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赵 梦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2018年,中国年末总人口为13.9亿人,新增人口规模(即比去年增加)仅为530万,创下11年来最低值;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的1723万减少200万,更是比之前卫计委最低预测的2082.4万少了559.4万,人口出生率连年下跌;此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重已经连续七年双降。2018年人口出生率降至10.94‰,较上一年的12.43‰下降1.49个千分点。
伴随着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社会却加速到来,2018年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前一年的11.4%升至11.9%,已达16658万人,这显示中国人口结构失衡问题愈发明显。
生育,在中国是一件可以计划的事。短短几十年,从“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最好只生一个”、“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再到如今,二胎已经全面放开。
可以预料的是,出生人口在2018年减少200万的基础上,在2019年及以后的年份中将继续快速萎缩,虽然下降速度将有所放缓。这不仅体现在二孩人数,也体现在一孩人数的快速萎缩。
尽管2018年出生人口的孩次信息尚未公布,但其中的二孩有相当部分应该还是来自于堆积生育。随着堆积效应趋于结束,二孩数量很可能减半。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带来三孩和四孩,也将远不足以弥补二孩人数的回落。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曾做过一项基于1980-2011年间开展的227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3人;九十年代,人们理想的子女数已经下降到了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
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就基本稳定在了1.6-1.8人之间。
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的阶段,人们的实际生育子女数少于理想子女数。换句话说,要么生一个,要么不生了,现在就是想要多生,也生不动了。
当下的这种人口危机,约40年前,学者梁中堂(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社科院)已有准确预见。可惜的是,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梁中堂的理想本是研究哲学,1978年进入山西省委党校后,阴差阳错被指定研究人口学。
自此,梁中堂成为“强制计划生育”及“一胎化政策”的坚定反对者。
1979年12月,梁中堂发表文章认为一旦2000年及之后实现人口零增长,必会出现人口老化(当时尚没有“老龄化”一词)问题,将导致数以亿计的老人无子女照顾,并使劳动人口负担大幅增加。
在稍后撰写的《中国人口变动五十年展望》(1980年春节)里,梁中堂推算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并且他认为50年后,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超过所有国家。
还是在《对我国今后几十年人口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中,梁中堂参照相关数据,通过反复推算,得出如下判断:
“我国人口按这一模式发展,比世界或日本的老化程度都要严重。特别是2015年后,十五岁以下的人口要比老年人的绝对数少得多。”“以劳动年龄为中心的三代人口的比例将是4:2:1。这就意味着二个劳动年龄的人口将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并且还是半数老人身边无人照顾其日常的生活。”
现今,中国城市的大多数家庭,正是“421”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人口增长的脚步在趋缓。尤其是近几年,全国人口增速下降,2016年至2018年新增人口规模越来越小,2018年达到最低值,仅530万。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时,即意味着其迈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在2000年为8811万,占总人口6.96%;2006年为10419万,占总人口7.93%;2017年达到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2018年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658人,占总人口11.9%。人口学学者按照现有趋势推测,2015-2025年十年间,中国老年人口还将增加约916万。
青壮年人口的减少影响正持续发酵。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主要城市所做统计显示,在2001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员的比还是0.71,即供大于求;而到了2010年,这个比率已变为1.01,即供略小于求。
老人数量剧增,劳动力日益不足,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00年为552.94亿,2015年增至18295.62亿,平均每年增长200%。
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各级财政补贴4716亿元,比2014年多1168亿元。
目前,养老金缺口依旧在不断扩大。
根据现在的趋势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在几年后将继续快速萎缩,并在2027年前后降到1000万以下,也就是低于19世纪初清朝的出生人口水平。
2018年,未来100年以内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可以肯定地说,2018年出生人口虽然再创近年新低,但却是自2018年到至少未来100年内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中国未来每年出生人口再也不可能超过1500万,而是在向1000万以下急速滑去。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这种下滑将不会见底。
从全球来看,中国未来的人口萎缩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现在完全放开但不鼓励生育,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也将急剧萎缩。在强劲的低生育惯性下,中国要将生育率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能再需要两三代人时间。而等到生育率最终稳定,中国每年新生儿占世界的比例可能跌破3%。
对于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有不少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解决之法。
在新近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中》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提升总和生育率到1.8左右。报告建议:全面放开生育,将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育的权利还给家庭,由每个家庭自主决定生育的孩子数量。“立即”是因为人口形势紧迫,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第三轮婴儿潮的峰值在1987年,中后期出生人口尚处于35岁之前的主力生育年龄,特别1990后的出生人口尚处于25-2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则将事倍功半。并且,全面放开,宜早不宜晚,必须尽快。
全面放开生育,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这种担心正如当初某些人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出生人口将迎来暴增,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2015年中国乡村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4、1.27,其中2015年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61、0.53、0.13。这意味着乡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也不强,愿意生二孩的也没有60%,更别说三孩。当然,不排除少数落后地区生育率仍然较高,但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会很小,而且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生育行为也将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