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法优选酒炙小茴香最佳炮制工艺

2019-03-12 13:28平莉莉张朔生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茴香茴香酒量

平莉莉,张朔生,李 坤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晋中 030619;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100039)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t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1],性温,味辛,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常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等。酒炙是小茴香常用炮制方法之一[2],但目前酒炙小茴香的炮制工艺研究鲜见报道,本实验将以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酒炙小茴香炮制工艺的优选。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Optris红外测温仪(深圳市欧普士电子技术有限公司),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SB25-12D型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频率40 kHz,功率500 W),DV215CD型电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RRHP-100型万能高速粉碎机(欧凯莱芙实业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药材:小茴香产自云南曲靖,由山西中医药大学张朔生教授鉴定为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试剂:精制黄酒(酒精度≥12%,山西省代县代康实业有限公司),反式茴香脑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1835-201102,供含量测定用),乙酸乙酯(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20141110)。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

2.1.1 挥发油含量测定 取粉碎的小茴香30.00 g,置烧瓶中,加水240 mL,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3]“挥发油测定法”测定。

2.1.2 反式茴香脑的含量测定

2.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反式茴香脑对照品39.00 mg,加乙酸乙酯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3.900 mg/mL)。

2.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小茴香样品粉碎,过3号筛,取药材粉末约1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40 min后放冷至室温,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0.45 μm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

2.1.2.3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石英毛细管柱HP-5(柱长 30 m,内径 0.32 mm,膜厚度 0.25 μm),FID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设为100℃,以10℃/min的速度升至150℃;载气为N2;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进样量 1 μL。

2.2 单因素考察

对酒炙小茴香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酒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

2.2.1 闷润时间考察 取30 g供试小茴香,加酒4.5 mL,闷润,闷润时间见表 1,在 110~120 ℃条件下,炒制20 min,得到不同闷润时间酒炙小茴香,测定其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酒炙小茴香闷润时间考察表

可见闷润时间不同,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变化明显,闷润时间是影响两者含量变化的因素。

2.2.2 炒制时间考察 取30 g供试小茴香,加酒4.5 mL,闷润 2 h,在 110~120 ℃条件下炒制,炒制时间见表2,得到不同炒制时间酒炙小茴香,测定其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酒炙小茴香炒制时间考察表

可见炒制时间不同,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变化明显,炒制时间是影响两者含量变化的因素。

2.2.3 炒制温度考察 取30 g供试小茴香,加酒4.5 mL,闷润 2 h,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炒制 20 min,炒制温度见表3,得到不同炒制温度酒炙小茴香,测定其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酒炙小茴香炒制温度考察表

可见炒制温度不同,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变化明显,炒制温度是影响两者含量变化的因素。

2.2.4 加酒量考察 取30 g供试小茴香,加不同酒量进行闷润,加酒量见表4,闷润2 h,在110~120℃条件下炒制20 min,得到不同加酒量酒炙小茴香,测定其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酒炙小茴香加酒量考察表

可见加酒量不同,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变化不明显,加酒量不是影响两者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选取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正交试验的考察因素。

2.3 正交试验设计

实验选取闷润时间(A),炒制温度(B),炒制时间(D)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设3个水平,取小茴香30 g,选用L9(33)正交试验,试验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结果和方差分析分别见表5、表6和表7。

表5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由表6及表7方差结果可得,酒炙小茴香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B(炒制温度)>A(闷润时间)>D(炒制时间)。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其最佳炮制工艺为A3B3D1,即闷润3 h,在温度为130~140℃下炒制 16 min。

表6 酒炙小茴香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

3 讨论

《中国药典》2015版对小茴香挥发油和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均有要求,但酒炙小茴香与其他小茴香炮制方法相比,反式茴香脑含量增加明显[4],这可能是小茴香酒炙后较生品小茴香散寒止痛、活血通络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故本文对酒炙小茴香炮制效果进行评价时采用反式茴香脑和挥发油含量综合评价法,将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加权系数定为70%,挥发油含量的加权系数定为30%。

表7 方差分析表

与其他炮制因素相比,炮制温度对酒炙小茴香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组分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炮制温度与挥发油组分变化及其对小茴香药理作用改变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小茴香茴香酒量
酒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一束茴香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球形茴香
茴香宴
小茴香购销平稳
枕边常备小茴香,缓解失眠护颈椎
巧用小茴香止痛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败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