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研究生应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019-03-12 04:52王洪秋杨叶平姜莉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王洪秋 杨叶平 姜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生的思想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D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25 — 03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观点,实践是人们借助劳动工具对劳动客体的有效历史活动,这一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探索的需要而实施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对实践进行了社会劳动要素等方面的科学规定:“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去把握实践。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间力量。在他们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成为他们改造思想、建设世界、贡献人类社会、去除自身缺点,从而走向价值实践的导引力量,成为将他们推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的舞台中央的内生力量。

一、新时代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给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向对象化”更加明显

马克思认为,主体性是人对世界包括人自身的改造性,外在物“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服从于人的需要”。〔3〕人类通过控制、改造等形式,将自然界打造成人类主体实践的相关对象,同时与人类共生的自然也改变着人类的控制和改造方式。这种“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就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随着劳动力的发展,人类物质需求的欲望逐步提升。人类活动在强调“双向对象化”的同时,更加强调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他们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改进而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双向对象化”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明显,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逐步深入,人们思想和身心都受到非生态发展因素的威胁。研究生虽然进入了成年期,但是正处在事业前期,是这些非生态发展因素的主要接受群体,他们读研究生期间就已经参加了社会生产实践中,他们开始逐步地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互动的角度关注实践活动。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必将受到作为实践主体或客体的实践对象的影响,而且会越来越明显。

(二)实践的构成要素发生了变化

实践主要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以及实践中介组成的。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实践的主体、客体、实践的中介,以及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征。首先,实践活动的主体实现能力有所提高。以研究生群体为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很多科技型生产工具需要研究生去掌握和控制,他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其他劳动者都高,他们会运用比大多数人丰富得多的知识于社会生产实践中,研究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因而他们的主体实践能力也就提高了。第二,实践活动客体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随着实践客体的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加深,研究生也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改进和拓展实践方法和手段,以期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第三,处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呈现高科技的发展趋势。研究生群体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高技术领域的中坚群体,只有熟练掌握主客体的中介,不断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才能发挥研究生掌控高技术的作用,以引领者的角色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三)“虚拟性实践”的增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及其载体呈现在虚拟空间中,“虚拟性实践”成为人类的又一实践领域和场所。这里所說的“虚拟性实践”,是在客观物质性特征的前提下,在物质载体中虚拟性层面来说明与解释的。一是虚拟性在活动方式上表现为“虚拟社会”。人类活动中,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是通过物质手段和工具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人们的之间的交往和接触是物质的和直接的。作为高技术掌控者的研究生,一定是“虚拟社会”载体掌控与运用的主体,电子通信与互联网络就是他们实践活动的领域、载体与场所;二是虚拟性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人的思维观念、思维模式。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价值形态上,人们会以首要的行动去体验虚拟的荣誉与满足。如研究生会不同于以往的行为方式,他们会借助电子设备呈现的虚拟空间呈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主张,通过虚拟世界完成心理和身体以及行为的需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于研究生发展的时代价值

2018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加快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要想实现这样的研究生教育,就必须引导研究生投入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践行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研究生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端正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践处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地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哲学强调的是运用感性世界、对象世界作为研究重要内容,在这一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为揭示世界的现实本质打下了坚实的烙印,也充分体现了人的现实对象性的活动。“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4〕其实践思维方式是通过实践观发展成为整个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地位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以实践中得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去看世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超越西方哲学家的创新性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研究生要想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一定要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不断提高对实践思维方式的把控程度。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深化研究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为经济社会建设打下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6〕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定位,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又一次与时俱进。研究生是国家发展的高端力量,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要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无数实践行动得到的经验告诉我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研究生走入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研究生投入社会大生产和大变革过程中的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能够强化研究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使思想走向高层次发展

当前,“拜物教”中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思想使一些研究生失去了主流价值意识,一些研究生的认知产生偏差,对于不良现象和行为缺乏辨别能力,价值取向出了问题。影响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实利主义的影响、互联网的影响、研究生个人主体发展因素的影响等等。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研究生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摒弃社会上不健康甚至丑恶现象的影响,修正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某些行为习惯的偏差,认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研究生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真正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先进思想的一代新人。

三、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际行动中发展思想

研究生要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大显身手,首先就要有成熟的思想和有力的行动。要想使思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不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工程。

(一)在实际行动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从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角度去印证其科学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身也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的具体体现。高校研究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开展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开展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前提,承担相应的社会任务和责任,有效促进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确立自身合理的定位,找到个人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

(二)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深刻理解和实践阐释。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就是人的能力和智慧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自身素质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我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研究生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生首先要在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使自己逐步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符合自己梦想实现的需要。其次,研究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将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能力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在自己科学能力的基础上插上思想理论的翅膀,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内涵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在實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国家主权的捍卫力也受到挑战,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高新技术的产出与应用的竞争尤为激烈,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体观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国家建设和发展就不具备在国际竞争中的终极竞争力。因此,作为高新技术主要掌控者的研究生群体,要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为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建设中的现实功用。

(四)在实际行动中创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观会从深层次上对人们的创造活动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会潜意识地影响和制约人们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生要善于克服本民族文化传统中不利于创造力发挥的因素,培养重视理论、重视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学术风气,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对客观世界、对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培养敢于和善于挑战的人格个性特征,激发和强化进行创造活动的动机和水平,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体的创造才能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研究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 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实际行动中,才能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77,61.

〔2〕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393.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研究
在大学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