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去年以来,静宁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治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将乡村振兴战略引向深入。
一是做强特色园区,市场化经营提升产业层次。围绕果、牛、劳三大产业,坚持全域覆盖、区域布局、连片发展、整体推进,采取“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合作园”果园建管和“户托社养、公司代养、农户自养”肉牛养殖等模式,加快打造南部苹果产业脱贫示范带、北部肉牛产业脱贫示范区、中部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一带一区一园”,全力推进脱贫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指导服务“四个全覆盖”,组建成立县农业投资发展公司和24乡镇产业扶贫公司,大力推行“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机制,推动政策、资金、产业向园区集中,在226个贫困村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454个,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全消除。创新农村“三变”改革模式,为贫困户每户配股1万元,将6380万元互助资金注入村级集体,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1.1万户农民通过“三变”入股变为股民,411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成为“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带动6800户贫困户参股合作、务工收益,实现村集体分红收益149.8万元,农户分红1013.6万元,其中贫困户458.3万元。
二是坚持内培外引,制度化保障激发人才活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坚持灵活多样、刚柔相济,组团引才与专项引才相结合,将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相结合,通过“人才+项目”的捆绑引才方式,加大从重点院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力度,柔性引进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等10名专家学者,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汇聚发展能量。积极与中国工程院、西北农林科技大、甘肃农大等院校合作,依托产学研联盟基地,汇聚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努力打造集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苗木繁育、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示范基地,为有力推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按照大规模、多频次、高质量要求,大力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先后3次承办全市果业人才专题培训班,培训“三个带头人”果品产业人才1500多人次,对3000多名贫困户开展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三是突出绿色发展,生态化布局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工程,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风韵”的要求,深入推进以“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为重点的新农村示范建设,实施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10个、“万村整洁”村50个。全方位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投资1840万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2个,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2859个,投入治理资金1010万元,常态化开展清扫保洁,村社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加快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屏障、绿色长廊、绿色县城、绿色乡村、绿色家园“五绿”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抓建千亩以上生态示范点24处,完成造林绿化7.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1%。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实施城区水源地环境保护及葫芦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建成5个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和6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严厉打击非法排污、采砂等违法行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度逐步加快。
四是注重文化传承,导向化思维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创新基层理论宣传教育方式,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一大一微”平台,扎实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法治扶贫,常态化开展干部讲政策、乡贤讲美德、法警讲法律,群众谈意见、带头人谈经验、贫困户谈问题,促进政策落实、促进内生动力、促进移风易俗“三讲三谈三促进”活动,开展讲习活动1050余场次,播出广播节目786期5213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为契机,利用乡村文化墙、宣传栏、乡村舞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强化“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精神扶贫宣传,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评树活动,成立全市第一个家风家训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培育形成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文化惠民、文化润民、以艺启智,深入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欢乐下基层、“一张照片”公益摄影等活动,开展帮扶慰问演出16场,为贫困家庭赠送字画、拍摄全家福等活动8次,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不断加强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史馆、农耕博物馆、文化广场等阵地内容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平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围绕固本强基,协调化推进乡村治理和谐。以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事务“521”民主决策法和“双评双议”制度,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等机制,提升村级组织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好用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伍,加强“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推行“支部+基地+贫困户”党建扶贫机制,推广“四链”模式建立产业党组织462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50个。分类培育“三个带头人”队伍,666名党组织带头人带领1898户贫困群众就业创业,82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帮带贫困户3467户,1486名群众致富带头人带领3327户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牛、果、劳”和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着力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类村规民约,在全县333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适时召开由村“两委”班子、红白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参加的评议会议,共同商议划定彩礼,酒席上限标准,旗帜鲜明地反对、制止“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中共静宁县委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