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教育的魅力

2019-03-12 22:39陶西平
中小学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桩童真童趣

陶西平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召开宋继东校长办学实践研讨会,对其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首师大附小”)倡导与实践的童心教育进行了研讨。我对这项研究有所了解,也曾经作过评论,此次再度学习他的实践经验,更深刻地感受到童心教育的魅力。童心教育确实是我国教育改革宏篇中有价值的一页。

宋继东校长倡导的童心教育,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其一,要怀着童心办教育。童心无畏,童心真诚,童心心无杂念,童心勇往直前。现在,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变得多元化。世俗的名利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重表面效果、浮躁虚夸等倾向,在慢慢侵蚀着教育的肌体。但宋继东校长多年从教,担任校长23年,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从农村小学到城市小学,从单体学校到多个校区,到试行九年一贯制……他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在实践探索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对待事业,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纯洁、深情、无畏。我想,当我们面对肩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重任时,当我们面对外部世界的多种诱惑时,都需要葆有一颗这样的童心。

其二,要服务童心办教育。基础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孩子们,他们有着一颗颗童心。教育要有针对性、适应性,才能取得实效性。宋继东校长和首师大附小把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爱国品行、创新能力、率真性情的儿童,让学生享受幸福童年。他们还以鸟的成长过程比喻孩子的成长过程,形成“巢中小鸟、林中飞燕、云中翔鹰”三个年龄段的德育一体化方案。他们创建“真心德育”,构建“童心课程”,培育“童真少年”。他们将童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管理方式、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优化学生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着力打造“童心课堂”。

其三,要呵护童心办教育。在这个时代,不单孩子们需要童心,而且我们所有人,包括老年人都需要保持一颗童心。

保持童心,一是要有童真。要天真、纯朴、真挚;有真情,说真话,办真事。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当下社会中,我们特别需要这样一个“真”字。

二是要有童趣。孩子们充满了对世界的热爱,他们的生活乐趣多多;我们成年人也应该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始终充满对生活的挚爱。

三是要有童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而每个人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决心正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都需要保持童真、充满童趣、放飞童梦。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人之所需。所以,童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我們的孩子长大成年后,仍然能够保持这颗童心。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创造适宜的环境,不能真正保持童真、充满童趣、放飞童梦,那么童心就会逐渐消失殆尽。我们观察到,泰国人用来拴大象的仅仅是一根细绳和一个小木桩。有人很难理解,相对于大象这个庞然大物而言,细绳和木桩的约束力几近为零,为什么大象不会挣脱?那是因为泰国人在小象刚出生后,就给它系上缰绳,拴在小木桩上。一开始,小象特别烦躁,拼命挣扎,可惜,那时它们的力量远远对抗不了缰绳和木桩,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弄了一身伤。过了一段时间,它们便会放弃挣扎,选择屈服。就这样,这些大象即使已长成庞然大物,但依然被那一根细细的缰绳牢牢地拴死在小小的木桩上。可见,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多大的惯性与力量。

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空间,而绝不应成为拴住孩子保持童真、充满童趣、放飞童梦的缰绳。这是我们需要童心教育的重要原因。我们不应把率真的人变成虚伪的人,把乐观的人变成颓废的人,把追梦的人变成不思进取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心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很有引导力的理念和实践。在首师大附小,我们看到了童心教育的丰硕成果。我相信,宋继东校长和首师大附小在童心教育上会创造出更多的经验,为我国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宝库增添一份宝贵的财产,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木桩童真童趣
童趣
移动木桩
华丽追梦者
蓝湖童趣
萌趣圣诞
童趣游乐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回归童真季
童趣照相薄
熊和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