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2019-03-12 10:36吴挺王蕙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因性放化疗癌症

吴挺 王蕙琴

(金华广福肿瘤医院干部科,浙江 金华 321000)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疾病〔1〕。肺癌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大约1/3的患者发现时已发展成为局部晚期〔2〕。NSCLC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临床上通常采用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单纯的放疗或化疗常常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采用的联合放化疗治疗形式包括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等类型〔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老年NSCL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这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严重的身心痛苦,而且还增加了家庭及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何有效治疗,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率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比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金华广祚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160例,纳入标准〔5〕: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证实,年龄>60岁,WHO肺癌分期为Ⅲ期以上,既往未接受过放化疗,PS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中性粒细胞计数>2.0×109/L,血小板计数>70×109/L。排除标准:患者存在脑转移或者多发转移;合并重度感染;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依从性较差患者。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n=80〕

第一作者:吴挺(1983-),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病学研究。

1.2方法

1.2.1两组放疗方法 具体如下:采用IMRT技术,直线加速器6~10 MV-X射线,患者仰卧固定体位,CT增强扫描定位,层厚在5 mm,扫描范围为从甲状软骨至肾上腺位置,同一组医师定位靶区,包括原发肿瘤及直径超过1.0 cm的淋巴结,临床靶区为亚临床病灶区域,肿瘤临床靶区外放8 mm,计划靶区以呼吸活动度为参考,外放10 mm,再根据适形度、靶区剂量、计量体积直方图优化计划,剂量为95%的计划靶区处方剂量60~64 Gy,每次2 Gy,每周行5次治疗,共计划32次,全肺V20≤30%,V5≤60%,脊髓最大剂量不超过45 Gy,心脏剂量不超过30 Gy,肺平均剂量不超过15 Gy。

1.2.2对照组化疗方案 对照组先行放疗,此后行4个周期的AP化疗方案(培美曲塞75 mg/m2,d1,顺铂75 mg/m2,d1~2,21d)。

1.2.3观察组化疗方案 观察组与放疗同步进行,行2周期的化疗(培美曲塞60 mg/m2,d1,顺铂60 mg/m2,d1~2,21 d),放疗结束后行AP方案巩固化疗2周期(培美曲塞75 mg/m2,d1,顺铂75 mg/m2,d1~2,21 d)。

1.3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7〕

1.3.1观察两组疗效 采用RECIST进行评价,进展为靶病灶直径之和增加>20%;稳定为靶病灶的直径总和在增加<20%到缩小30%之间;部分缓解为靶病灶直径之和缩小30%以上;完全缓解为所有靶病灶消失,病理淋巴结直径减少至低于1 cm。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3.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 采用中文版Piper疲乏评估量表(RPFS-CV)综合评价,共分4个维度:行为维度(6项)、情感维度(5项)、感知维度(5项)、认知维度(6项)等2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0~10分数字评分法,各维度采用条目评分的平均分,总分为4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分,0~3分为无疲乏或轻度疲乏,4~6分为中等度疲乏,6分以上为重度疲乏。

1.3.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变化 清晨抽取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操作均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检测。

1.3.4评估两组预后情况 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时间(OS)、1年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30例,进展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25%(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5例,稳定33例,进展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4.93,4.84,5.14,均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11.31,9.80,9.39,均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31,4.73,4.60,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1)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26,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19.04,11.83,均P<0.05;观察组t=25.21,19.99,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7.19,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比较

2.4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组PFS、OS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情况

3 讨 论

NSCLC在肺癌中占很大的比例,老年患者又占其中的大多数。NSCLC主要是因为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肺部感染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不过许多患者确诊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因此常用放疗、化疗这两种治疗的方式〔8〕。放疗通常是针对体内原发性肿瘤,全身化疗通常是针对全身扩散的治疗。同时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阻止耐药肿瘤细胞亚群的产生〔9〕。本研究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序贯放化疗,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癌因性疲乏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持续性的、主观的疲劳感觉,严重干扰了癌症患者的正常生活〔10〕。通过休息或者睡眠方式均不能解除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成琴琴等〔11〕研究发现,癌因性疲乏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相关。癌因性疲乏的发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显示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较采用序贯放化疗者更高。这与患者年龄、基础病及癌症患者的高凝状态等均有关。有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体现在肺和血液系统〔12〕,经过放化疗之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更为明显,致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血清Chemerin是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据研究,参与了肿瘤细胞免疫过程,与癌症的发生呈正相关〔13〕。CYFRA21-1是一种可溶性片段,目前主要用于肺癌的监测,其升高表明癌症正在进展期且预后不良〔14〕。有研究证实,肿瘤标志物与机体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增殖相关,即肿瘤增殖程度越高,肿瘤负荷越大,肿瘤标志物浓度越高〔15〕。本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能明显降低血清Chemerin、CYFRA21-1水平,且较序贯放化疗的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OS及明显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由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较低,对毒性反应敏感,晚期高凝的血液状态及内科基础病较复杂,所以在临床中尽管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较序贯放化疗在治疗效果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具体使用哪一种治疗方案,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应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因性放化疗癌症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