作社认为可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兴办合作社目的认识不到位,偏离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的。成立后并没有运作,也没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空壳合作社”,合作社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一些合作社规模还小。目前我市还有40%的合作社发展规模小,起不到带动社员增收的作用,其原因一是成立时间较短,二是重发展轻规范,三是部分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入会的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从而导致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会员偏少,合作社规模还小。
3.合作社运行管理不够规范。由于合作社的负责人文化程度不高,管理经验较为缺乏,多数合作社组织不严密,内部管理松散,在营销、生产方面缺乏科技含量,对产业化经营中的促进作用还不大,运作不规范。
4.资金紧缺,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大部分合作社正处于事业初创期,需要投入的方面很多,自身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可以利用,一是深加工需要资金,二是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资金,三是租地需要资金,四是聘任高技术人才需要资金,五是品牌培育需要钱。六是缺乏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5.专业人才缺乏。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者农民占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靠经验做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
三、对策建议
1.清除“空壳社”,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依法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身规律,注重质量,不图数量多少。2017年以来,我市有部分合作社申请注销,其中有的是只注册没有经营的“空壳社”。
2.扩大生产规模。整合农业资源,摒弃传统的分散的经营模式,向现代化专业经营模式转变,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建立纽带,形成规模化产业。以大规模的专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
3.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4.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支持,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
5.加强合作社培训力度,培养合作社人才。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纳入农广校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每年培训合作社骨干。加强合作社理事长及合作社骨干培训,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培训,组织合作社人才参加由省、临汾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组织农民合作社骨干参加侯马市农林委举办的蔬菜、中药材、水果等技术培训讲座,到搞得好的合作社学习交流。目前,已累计举办30期示范培训班,培训1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