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新:翰墨铸军魂 丹青绘风采

2019-03-11 08:33王璐
投资北京 2019年2期
关键词:彩画战士美术

文/本刊记者 王璐

画家刘鲁新

刘鲁新,女,祖籍山东临沂市平邑县,生长于乌鲁木齐。199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0年7月特招入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军旅舞台美术家高级研修班。2006年3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军旅美术创作班,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就读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干部工作中职培训班。现为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2017年9月升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攀越

军中画家不少,女画家却是稀缺,刘鲁新就是其中的一位。自小在乌鲁木齐市部队大院成长,塞外边关旖旎的风光使刘鲁新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从小学起就背着画夹踏上习画之路,成为一名画家是她自小的梦想。

刘鲁新大学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初次接触岩彩画,是在大学四年级。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袁振娴教授自“中国首届岩彩画高级研修班”学成归来后即结合自身所学,开设了岩彩画课程,刘鲁新所在的国画班有幸成为袁振娴第一届岩彩画弟子。

特战精英

岁月如歌

迷彩青春

岩彩画的古老与新生

岩彩画作为近些年才被绘画界广泛关注的新名词,其实早已存在于古老的传统绘画中。刘鲁新向记者介绍,“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是采用天然矿石颜料、金属颜料和植物颜料作为绘画材质,以宣纸、绢及棉、板、木、壁等为依托物,以动物胶质调合所绘制的彩画。它曾经一度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对周边国家,诸如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古代岩彩画即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仰韶彩陶,长沙马王堆帛画和漆工艺品,甘肃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的重彩壁画、泥塑或石刻造像以及隋唐直至五代时期绚丽多彩的卷轴画等等,都堪称代表。从宋元至今“崇尚水墨”的“中国画”语言,“以墨为雅、以色为俗”的文人画观念,导致了中国画对于色彩的偏废,使得重彩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渐趋衰退。而近代,随着西洋绘画的发展,化学合成的硒管中国画颜料因使用简单便于携带,被中国画家广泛接受,天然矿物颜料的制作、使用方法几近失传,反而却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这种绘制在特制麻纸或绢上的颜料,借鉴中国传统工艺用天然矿石磨制而成,在此工艺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开发了新岩、水干色等色向稳定持久的人工合成颜料,并按颗粒粗细的不同进行编号,以色阶、色别的不同形成系列,大大丰富了岩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阶,增加了色彩的鲜明度与纯度,进而形成了日本画浓艳、纯净的独特面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萍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家,在赴日本游学期间,惊异于这一现实,开始致力于对中国传统重彩画技艺的抢救、恢复、继承。通过业界有识之士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对这一区别于中国水墨画、工笔重彩以及油画、水彩、水粉等其它绘画类别的新东方式绘画做了重新定义,“岩彩画”的称谓应运而生。使中国岩彩画走出古典定式跨入现代范畴,在中国画坛逐渐呈现繁荣景象。随着岩彩画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军队美术工作者也投入到对岩彩画的研习和创作中。

携笔从戎

对军旅生活的熟悉和向往,让刘鲁新在大学毕业后随即选择携笔从戎。自幼在边疆军营中长大,军营的生活在刘鲁新的灵魂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塞外边关绮丽的色彩滋润了她的双眼,戈壁滩上的风沙磨砺了她的意志。

2000年7月,刘鲁新被特招至广州军区政治部原战士话剧团任服装设计师,历任战士文工团舞台技师兼政工干事、文艺创作室秘书,2010年改任创作室三级美术师,2016年通过国家二级美术师资格评审,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岩彩画创作,并将部队题材融到了岩彩画中。

2014年3月,根据上级部署,刘鲁新与同事们分别赶赴广州军区辖区内的各基层部队采风,搜集创作素材。在随集团军某师官兵野外驻训时,观察到炎炎烈日下光影斑驳的树林里,战士们结束午餐和短暂午休后,整装待发的场景,她被战士们身上挡也挡不住的青春、阳刚以及光影流动下紧张肃穆迎接更加艰苦训练任务的顽强精神深深的感染。返回广州即投入到岩彩画《待发》的创作中。这幅作品以绿色为主调,将树林、战车、士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多以细颗粒岩彩薄染,局部画面用粗颗粒堆塑,着重塑造了战士们整理装束的专注表情和数码迷彩军装衣纹、背包的层次变化,画面虚实相生,相映成趣。该作品于2014年8月获“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近年来,军队的美术创作空前繁荣,令人瞩目。军事题材绘画创作也渐趋呈现多样化、高品位的整体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主旋律绘画的表现深度和力度,突出了军事文化的特征和魅力,使人们对军事题材绘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军队美术工作者是国家美术创作的重要创作力量,是弘扬主旋律与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岩彩画因其沿袭了传统又极大地创新,自由挥洒的风格和色彩斑驳、厚重的表现形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军旅画家的目光。军事题材岩彩画的创作研习在材质的表现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刘鲁新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军旅画家投身到这一充满魅力的画种当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军事题材岩彩画作品。

待发

用心创作用笔传播

刘鲁新自小在军中成长,又最终选择参军进行文艺创作,服务于部队。在她看来,部队就如同她的家一样温暖,而战士就像家人般亲切可爱,既要真切的反映生活在部队这个大家庭的真实情感,更要以艺术创作来寄托官兵们的梦想追求,从中凝聚了她多年来对部队的情感升华。从军近20载,刘鲁新一直坚持对军事题材岩彩画的研习,用心创作用笔传播,先后创作出《岁月如歌》、《战地黄花》、《突击手》、《攀越》、《特战精英》、《待发》等军事题材岩彩画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各类美术展览。通过多年的创作,她深刻感受到岩彩画这一独特画种在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中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每一件都力求有新意,或在色彩上让人耳目一新,或在构图上独具匠心。

深蓝深蓝

战地黄花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的《攀越》,首先就在构图上以“奇”出胜。画面上,向上的楼宇与向下的钢条相互交错,让作品具有一种几何分割的美感,红色砖墙为背景,又与前面的战士、钢管等青蓝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岩彩的矿物肌理用来表现砖楼恰如其分,钢条的冷峻烘托出战士坚韧勇敢的品格。战士俯冲而下,左手抓紧钢管攀越,右手持枪,在视觉张力上达到了最大化,也真实地展示了特战队员平时严格的训练。为了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刘鲁新在相关位置贴了银箔,表现出金属质感,也让作品具有一种闪亮的光泽。特种兵意志障碍训练的紧张气氛在独特的构图和淡雅唯美的画面烘托下,显得没那么生硬,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气质反而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在另一件作品《特战精英》中,刘鲁新则大胆使用了大面积的红,像一束强光从左至右,鲜艳夺目,并与特战队员的军服和头盔等相互衬托。在人物的处理上,前方战士真实可信,而后方战士则虚实有度,整体看来又紧凑合理,画面在大面积的红色烘托下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在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间隙,她还深入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多幅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民族团结的美术作品。

2017年9月,刘鲁新升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攻读军旅中国画创作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校期间,创作岩彩画《深蓝,深蓝》初稿,通过了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美术馆承办,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协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选,目前正在进行正稿的创作。

2018年3月“,见者:戎笔为芳华——翟书同、刘鲁新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省南岸至尚美术馆举行。刘鲁新与同是军旅画家的爱人翟书同举办伉俪画展,一位是用岩彩勾勒军队昂扬生活的女画家,一位是用水墨描绘军人基层生活的男画家,他俩用画笔歌咏了人民军队在和平年代所保持的不畏艰难困苦的探索精神。也用画笔见证了自己的“芳华”岁月。

守望家园系列

猜你喜欢
彩画战士美术
朱彦夫:永远的战士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油饰材彩画保护与修复
美术篇
鸡蛋战士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