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英
(宜兴214221)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自然永远是艺术创作永恒的题材,正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寄情于自然,留下了无数名篇巨著、笔墨字画。 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创作也是如此,当代紫砂艺人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 融合传统技艺和时代审美,集诗、词、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超越传统形制的约束,不仅还原出自然的本真之美,也为作品赋予了个人的思想、传统的文化、时代的内涵。
紫砂花器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典型,它以自然界中的物象为原型进行创作, 经过艺人对事物的深入观察,融合运用多种造型装饰工艺,抽象与具象相结合,自然逼真、形象生动,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特色,又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在不失实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 雅俗共赏,好的花器作品如同浑然天成的雕塑巧夺天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让人通过一把壶感受自然的气息和返璞归真的意境,又令人遐想无限,思考人生哲理。
说起花器,就自然要提到精彩纷呈、千变万化的紫砂壶装饰技艺, 紫砂壶的装饰技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发展至今有描金、泥绘、彩釉、镂雕等多种工艺, 艺人根据作品的需求和个人的审美构思选择不同的工艺,以丰富作品的内容,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使得花器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更为丰富,营造出自然美好的意境,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图1 枯荷摇霜
紫砂壶“枯荷摇霜”(见图1)以自然界中的荷为创作题材,壶如其名,整体以“荷”的外形造势,但并未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繁华和生机的常态来展现,而是以“秋风知我意,独自枝头狂”的空寂和孤漠,来体现另一种深邃、优雅的精神内在美,它的美相至于“侘寂之美”,空灵而寂静。
纵观此壶, 壶身如倒置的荷叶, 呈不规则半圆状,底部边缘翻卷,整个身筒以不规则的筋纹线条铺设,肌理丰富呈放射状,若隐若现,以枯荷素材的主题呈现,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淡然而又安静的氛围。 曾有人这样解释道:它是沐浴在时间光泽下,简洁安静中的质朴之美。
从壶钮起与壶盖、壶身线条相连,凹凸有致,极具延伸感,于壶底交于一点,具有形式美和韵律美。除了筋纹线条,身筒还饰以自然不规则状的突起,将荷的成熟、 枯寂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似粗糙随意,实则是有意的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工艺安排。 重要的是,采用镂空刻塑的装饰技法,在壶身造不规则的自然镂空小洞,边沿微卷,零星散落分布于叶面,这种天然的损耗会衍生出一种静谧、注重本心的美,浑然天成。 开盖做盖方式,嵌盖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 略微盈起的平缓弧度, 与壶身形成统一的整体;壶钮取一小截荷枝,微势而点睛,造型别具意趣;壶嘴蓄势而出、转折有度,壶流表面枯茎自然;枝杆执把自然舒展、截趣有致,似乎风干了曾经的柔美,时光永驻。 优雅的虚空间,与壶体弧形虚实结合,给壶身的饱满增添了灵动,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正是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枯荷摇霜”作品令具象的风干的荷叶被削减到本质,却没有失去它的韵味;令它保持了纯净,却没有被剥夺生命力,灵动跃然于眼前,极具画面感。 它表现的力点在于“情”,是相关生活、自然甚至人生的话题,与“触景生情”有着相似的情感。 想象荷塘一片枯枝败叶,寒水潇潇,秋风瑟瑟,晚景苍凉,生息黯然。 曾几何时袅袅娜娜晃悠着如凝脂碧绿的荷叶,已被秋的浓霜收拾去, 弥散着的一抹浅黄, 轻抚着残荷,轻抚着干涸的湖面。 然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朝诗人李义山),张弛有度的作品又将枯荷之美、之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枯荷即使在最落寞的时候,仍旧以孤寂矗立于秋风寒水中,与自然界作顽强抗争, 昭示自己内心深处坚强不屈的生命力。 那些埋藏在淤泥深处的蕴藏的能量,正在苏醒、复活、发芽,静静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准备生命的又一次勃发。
“枯荷摇霜”作品展现枯荷的凄美,以“侘寂之美”展现不完整的荷的光阴,强调于光阴流逝而带来的沧穆与寂寥。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是积极的,崇尚无形之美的残缺与不对称, 展现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坦然面对荣枯,静观世态沉浮”,青春易逝,繁华落尽,只有时间是永恒的。 作者要表达的是,让我们像枯荷那样,在繁华褪尽的萧瑟里,在世事纷杂的劳累中,能保持心灵的豁达与宁静;在生命的守望与历练中,能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样看来,整壶设计上的规则与不规则,残缺而又完美的想象,让自然译注生命力,充满了生机勃勃的蕴力,让人感慨人生、遐想无限,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
执此壶品茗,城市的喧嚣仿若远去,神思逐渐飘远,生活气定神闲,心中充实从容,进入一个令人不知不觉安静下来的状态,感受着时光的流逝,感受着自然的纯净之美。 感动人生在收获一片沉淀苍凉和感伤后的宁静, 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去面对人生、珍惜生命、超越自我。
紫砂壶“枯荷摇霜”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时光流逝而又生命无限的哲理故事, 引导人们进入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是实用器,不仅是工艺,更是一种情感语言,需要观者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去与作品产生共鸣,感受到心灵的归属,以实现作品最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