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分析

2019-03-13 08:56李怀生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补体风湿性关节炎抗体

李怀生

山东省鱼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济宁 2723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关节炎症一种,该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的软骨受损后可能出现关节畸形或者功能性残疾类疾病,早期患者以关节疼痛、肿胀等为主要表现,晚期可能出现畸形、功能丧失或者关节僵硬,严重者可能出现残疾情况[1-2]。 伴随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临床发病率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该病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由此,该研究针对2016 年11月—2017 年11 月收治的75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75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5 例作为对照组,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组男女比例30:45,年龄18~74 岁,平均年龄(52.57±11.1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 例,中学35 例,大专及以上2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1:44,年龄,22~52 岁,平均年龄(41.30±2.0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 例,中学34 例,大专及以上20 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对象均予以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检测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CCP 抗体)/抗角质蛋白抗体(AKA)等免疫学,所有采血工作均由同一名工作人员完成,标本血量采集5 mL,肝素抗凝展开后离心设置3 000 r/min,取上层的血清以备用。 ①RF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U480)检测两组受检者的EF,采用免疫比浊法作为检测方法,检测发现浓度高于14 kU/L 则表示检测结果呈阳性,反之则呈阴性;②抗CCP 抗体检测:采取试剂盒(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检测方法选择ELISA 法,严格依照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开展整个检测过程,若出现CCP 抗体检测结果的浓度高于5 RU/mL,表示检测结果呈阳性,反之则呈阴性;③AKA 检测,试剂盒选用,检测方法选择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过程汇总,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相关操作方法开展各个环节操作,当检测结果显示角质层出现典型的出线状或者板层状荧光染色,表示检测结果呈阳性[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RF/抗CCP 抗体/AKA 单纯检测,并对比3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检测结果,统计两组IgG、补体C3和C4 检测结果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皆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包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应用均数标准差(±s)完成对计量资料的表示,进行t检验,应用百分比(%)完成对计数资料的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三相指标体检阳性结果对比

经检测,研究组RF/抗CCP 抗体/AKA 3 项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三相指标体检阳性结果对比[n(%)]

2.2 两组三相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结果对比

经检测,研究组3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36.00%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三相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结果对比

2.3 两组IgG、补体C3 和C4 检测结果对比

研究组IgG 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C4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IgG、补体C3 和C4 检测结果对比(±s)

表3 两组IgG、补体C3 和C4 检测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I g G(g/L) 补体C 3 (g/L) 补体C 4(g/L)研究组(n=7 5)对照组(n=7 5)t 值P 值1 5.3 6±4.6 6 1 0.7 1±3.1 0 7.1 9 5 1>0.0 5 0.7 7±0.2 5 1.1 1±0.2 2 8.8 4 1 9<0.0 5 0.2 1±0.0 9 0.2 4±0.0 3 2.7 3 8 6<0.0 5

3 讨论

该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经检测,研究组RF/抗CCP 抗体/AKA 3 项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除开展传统的类风湿因子检测之外,还应该对患者自身的抗环瓜氨酸、抗角质蛋白抗体进行检测,以便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分析其原因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之一便是类风湿因子,但是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特异性不高,且可以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或者是正常人的机体中均能够被检测到,故若只是依靠对于类风湿因子指标的检测结果作为疾病诊断依据,难以有效证明受检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5-6]。研究结果显示抗环瓜氨酸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联系,可作为疾病诊断指标[7]。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在早期予以及时且有效的救治,不仅能够达到改善机体关节功能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延缓或者防止功能障碍或者关节损伤,提高临床效果的目的。 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开展相关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作为一种很抗体,有相关数据结果证实,抗角质蛋白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即若抗角质蛋白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表示患者的预后效果不佳,关节损坏程度较为严重。 目前,尚未明确IgG、补体C3、C4 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于雅蕾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指出[8],选取了45 例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5 例非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3 项联合检测中免疫学组存在15 例阳性结果,非免疫性疾病组存在1 例阳性结果。 该研究还发现经检测:①研究组3 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36.00%高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IgG 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C4 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免疫学检验而言,联合检测方案可显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准确率,证实IgG、补体C3 和C4 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之间存在联系性。上述各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联合检测方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可行性。 受到样本选取量、选取时间等诸多的因素影响,该研究尚结果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得以论证。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该病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早期开展联合检测诊断,可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故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具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补体风湿性关节炎抗体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