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林
论2010—2018年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技术演变
马 林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闪展腾挪,“闪展于姿态,腾挪于瞬间”,谓长拳风格特点之一;乃长拳难度技术所指。本文着重对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技术演变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象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长拳难度技术的动作内容,难度编排,完成质量方面进行研究。得出:(1)难度动作内容由“小荷已露尖尖角——淡妆浓抹须相宜——鹤立鸡群”的演变,映射出难度动作内容嬗变的“拓展之道”;(2)难度编排从动作本身的“首末须应”,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连接方式,达“错落有致盎然生”的难度点缀,表述难度编排的实效化;(3)难度完成质量由“左右开弓降误差”的初质量,经“一正一误皆因法”的正方向,显“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终极质量,凸显难度完成质量最优化的重要性。
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技术;演变
“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1]。后因其具有姿势舒展,大开大合,闪展腾挪,节奏鲜明等风格特点而盛行。其中,“闪展腾挪”使得长拳难度技术更具潇洒之风范。速度之快,如流星,谓之“闪”;舒展大气,如云动,谓之“展”;一跃高飘,轻如叶,谓之“腾”;招法走位,步灵活,谓之“挪”。由此,“闪展腾挪”谱写出长拳难度技术的新篇章。本文从武术国际化平台入手,对2010——2018年举行的亚运会武术套路长拳比赛,前8名优秀远动员的动作难度技术演变进行探析,突出“闪展腾挪”的长拳难度技术特点。
通过观看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录像[2],对前8名运动员的难度技术从动作内容,编排及完成质量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难度动作内容,乃难度技术展现之“外衣”。其内容选择的难易程度,更能体现运动员的自身技术功底。长拳难度动作的演练,亦是如此。由此,对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中难度动作内容进行统计(如表1)。
表1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难度动作内容统计表
由上表统计可知,第16届亚运会中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的难度内容选择均以“A类和B类”难度居多,诸如,“腾空飞脚+坐盘、旋子、旋风脚360°+马步、腾空外摆莲540°+马步”等难度动作。“C类”难度较少,譬如,旋风脚720°+跌竖叉,侧空翻转体。“观现象,究原因”;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亚运会赛事角度出发,运动员来自不同国籍和民族,代表着亚洲各国的风貌,赛场的表现力度,便占据重要之位;另一方面,从武术项目视角来看,套路的演练是运动员本身技术功底的呈现,依据自身条件,将比赛中“失误率”降至最低是其关键之处,以“稳定发挥”为武术比赛根本。结合此两方面原因,故会考虑套路难度内容的选择。
在“高难美新”四字方针的导向下,观其长拳比赛,结合各国运动员选取难度的差异与共性,可推断出,武术长拳项目的“难”字方针,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观现象,究原因,探本质”。一观长拳之难度,二究选取难度之原因,三探长拳难度之本质,从武术进入亚运会至今,已形成了“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概貌。
武术套路的编排,是套路质量最优化的直接体现。根据武术规则及运动员自身条件,选取难度动作内容之后,对难度动作的编排便是决定套路质感的关键之处。
结合16届亚运会武术长拳比赛视频,从中针对性选择套路出现“首难度”、“末难度”为统计素材(以跳跃类难度为主),进行统计(如表2)。
“首难度”,即套路中出现的第一个难度动作。“末难度”,即套路中最后一个难度动作。由上表统计得出,“首难度”为“腾空外摆莲540°+马步”占50%;“末难度”为“旋子”占62.5%。一个为B级难度,率先出场;一个为A级难度,潇洒收官。探寻其编排之由,大致有两方面原因:(1)从运动员自身出发。难度技术的顺利完成,需充足的体能作为后备。结合比赛视频,对于“首难度”的编排,一般在2-3个动作之后的位置;此时,运动员的体能处于充裕期,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具有高准确性;因此,常见的B级难度是大部分运动员的首选。而仅次于“腾空外摆莲540°+马步”比例的“腾空飞脚+坐盘”动作,其难度为A级难度,也有可能,运动员为适应场上的氛围,而编排的“试探性”难度动作,以便为后续更高难度做好铺垫。对于“末难度”的编排,一般出现在中间部分的偏后或结束部分位置。运动员的体能在套路演练中逐步消耗,所以大部分会选取较易完成的难度动作,亦能保证难度的准确度;(2)评判角度。“无难度,不竞技”,根据规则的要求,选取适宜难度,也是评判时的亮点。裁判人员,根据运动员的“首末难度”的编排,主观印象加客观评判,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依据这两方面原因,“首末难度”的选择和编排亦是举足轻重,达到“首末须应”的状态。
表2 第16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首末难度动作编排统计表
从比赛视频纵观运动员的所有难度编排,大部分难度的数量编排集中开始与中间部分,结束部分一般只有1个难度或无难度出现。此现象,反映出,当下难度的编排还需贯穿于整个套路,以便更趋于难度编排的合理性。
难度完成质量强弱,是比赛成绩高低的最有力保证。从难度内容的选择,到难度动作的编排,最终到呈现难度完成的质量;层层叠进,保证质中有优,量中有精的效果,从而使比赛的成绩最大理想化。由此,对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中难度完成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纵观第16届亚运会比赛视频,难度完成质量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一方面,失误率。难度动作出现失误主要集中在“晃动,附加支撑,未完成”3个方面。譬如,难度动作落地时成马步,身体的晃动;旋风脚360°接跌竖叉,因失衡而造成附加支撑;扣腿平衡动作“屈蹲腿”未达水平影响动作难度的完成。此类现象,原因颇多。或是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或是技术定型的不纯熟,或是赛前活动的未到位等等。另一方面,准确率。着重从难度动作的空中姿态角度分析。通过视频的观看,大部分运动员在完成“腾空飞脚+侧空翻+旋风脚360°+马步”难度时,呈现出难度的“高”与“飘”的空中姿态,赢得现场喝彩,也奠定了套路完成质量的基石;故形成“左右开弓降误差”的难度完成质量机制。
对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中难度动作技术的统计,从难度内容的选择,难度位置的编排,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进行分析;一方面,长拳项目已在各国武术中占据重要位置;另一方面,长拳难度技术还需更进一步凸显“难”的魅力,譬如,难度内容的精准化选择,难度编排的贯穿,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提升等。为下一届亚运会长拳难度技术的展现提供厚实基础。从而,展现“闪展如云涌,腾挪似凌波”之态。
4年一届的亚运会,对于武术,亦是4年的磨砺与选择。通过观看2014年举行的第17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录像[3],与16届亚运会比赛录像进行对比统计。
第16届亚运会到第17届亚运会,届数只是“1”的变化,但时间却是“4”年的积累;武术在各国的发展亦和时间一样,积累而发展。观其视频,着重对两届亚运会的难度动作内容选取进行统计(如图1,图2)。
图1 第16届与第17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难度动作内容对比统计图A
图2 第16届与第17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难度动作内容对比统计图B
注:难度代码参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4]下同
通过上图的统计,两届亚运会中的难度动作呈现出“有增有减”的趋势。一方面,难度动作上升趋势。或在原有难度基础上,提升其级别;或为新增难度动作。诸如,“324A+1”难度,较16届亚运会,动作的选取提升了25%,“353B+323B+1,323C+1”属于本届亚运会新出现B级和C级难度内容,已有2人选取;量虽小,但能折射出难度级别的向上趋势。另一方面,难度动作减少内容。或是自身对难度本身的新认识;或是规则中“2分”分值的导向。譬如,“333A”(旋子)难度,较16届亚运会,动作选取降低了37.5%;旋子动作,于当下,其难度系数已趋于简单化;因此本届运动员在难度的A级中,进行适当取舍,从而更充实自身难度动作。有新增,便有归零;“353B+323C+4”为C级难度,在17届亚运会中没有运动员选取,此难度本身便具有挑战性,虽在国内赛事属于常见难度,但国际赛事因各国运动员对武术的技术理解不一,故咸有选取。
对于两届亚运会,难度动作内容的增与减,或是持平;从比赛视频来辩,各国运动员技术的整体水平已在逐步提高,且将难度的“难”进一步融入武术技术之中,但仍需注重“淡妆浓抹须相宜”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要依法打击。”[注]习近平:《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版。打击试图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利益、践踏民族尊严的行为,要有法可依,依法打击。通过制定、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震慑和打击分裂分子、破坏分子。
“闪展腾挪”4字之间,必有连接,亦能体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气概。两届亚运会男子长拳项目比赛,难度动作内容,推陈出新。进一步对难度内容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以第16届与17届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的连接方式进行统计(如表3)。
表3 第16届与17届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连接方式统计表
根据《武术规则》,难度的连接方式一般分为“动动连接”和“动静连接”两种方式。通过上表分析,两届亚运会上,运动员采取的难度连接总数量变化浮动较小(16届31个,17届为33个)。若难度级别一致,“动动连接”的完成难度系数则高于“动静连接”;一方面,对于“动动连接”方式;较16届亚运会,其方式选取少了1组;但通过视频观看,当时部分运动员将后空翻难度动作,引入了长拳项目中;虽后空翻不属于武术难度,但从侧面反映出,武术难度动作在国际化中有着丰富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对于“动静连接”方式;较16届亚运会,其方式选取多了3组;可知,为适应赛场氛围,“动静连接”方式更趋于稳定,更易发挥,只是级别的差异而已。两种方式动静结合,进一步将武术长拳中的“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展现得当。
随着难度级别的提升,难度完成质量方向也时刻导引难度技术的发展。“明其失误之处,正其完成质量之方向”。着重对两届亚运会中难度的失误对比进行统计(如图3)。
图3 第16届与第17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难度失误对比统计图
由上图可知,结合视频解析,16届亚运会出现的晃动为“腾空外摆莲540度接马步”动作,落地成马步时身体由于重心的不稳而导致晃动;附加支撑是动动连接(腾空飞脚+侧空翻+旋风脚360度+跌竖叉),在此动作“跌竖叉”成型时,因身体失衡,而造成手触地。较于17届亚运会,其中“晃动、移动、附加支撑”均出现在“腾空外摆莲720度接马步”动作,此难度为C级难度,为本届亚运会最高难度之一;由于技术定型未能自动化,故出现上述失误现象。所谓“一正一误皆因法”,其中“法”,便是技术,心理等多种方法。因此,明晰失误点,亦能提升精准率。
2010——2014年周期,伴随时间推移,难度内容的更新化,难度方式的展现得当,使得武术长拳项目在国际化的道路中,拓宽其道路,彰显其风采;而难度失误率让武术长拳的难度技术又须沉静,继而提升其技术。进而体会长拳“闪展之道,腾挪之法”之理。
武术项目,借助于亚运会的平台,4年磨一剑,闪展腾挪,展于赛场。通过观看2018年第18届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录像[5],与17届亚运会录像进行对比统计。
难度内容,乃技术展现之根本,难度内容中亦有亮点之动作,犹如“鹤立鸡群”之态。观其视频,对本届亚运会具有代表性的难度动作与17届亚运会进行对比统计(如表4)。
表4 第17届与18届亚运会男子长拳代表性难度对比统计表
时代进步,引领技术。纵览两届亚运会,运动员选取的难度系数呈上升趋势。由上表统计,总现象为本届亚运会运动员选取难度内容提升了难度系数(级别)。譬如,“324B+1”此难度为B级难度,17届亚运会8名运动员选取率100%(8组);在18届亚运会中,有50%(4组)的运动员选取此动作,而有37.5%(3组)的运动员选取了“324C+1”难度,即此难度的C级,更具挑战性。“353B+323B+1”与“353B+323C+4”难度的对比,亦是级别的提升;如“353B+323B”到“353B+323C”是由B升C;由“+1(马步)”到“+4(跌竖叉)”是由C到D的晋级;此外,运动员的套路中也出现“323C+1”的C级难度。因此,本届亚运会的代表性难度折射出,长拳项目的难度趋于更深层次的挑战运动员自身体能与技能的融合;更能反映出“闪展腾挪”的潇洒之态。
自对2010年16届亚运会男子长拳的首末难度动作的相关编排进行了统计分析,间隔8年;在此基础上,着重对18届亚运会与17届亚运会的全部难度编排进行对比统计(如图4)。
图4 第17届与18届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编排位置对比统计图
亚运会中,武术长拳项目比赛时长不得少于1min20s;根据时间和套路的结构,将其分为3个部分,即“开始、中间、结束”部分。由上表得出,两届亚运会的难度编排并未有较大变化。虽在编排上看似无大变化,但在编排布局的内容中,却有新的突破。譬如,“开始部分”是所有运动员完成难度的“试金期”,均会在此处布局难度动作;较17届亚运会不同之处,本届在于难度的级别有所提升,4名运动员以C级难度开篇,其余均以B级难度。再如,“结束部分”是运动员难度的“加分期”,体能调控得当,均会以不同的难度形式出现,无论是单一难度,还是动静连接,均布局于结束部分;较第17届亚运会,本届难度“结束部分”的编排增加了12.5%,主要源自于当下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亦趋于新的融合发展;对长拳项目的难度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难度乃是套路点缀之笔,运动员的难度已经形成“错落有致”的风格特点;使得自身套路具有“套路开始,难度初试;套路中间,难度展示;套路结束,难度加试”的味道。由此,使得全套动作流露出生机盎然之感。
由内容,至编排;经编排,达质量。归于赛场,无论难度高低,布局如何;最终看是否达到完成的质量。着重对18届亚运会与17届亚运会的难度分值(2分)得分进行对比统计(如表5)。
表5 第17届与18届亚运会男子长拳难度分值得分对比统计表
结合上表统计,依据规则,亚运会长拳项目比赛的评分由“动作质量(5分)”“演练水平(3分)”“难度动作(2分)”三个板块构成。17届亚运会中,第7名与第8名的难度分值被扣“0.15分”,究其原因,均是“晃动、脚碾动、移动、附加支撑”等造成;在18届亚运会中,前8名的运动员难度分值均为满分,反映出当下运动员掌握长拳项目的难度技术趋于稳定化。
难度分值为现场的主客观评断,已成定式;但若要全盘化的提升难度,一方面,还需注重难度完成的节奏。诸如,完成难度前合理时间间隔,预摆动作的编排,难度间的衔接等节奏处理;另一方面,引入难度还需符合长拳项目难度的风格特点。譬如,后空翻动作,应是“去体操化”的武术后空翻动作。二者兼顾,突出难度技术的核心动作,益于长拳难度技术的丰富与拓展。进一步达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境界。
2014——2018年,这一周期,或内容更新,或编排充实,或难度技术晋升;皆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长拳的“闪展腾挪”,使得其特点贯穿于长拳难度技术之中。
纵览2010——2018年亚运会武术套路男子长拳项目比赛,从长拳难度技术的动作内容,难度编排,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难度动作内容角度,从“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概貌,经“淡妆浓抹须相宜”的融合,到“鹤立鸡群”晋升之态的演变,映射出难度动作内容嬗变的“拓展之道”;难度编排视角,或是动作本身的“首末须应”,或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连接方式,或是“错落有致盎然生”的难度点缀,均表述了难度编排的实效化;难度完成质量方面,由“左右开弓降误差”的初质量,经“一正一误皆因法”的正方向,显“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终极质量,凸显出提升难度完成质量最优化的重要性。从而,演绎出长拳的“闪展于姿态,腾挪于瞬间”的风貌,彰显长拳之魅力。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http://tv.cntv.cn/video/C22151/c5e9b1adeca84d7515a226b42282 fc22[OL]. 2010.11.
[3] http://yayun.cntv.cn/2014/09/20/VIDE1411176964748936. shtml[OL]. 2014.09.
[4] 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5] http://tv.cntv.cn/video/VSET100396177631/8ffeaa18f3824031 adb828a2ae9b571f[OL].2018.
On the Evolution of Men's Changquan Difficulty Techniques in the Asian Games from 2010 to 2018
MA Li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The flashing exhibition is moving, “flashing in the posture, moving in the mo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quan style; it is also referred to by the skill of Changqua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kills of men's Changquan in the Asian Game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deo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ogic analysis. From the action content of the Changquan difficulty technique, the difficulty of programming, and the completion of quality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1)the difficulty action content is “it has shown tip of Lotus leaf - the light makeup is suitable - the stand out of the chickens”, which reflects the “extension of the difficulty”.Its own “first and last must”, to the “moving like a rabbit, quiet as a virgin” connection, to the “staggered” difficulty embellishment, the difficulty of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ization; 3)difficulty to complete the quality by left and right bow drop error initial quality, through the positive direction of “one positive and one wrong are all due to the law”, shows the ultimate quality of “hunting steel into a soft finger”,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difficulty to complete quality optimization.
Asian Games; Men's Changquan; Difficulty technique; Evolution
G852.12
A
1007―6891(2019)01―0069―05
10.13932/j.cnki.sctykx.2019.01.17
2018-10-09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