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探究

2019-03-13 08:56王永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腹腔镜

王永

浦口区中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京 211800

作为我国临床多发病症,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到10%以上,当前胆囊结石患者是否需要予以手术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常规的手术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症治疗,但是用时久,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医疗纠纷增大,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此种手术方法产生抵触。该文将主要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结石病症中的临床效果,同时选取该院于2015 年4 月—2017 年4 月期间所收治的72 例胆结石患者分析,评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共接收胆结石患者7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入选标准:经过CT 以及B 超检查确诊,满足《胆道外科学》的相关标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该次研究。 研究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龄(46.57±6.51)岁,平均病程(5.55±1.70)年,结石直径(1.31±0.40)cm。 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龄(46.55±6.52)岁,平均病程(5.55±1.71)年,结石直径(1.31±0.39)cm。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病程以及结石直径等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保持平卧位,全麻后,作切口在患者的右肋缘或者右上腹处,切口长度在5 cm 左右,将各层腹壁切开,而后根据胆囊和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而后进行逆行结合顺行的方式对胆囊予以切除。

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持平卧位,而后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铺巾消毒准备完成,设定气腹压力值,压力值达标后,作腹部小孔(1 cm、0.5 cm 以及0.5 cm),腹腔镜下对肝脏、胆囊等位置探查,抬高胆囊,将大网膜推开,如果胆囊体积过大,则将胆囊移动到腹壁口,应用7~9 G 针头排出胆汁,进行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的72 例患者数据均行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两组临床指标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用[n(%)]的形式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用时指标分析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对比中,研究组的上述指标(除手术用时)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手术中出血量(m L)住院用时(d)胃肠功能恢复用时(h)研究组(n=3 6)对照组(n=3 6)t 值P 值8 9.0 1±6.2 2 8 8.6 1±6.7 4 0.2 6 1 6 0.7 9 4 3 6 2.3 2±5.8 4 6 5.6 8±6.0 3 2.4 0 1 5 0.0 1 9 0 5.2 1±1.2 5 6.7 5±1.3 0 5.1 2 3 4 0.0 0 0 0 1 6.3 4±3.7 6 1 8.5 1±3.5 8 2.5 0 7 8 0.0 1 4 5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半日以及1 d 后的炎性因子指标分析

研究组术后半日以及1 d 后的CRP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半日以及1 d 后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s),×103mg/L]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半日以及1 d 后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s),×103mg/L]

组别 半日C R P 1 日C R P研究组(n=3 6)对照组(n=3 6)t 值P 值3 7.8 7±3.5 0 4 3.5 5±4.1 9 6.2 4 2 3 0.0 0 0 0 2 8.9 0±2.7 6 3 0.6±3.2 7 2.3 8 3 6 0.0 1 9 9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研究组中,治疗后心理情绪评分(13.40±1.51)分、生理功能状态评分(13.24±2.25)分、主观症状评分(84.55±8.76)分、社会活动评分(9.55±1.01)分;对照组上述评分分别为(13.20±1.40)分、(11.01±1.35)分、(72.61±7.32)分、(8.02±0.97)分,两组对比分别为(t=0.582 7,P=0.561 9;t=5.099 2,P=0.000 0;t=6.2755,P=0.000 0;t=6.555 4,P=0.000 0)。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研究组中,感染出血2 例(5.56%)、感染1 例(2.78%)、出血0 例,总并发症发生率8.34%;对照组中,感染出血7 例(11.11%)、感染3 例(8.33%)、出血3 例(8.3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组间对比(χ2=4.5997,P=0.031 9)。

2.5 两组患者疲劳综合征指数分析

术后第1 日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为(7.80±1.36)分,对照组为(8.00±1.43)分,组间对比(t=0.6080,P=0.5451);术后第2 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49±1.20)分,对照组为(6.38±1.86)分,两组比较(t=5.1230,P=0.0000);术后第3 日指标对比,研究组为(1.42±0.58)分,对照组为(4.26±0.92)分,两组指标分析(t=15.668 0,P=0.000 0)。

3 讨论

作为胆管系统内出现结石的一种病症,根据患者的患病部位分成胆管炎以及胆囊炎[1]。 一旦发生胆囊结石的情况,结石会对胆囊刺激进行刺激[2],从而造成慢性炎性反应发生[3]。作为胆结石的主要救治方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频率十分广泛[4-6],虽然临床价值较为显著,但是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 在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微创技术在胆结石治疗中取得了游离价值[7-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降低了患者的创伤性,提升了安全价值[10-11]。 在黄品谚等[12]专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并发症发生率为7.23%,临床疗效较高,而此次研究数据中,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34%,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胆结石属于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又被称为胆石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右肩部疼痛,且疼痛程度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近年来,受到生活压力与饮食习惯的影响,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如若不能有效治疗,将会诱发黄疸并发症或是胰腺炎并发症, 致残率较高。目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虽然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法进行处理,但是,创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不利于改善预后。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减小创口,形成微创新的手术优势,临床手术医师采用腹腔镜中微小摄像头与手术器械,就可以完成胆结石切除手术,无需切开较大切口,创伤很小,术后恢复时间与临床手术时间较短,能够预防肠壁损伤等问题,打破传统手术切除法的局限性。 且采用腹腔镜切除法,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全面观察机体内部的器官与其他组织,正确诊断,提升临床疗效与治疗安全性。且在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切除术,能够帮助患者通过腹腔镜了解结石状况,评估病因,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预防再次发生结石问题。因此,在胆结石治疗过程中,临床手术医师应积极、正确使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服务。

综上所述,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治疗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腹腔镜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能够有效降低应激反应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这一研究值得临床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