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明
(上海市蔡路中学,上海 201201)
有幸学习了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罗松老师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笔者感到收获特别的大,启发笔者思考什么是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体育教学如何改进、有效的体育课堂因具备什么要素、有效的体育课堂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就是要基于课标,活化学练,动感培育,落实体育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课标,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体育课程的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等。活化学练,要在教学中,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动感培育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课有效教学有3个角度、5种要素、8个主要策略。
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主要针对练习时间(投入)、练习结果(产生)、练习体验(感受)3个角度来分析,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堂教学课是否有效,关键受教学思想、教学形象、教学态度、教学情感、教学技能等因素影响。作为教师,只有备课时的合理设计,上课时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及时帮助学生适应教学,才能保证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学生如何能够全面发展、如何能够共同进步,与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分不开的。课堂上,教师务必重视个体学生与群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练习中,保证班级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其中,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如何衡量是否有效益,一般从投入时间、投入质量、产出效益等方面来评价,“多、快、好、省”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密度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最常用的指标。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提出了每一堂体育课必须达到70%以上的密度才算合格的体育课,而现阶段一堂体育课教学密度平均水平也仅仅在50%左右。因此,体育课有效性落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效教学是教师形成教学智慧,表现在教学活动组织的艺术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具备创造性素养是体育课堂学生“生成性学习”的保证,而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则源于实践中教师对自笔者教学的不断反思、逐步形成的教学经验内化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教学素养提升。
(1)清晰授课。上课过程中,教师普通话标准、清晰,讲解要点明确且易于学生理解,能形象化的表述重点与难点等。(2)多样化教学。教师能多种形式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方法或手段。(3)实施以任务为导向的有效教学。针对课程标准制订的单元和课时计划;有效地处理行政事务性干扰;以最小的代价阻止扰乱课堂的行为;为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立即诱发学生的思考行为,允许学生质疑、讨论;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呈现讨论结果;适时组织合作讨论等形式的小组合作;通过表扬、鼓励、赏识等方式等激发和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监督学生课余锻炼等。(5)确保学生成功率。有人认为:“有效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因此,汪晓赞教授总结出了11种与学生成绩相关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将其作为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有:表达的清晰性——教师讲解明白易懂,动作示范准确,概念清楚,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高度的兴趣——对教材有极大的兴趣,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任务取向——教师有能力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专心致志;教材的典型性——有效教学的教师总是为学生提供机会,练习那些类似于学生今后测验的项目。
教育信息化已给新时代的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提升个人素养,能够全面发展;教育不再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是要贯穿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全面发展,而“知识传授”仅仅属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内容里的一个方面,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各个素养的发展。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包括情品双育、能习相随、知行合一。另外,
在一个班级中是完全找不到两位各方面相同的学生。因此,这就需要了解学情,研究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寻找因材施教的方法和依据。
“师本教育”从根本上违背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缺少的还是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认识与观念;缺少的是对学生的高度尊重;缺少的更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应努力做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
由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是指,教师应该在课堂五环节中充分重视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知识和技能形成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建立个人档案袋,由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结果评价方式转变成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另外,采用适当形式的分组(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保证合作学习效果,鼓励、培养学生自评互评能力。从而是学生思维、体能、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小、落细,彰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新理念更多倡导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的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性的交流方式,这种信息交流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笔者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生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主体式信息交流网络,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了“互补”作用,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导这种多向性、综合性的交流方式,更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在现代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作用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过程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心理、情感、社会适应的教育;另外,部分学校也出现了体育中考考什么,学校体育就练什么,国家体质健康监测测什么项目,体育课就练习什么项目,学校老师和学校管理负责人美其名曰“体育针对性课程”。然而,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体育教学应转变教师“居高临下”“本末倒置”的现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应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氛围,凸显“体育情感”“运动时间”“健康促进”方面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由此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推出新的学习方式,旨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风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及交流合作。因此,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教与学法上精心设计与加工,在教学组织上合理安排与布局,形式上更趋多样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评价,一般来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然而,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实践中,不仅需要继续坚持各种各样的体能技能测试,进行诊断和评价效果,而且也需要建立个人档案袋,设计各种各样的评价表来进行师生间、学生间、家校间的自评与互评。通过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促进和落实有效教学。另外,教学评价对象也不能仅仅是学生,而应该包括教师和所有的教学资源,只有做到常评价、常反思,才能帮助教学中的各个元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有效教学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