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杨 忠
现如今学生的交通安全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可是还有一些学校和运营车主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使用无备案无资质的“黑校车”接送孩子,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新年伊始,教育部的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黑校车”和校车违法行为的查处,坚决禁止中小学生幼儿乘坐“黑校车”。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民办幼儿园、小学,甚至高中,弥补全国教育不足的现状,有效提升了我国教育质量。
然而,随之兴起的“黑校车”现象,置学生的安全不顾,甚至导致一些惨剧发生,让人为之悲痛。
何为“黑校车”?公安部明确表明,“黑校车”是指没有取得相关资格证件、未到交警部门登记或者登记为自用车的、未投强制责任险、本来不属于校方但却非法运营来接送学生的车辆。
“黑校车”是以盈利为目的,常发生超载现象,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且车况性能较差,甚至还有即将报废的车辆,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因人多,可能有人员站立的情况,车内无扶手或其他阻挡物,当行车中遇到紧急情况而突然制动时,乘员很容易撞向前挡风玻璃,严重时还会撞破挡风玻璃而甩出车外。当行车中一旦遇到无法躲避的碰撞时,驾驶人往往无意识地打转方向,极易造成乘员的伤亡。另外,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人员拥挤,也将给施救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目前,“黑校车”大多出现在郊区和农村等公共投入不足的地方,且校方不愿为校车费用买单。
其实,早在2012年4月,教育部就发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既然国家明令禁止,那面对着孩子的脆弱生命,为什么“黑校车”却屡禁不止呢?利益驱使或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黑校车”成本低,每天接送孩子时间固定,随意买辆小面包就能接活,接送完孩子还可以干别的,对于低收入、就业困难的农村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赚钱的“好手段”。而专用校车,不但成本高(一辆大概需要30万元左右),而且载客量少,20人左右。对于农村幼儿园根本不足以承担如此大的负担。
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侥幸心理作怪,也是导致“黑校车”存在的原因之一。接送幼儿园也大多在村子里办学,校车多行驶在农村乡镇,且是农村小公路,属于交警检查的盲区,平时如果不是集中专项检查,根本查不到那些地方,即使有也多提前得到通知,进行了规避。
再次,家长的默认,也为“黑校车”提供了市场。在农村大部分公路路况不好,幼儿园又大多距孩子家庭较远,夏天热冬天冷,春秋大风沙尘等天气直接导致了家长接送孩子上学困难,如果有个小车每天接送孩子,不仅免去了孩子上学路上的艰苦,家长也能腾出时间打工挣钱,毕竟每天接送耽误的时间不短。而且乡间小路人少车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比较低。
近年来,针对“黑校车”,教育部、公安部均出台相关打击政策,形成高压态势,不少正规的校车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让“黑校车”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多年来,教育部门通过开展上下学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按照保障就近入学、寄宿制学校入学、公共交通满足入学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统筹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同时,加大校车超速、超员等危险驾驶行为入刑的宣传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校车接送学生和幼儿。坚决避免将幼儿遗忘在校车内事故的发生。
作为协调部门,公安部也出台了不少高压政策,坚决取缔不合格的营运车辆,坚决查处校车超载等违法行为,对事故隐患要及早排除,有效遏制了“黑校车”的疯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专用校车保有量达到14万辆,近几年基本以每年2万余辆的新增数量增加。然而,这与我国校车需求量相比,仍然相去甚远。不少地方,“黑校车”运送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打击“黑校车”,让安全的校车陪伴孩子的童年,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提请各地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大对“黑校车”和校车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提醒学生及家长坚决抵制乘坐“黑校车”,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
预警指出,一要加强隐患排查。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专门方案,组织力量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实行网格化管理,逐校详细调查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指派专人记录学生集中乘坐上下学车辆的车型及车号,并长期坚持。对民办幼儿园和无办学资质幼儿园,要定时定点重点监控,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张贴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公布接受举报单位、电话和邮箱,广泛收集“黑校车”线索信息。有关排查情况要及时汇总、分析,并通报公安交管部门核查处理。
二要加强路面执法。要建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参与、联合管控的工作机制。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要在学校周边道路加派人员,加大巡逻执法力度,抓好路面管控。要加大对学生上下学车辆未取得校车标牌、超员超速、不按审核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黑校车”实行“零容忍”,坚决予以查扣,切实织牢织密校车安全保护网,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当地主流宣传媒体,加大校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深刻剖析乘坐“黑校车”、“非专用校车”的危害性,警示广大学生及家长自觉抵制乘坐超员、无资质等违法接送学生车辆。要组织中小学和幼儿园利用微信、板报、广播、法制课、家长会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全面开展乘车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四要加大保障力度。尚未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省份要尽快出台制定实施办法或相关管理规定,完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过渡期满后校车发展政策。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按照“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发展公共交通、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统筹解决好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五要加强问责力度。要严格落实校车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谁接送、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作为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排查工作结束后,发现仍有学生乘坐“黑校车”上下学的校长、园长和所在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要严肃问责。对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要采取约谈、通报、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组织不得力、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公安部也表示,将大力配合并开展好“黑校车”整治,对“黑校车”零容忍。
政策虽好,但是,要从根本上杜绝“黑校车”,除了教育部和公安部的大力整治,还需学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家长提高认识,高度认识到“黑校车”的危害,拒绝选购、乘坐“黑校车”,选择更加安全、规范的校车,让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的交通安全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