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斥巨资修碉堡,为何没能抵挡住日军

2019-03-12 01:39兵说视界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碉堡国民政府抗战

兵说视界

1935年開始,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南京当局也效仿西方各国,试图通过工事优势,抵消与日军战斗力的差距。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已完成3000万元的工程,形成以南京为中心,逐步向边境线扩展的防御体系。长江沿线的吴福线、锡澄线等国防工事可以说相当具规模,南京以紫金山、雨花台、江宁等地为核心修建了1700多座碉堡。这些碉堡能抵抗口径15cm的炮弹和500磅的炸弹。

这些工事在抗战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淞沪抗战前期打得可圈可点,提前建成的防御工事功不可没。但整体上来看,由于一些原因,其作用远低于设计的初衷。

首先是硬件存在缺陷。虽然这些工事大多请德国人设计,但在具体一线施工的却是中国军队,缺乏足够经验使得这些工事存在诸多硬件缺陷。比如南京的碉堡群,往往只注重正面攻击,与友邻的相互策应支援基本没有,一旦被敌人分割包围或侧后迂回,碉堡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一味追求顶部覆盖层的厚度,明显突出于地面,轻易暴露在敌人面前;有的射击孔太大容易遭敌破坏等。

其次是很多情况下由于指挥失误,部队防守和撤退混乱,导致碉堡群不仅起不到防御作用,反而成为军队兜兜转转中的障碍。

猜你喜欢
碉堡国民政府抗战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太原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