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敏,张素娟,陈红敏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 儿童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病,目前尚未明确该病病因,影响该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有遗传、胎儿期理化因子刺激、感染及免疫反应等。主要临床症状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部分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或计算、音乐等方面天赋[1]。其中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表现为语言表达、运用、理解能力低下,纠结于同一话题或随年龄增长愈发沉默,严重者出现终身沉默,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生活[2]。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沟通教育、语言认知训练和药物治疗等,已有研究表明器具辅助对治疗老年性偏瘫合并语言交流障碍有一定的疗效[3],因而笔者进一步探究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效果及对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的影响,特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6例为对象,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96例为对象,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按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孤独症的ABC[A:智力较一般水平显著低(智商≥70);B:有适应功能缺陷或缺;C:18岁之前起病]诊断标准[4]诊断为孤独症患儿;②参照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分[5]为沟通不良者;③年龄:2~10岁;④ 患儿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目的后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发育呆滞、先天愚型及脑性瘫痪等其他精神病患儿;②合并心、肝及肾等器官障碍者;③3个月内服用过精神药物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女各26、22例;年龄2~9岁,中位年龄6岁;观察组男、女各27、21例;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用灯光或颜色醒目物体刺激患儿视觉神经,诱导患儿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用欢快悠扬的乐曲或鼓点声刺激儿童听觉神经,诱导患儿寻找声源;教育患儿学会发音,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发音训练;每周进行3次以上训练,30 min/次,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采用上海艾测公司提供的口部构音运动训练器(AM5300288),由康复师按说明书进行口部运动训练,指导患儿重复进行下颌下降、抬高、前伸、后缩及左右伸展运动,分别刺激患儿唇部和舌部,指导患儿做出发音动作。每周训练4次,30 min/次,连续干预6个月。
①两组干预前后沟通功能比较:采用S-S表对患儿沟通功能进行评估,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进行评分,S-S评分含33个子项目,分数越低表明患儿语言发育迟缓越严重。②两组干预效果比较[6]:干预6个月后通过检测S-S评分及对两组患儿日常交流的观察评估干预疗效,显效:S-S表显示患儿语言功能提升至少一个级别,患儿可自主表达;有效:S-S表显示患儿语言功能提升在一个级别内,患儿可在旁人提示下进行表达;无效:患儿干预前后S-S评分不变或出现下降,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③两组干预前后语言、图片表达功能比较:本院结合S-S评分表,自制评估语言、图片表达功能量表,并进行预实验检验该量表信度、效度均>0.8,满分均为100分,5 分/题,共20题,得分越高表明患儿语言、图片表达功能越好,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测试计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沟通功能比较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沟通功能比较 (±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P <0.05。
?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临床效果比较 例(%)
干预前语言、图片表达功能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图片表达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图片表达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语言、图片表达功能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语言表达功能评分 图片表达功能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26.84±3.57 58.14±4.72† 29.74±2.49 51.89±4.65†対照组 48 26.78±3.26 39.23±3.85† 30.12±2.35 39.63±3.91†t值 0.086 21.487 0.769 15.981 P值 0.932 0.000 0.444 0.000
儿童孤独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言语交流障碍是其主症之一,由于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自身器官发育障碍及肌肉运动功能低下,使其口部舌部无法灵活运动,造成发音障碍,导致无法正常运用言语与旁人交流,造成患儿成长和日常生活困难,并给患儿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和担忧[7]。目前对患儿多采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但疗效并不显著,寻求更合适有效的干预方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对智障儿童有较好的干预效果[8],但鲜有报道运用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因而笔者进一步探究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干预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患儿效果及对语言、图片表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S评分、临床有效率及语言图片表达功能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较单用语言认知训练对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干预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交流障碍,提高患儿语言、图片表达能力,其中器具辅助口部运动对患儿的语言、图片表达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陈玉美[9]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通过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联合语言认知进行治疗。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是运用器具刺激患儿口部和舌部,锻炼口舌肌肉增强口舌反应能力及运动能力,随患儿康复进度慢慢加强语言发音训练,可增加患儿对被刺激的口部、舌部的感知和注意力,促进其自主运用口舌的能力,从而对患儿语言表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0]。语言认知训练通过对患儿听觉视觉刺激加强患儿专注力,培养患儿与他人交流时凝视对方的能力,同时教导患儿日常交流用语,增加患儿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对图片、周围环境等的认知能力[11]。两种干预方式合用能有效提高患儿发音、理解及认知功能,增强患儿语言、图片表达功能,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理论相符,证明两种干预方式合用效果更好。但两组最后均出现干预无效的病例,需要再结合大量临床经验和前人研究进一步探寻如何在治疗中进行改进,减少无效 率。
综上所述,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联合语言认知训练治疗孤独症语言交流障碍干预效果好,可以在今后的治疗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