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华
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之列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3]学术界也高度重视和关注乡村振兴问题,积极撰文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有价值和意义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的历史发展、了解现状和分析问题。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截至2018年10月,通过以篇名“乡村振兴”搜索到文献7 865篇,剔除重复文献625篇,有效文献7 242篇。其中,期刊4 537篇,硕博士学位论文72篇,会议45篇,报纸2 588篇。
依据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对国内乡村振兴研究从“发表年度”“作者分布”“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等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
对“乡村振兴研究发表年份”进行分析(表1),可以得出两点:一是乡村振兴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领域,最早发表年份是1984年;二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及其后,乡村振兴研究出现井喷,2017年发表719篇,2018年达到了7097,预计今后相关研究将继续增多。
对“乡村振兴研究的作者”进行分析(表2),发表4篇(包含)以上的作者共有40位,其中10篇(包含)以上者有10人。
对乡村振兴研究的主题进行梳理(表3),分析如下:一是学者发表文章达到49篇以上的研究主题有40多个,充分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乡村振兴不是指农业或农民单一方面的发展,需要充分观局谋势、通盘考量。二是表3中梳理的40个研究主题是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中,振兴战略位居第一,发表了2 646篇;乡村振兴位居第二,发表了1 380篇;“三农”工作(303篇)、乡村旅游(181篇)、乡村建设(153篇)、乡风文明(139篇)、精准扶贫(122篇)、城乡融合(117篇)、乡村治理(114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2篇)分列第三到第十名。
表1 “乡村振兴”研究发表年度
根据中国知网对于乡村振兴研究层次的划分,可以看出(表4),乡村振兴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行业指导(社科)领域,发表文章篇数3 156篇,占到了研究总数的一半以上;基础研究(社科)1335篇、政策研究(社科)1244篇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充分说明了专业研究人员是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力量。
通过中国知网对乡村振兴研究机构进行梳理,分析如下(表5):一是乡村振兴研究的机构主要有40个(发表文章10篇以上);二是40个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中高校有17个,占了42.5%,说明高校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研究机构;三是中国人民大学发表60篇,位居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表55篇,位居第二;中国农业大学发表41篇,位居第三;发表20篇以上(包含)的单位还有新华通讯社(36篇)、武汉大学(35篇)、中共中央党校(34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9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5篇)、农业农村部(25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4篇)、浙江大学(22篇)、清华大学(21篇)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篇)。
表2 “乡村振兴”研究发表4篇(包含)以上的作者
表3 “乡村振兴”的研究主题
表4 乡村振兴的研究层次
表5 乡村振兴研究发表10篇以上的机构
通过中国知网对乡村振兴研究机构进行梳理,分析如下(表5):一是乡村振兴研究的机构主要有40个(发表文章10篇以上);二是40个乡村振兴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中高校有17个,占了42.5%,说明高校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研究机构;三是中国人民大学发表60篇,位居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表55篇,位居第二;中国农业大学发表41篇,位居第三;发表20篇以上(包含)的单位还有新华通讯社(36篇)、武汉大学(35篇)、中共中央党校(34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9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5篇)、农业农村部(25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4篇)、浙江大学(22篇)、清华大学(21篇)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