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地域歧视

2019-03-12 01:39张晓磊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左思陆机牛棚

张晓磊

所谓地域歧视,就是对某一地域群体施以语言攻击,或给某一地域群体贴上一个标签,以表达轻蔑与贬低。地域歧视不仅今天有,在古代也不罕见,比如三国魏晋时代。

北方人称南方人为“貉子”

三国魏晋时代,由于军阀割据而形成的南北对峙,加重了南北两方的敌意。在北方,北人就蔑称南人为“貉子”。比如《世说新语》中的这则记载——

吴国皇室宗亲孙秀降晋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对其恩宠有加,并将小姨子蒯氏嫁与孙秀。有一次,两人吵架,蒯小姐骂孙秀是貉子。孙秀大怒,不再见蒯氏。后经晋武帝说合,两人才重归于好。武帝说:“如今天下大赦,很多身负罪刑之人都被赦免了刑罚,你就不能原谅她吗?”

可见一句“貉子”,很是伤了孙秀的心。

貉子是什么动物呢?有个成语叫“一丘之貉”。貉是中国原产,一种非常古老的犬科动物,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与狗之间。

《晋书》中也有关于以貉子骂人的记载。在西晋“八王之乱”中,陆机被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为河北都督,统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义。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深受司马颖的宠信,孟超作为小都督,率军一万人还没上战场就纵兵掠夺。陆机将其主谋抓获,孟超就带百余骑兵,直驰人陆机帐内,抢下被抓的属下,对陆机说:“你这个貉奴,也能做都督吗?”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因此,余嘉锡注《世说新语》日:“魏晋以降,北人率骂吴人为貉子。”

南方人称北方人为“伧父”

在地域歧视这方面,南人并不示弱。南人蔑称北人为“伧父”。伧者,粗俗也。伧父,泛指粗俗、鄙贱之人,贬斥之意甚于今天的“土包子”“土老冒”。

《晋书·左思传》记载,陆机听闻左思要写《三都赋》,便在写给弟弟陆云的信中嘲笑左思:“洛阳这里有個老匹夫(此间有伧父),他竟然也敢写《三都赋》。恐怕写出来也只能用来盖酒坛子吧!”

《世说新语·雅量篇》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东晋名士褚裒(pou),字季野,名气虽大,但认识他的人不多。有次路过浙江,在钱塘亭投宿。因为有客,亭吏就把褚裒等赶到了牛棚里。当时,吴兴人沈充任县令,看到褚裒就问道:“牛棚下是什么人?”亭吏说:“昨天有个北方佬到亭子投宿,因为有贵客,就暂且把他们挪到牛棚里了。”沈充有些醉意,就远远地问道:“北方佬要不要吃饼?姓什么啊?一块儿聊聊好吗?”(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裒就扬了扬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这下县令非常惊慌,赶忙来到牛棚下,拜见褚裒,又重新宰杀禽畜,借此向褚裒道歉。

因此,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吴人以中州人为伧。”

“伧父”一词在魏晋以后还有文人使用,不过已不再是蔑称了,而是一种自嘲。

(责任编辑:齐风)

猜你喜欢
左思陆机牛棚
牛棚读书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黄耳传书
牛棚子 草垛子(小小说)
洛阳纸贵
有趣的牛
左思与《三都赋》
诗人陆机:天生贵族难自弃
左思和《三都赋》
牛棚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