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研究

2019-03-13 08:56齐国伟杨丽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腹痛

齐国伟,杨丽

1.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山东 淄博 255026;2.淄博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300

急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性活跃与有月经的女性群体。急性盆腔炎症不仅局限于一个部位,还能够累及多个部位,最为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单纯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1]。此外,若在急性发作期未得到彻底的治愈,急性盆腔炎则会转变为慢性盆腔炎,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导致输卵管妊娠、不孕等疾病[2]。目前,急性盆腔炎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以便快速杀菌,改善临床症状。然而部分研究发现,单纯应用西药抗生素易出现耐药性,整体收效不够理想[3]。中医认为,急性盆腔炎以热毒为主,兼具瘀、湿之证,故治疗时应以益气化瘀、清热利湿为主[4]。2016 年1 月—2017年12 月该院对60 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中药外敷与保留灌肠,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120 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年龄20~45 岁,平均年龄(35.5±4.2)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5±0.3)d;发病原因为清宫术或流产术后26 例,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19 例,放取环术后10 例,原因不明5 例。 研究组:年龄20~46 岁,平均年龄(35.8±3.8)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1.8±0.2)d;发病原因为清宫术或流产术后27 例,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18 例,放取环术后9 例,原因不明6 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与发病原因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西医根据《妇产科学》第8 版中的内容确诊;②中医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内容确诊,且符合湿热瘀结的辨证标准,包括:下腹胀痛拒按、寒热往来、热势起伏,带下量多、质稠、色黄、味秽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淋漓不止,大便燥结或糖稀,小便短赤,舌苔黄厚、有瘀点,脉弦滑;③病情≤3 d,且为急性起病;④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②血液、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③肿瘤、过敏体质;④合并卵巢巨大囊肿、子宫肌瘤患者;⑤患有肛周疾病无法实施灌肠治疗者;⑥有精神疾病史。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补充液体,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静脉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360),100 mL/次,2 次/d; 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041),200mL/次,1 次/d。 治疗2 周后改为口服替硝唑片(国药准字H20059126),1g/次,2 次/d;口服环丙沙星片(国药准字H41023575),5 g/次,2 次/d。 1 个疗程为2 周,持续治疗2 个疗程,月经期停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外敷:取侧柏叶、大黄、黄柏、红藤、毛冬青、五灵脂、败酱草各10 g 混合后打成细粉,放置在棉料布袋内,隔水蒸30 min,稍冷后外敷于腹部,60 min/次,2 次/d。 中药保留灌肠: 药物组成为冬青30 g、金银花20 g、红藤20 g、蒲公英20 g、大血藤20 g、牛膝20 g、川楝子15 g、延胡索15 g,莪术10 g。 以上药物以水煎煮收汁150 mL,放置到40℃左右时进行保留灌肠,灌肠前指导患者排空大便,将1 次性肛管插入其直肠,深度约为8~10 cm,以注射器推入药液后拔除管道,1 次/d,保留时间为4 h。 1 个疗程为2 周,持续治疗2 个疗程,月经期停用。

1.4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盆腔炎性渗出液与包块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盆腔炎性渗出液、包块、血象改善幅度≥50%;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盆腔炎性渗出液、包块、血象改善幅度<50%或无变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 ③观察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 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3.33%(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女性生殖系统的防御机制被破坏,导致抵抗能力降低,大量炎性因子反复与病菌大量繁殖有关[5]。目前,广谱抗生素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替硝唑对于多数厌氧菌具有强效的抗菌抑菌作用;环丙沙星则是喹诺酮类药物,对于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有着显著的抑制功效。虽然采用替硝唑与环丙沙星可以有效杀灭急性盆腔炎致病菌,但长期使用易出现耐药菌,甚至导致二重感染,所以整体疗效不够理想[6-7]。

表2 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白细胞恢复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7.3±1.4 9.2±1.5 4.568<0.05 8.5±2.0 10.4±2.2 4.652<0.05 12.0±2.5 15.3±2.6 5.885<0.05

中医认为,急性盆腔炎属于“癥瘕”“妇人腹痛”“带下病”等范畴,因湿热毒邪,致使邪气入里,蕴结下焦,损伤冲任、胞宫,湿热毒邪阻滞气机,血瘀气滞,形成湿热瘀阻之势[8]。可见,急性盆腔炎的中医病机在于瘀毒与湿热互结,故应以化瘀除湿、清热解毒之法施治。中药外敷与中药保留灌肠均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其将药物通过局部渗透的方式作用于炎性包块,不仅可以促使炎症消退,还能够改善局部血循环[9]。该研究根据急性盆腔炎的病机,采用侧柏叶、大黄、黄柏、红藤、毛冬青、五灵脂、败酱草中药制成药包进行外敷,其中大黄活血祛瘀、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侧柏叶祛风湿、凉血、散肿毒;败酱草排脓消痈、清热解毒、止痛祛瘀;五灵脂止痛活血散瘀。全方合用共奏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祛湿止痛的作用。 现代药理认为,中药外敷可以将药物集中在靶器官、靶细胞、靶组织,继而改善炎症反应,发挥出显著的抗炎与镇痛效果[9]。中药保留灌肠方中蒲公英消肿散结、清热解毒;金银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大血藤、毛冬青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败酱草消痈排脓、清热解毒;红藤败毒散瘀、活血通络;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牛膝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莪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全方共奏化瘀通络、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的功效。 急性盆腔炎,尤其是盆腔炎症性包块主要为子宫后壁粘连、肠管阔韧带包裹形成的炎症包块,与肠壁相距较近,而采用中药灌肠可以通过直接渗透作用提高药物浓度,避免胃酸和酶对口服药液的影响[10]。 此外,中药灌肠以其适当的温度有效促进了局部血管扩张,继而提高药液的吸收效果。 学者郝焕妮等[11]对60 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分别应用了抗生素(头孢西丁纳+甲硝唑)与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与外敷治疗,结果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93.3%,高于单纯西药组66.7%。学者陈敏[12]等研究发现,中药外敷、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8.53±2.11)d 与住院时间(12.65±2.54)d,低于单纯抗生素组的 (10.41±2.35)d、(15.81±2.72)d。该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相符,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3.33%(P<0.05),白细胞恢复时间(7.3±1.4)d、腹痛消失时间(8.5±2.0)d 与住院时间(12.0±2.5)d 均低于对照组 (9.2±1.5)d、(10.4±2.2)d、(15.3±2.6)d(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速度,安全性佳。

综上,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确切,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腹痛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