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四十载,而今从头越”为主题的《回族文学》发展恳谈会在2019年6月27日如期而至。会议虽短,但是准备的时间却很长,从思想、组织,刊物栏目设置到版面设计,无不呈现出新气象和新格局,其中倾注了2018—2019两届文联的领导者,《回族文学》主创者,老中青三代作家、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的智慧与心血。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文学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了,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眼界的管理人员队伍成长壮大了。他们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勇于探索创新,勤于知行合一,顺理成章地站位,并且挑大梁了。当“精神事业”的春天来临的时候,这本地方文学杂志发展恳谈会的时机也成熟了。这次会议既是总结回顾,也是反思观照;既是开拓进取,更是跨越升腾。在《回族文学》创立成长发展的四十年中,这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打开的是眼界,拓展的是胸怀,提升的是境界,不亚于一次精神的解放。
对于从事“精神事业”的文学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而言,诚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能够自由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最大量的信息,才能得到完全的精神解放。”我不得不惊叹马克思这段话在今天的适用性。开放性,包容性,共生性,本就是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应有之义。在我们这样一个众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大家庭,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那就必须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来贡献一份力量,用多元文化的视角来呈现多极世界的诗意,消除与关内发达地区的文化时差,打通与世界相连的文学之路,对偏执己见和固守一隅保持警惕。
在座的老中青三代文学人,满怀对文学的真诚,回顾了曾经的过往。老编辑们在当初物质条件相当简易的办公地点,初创了《博格达》这个百花园里的一朵鲜花,诞生了这个雄伟超拔的新生儿,树立了“为新疆各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初衷。他们早年心血结晶的锦绣文章就刊登在系列的期刊上。许多作家回忆起,他们在《博格达》的创刊号上,在《回族文学》上发的头题和处女作;画家回忆起他们给刊物小说所配的深得其他刊物赞赏的画作……可以说在座的不少人都是伴随着这本文学杂志的发展前行,而完成了自己在文学事业中的成长和进步的。大家对这一份刊物的深情和礼赞,溢于言表。女作家们更是难忘,在1997年的女性文学专号上,她们不仅发表了自己的优秀作品和重要评论,而且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诞生了昌吉地区著名的女性文学沙龙这个读书写作以文会友的民间团体。这个团体的诞生客观上对于形成本地区的文学艺术家队伍功不可没。发言中精准的专业眼光投射向文学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新疆著名作家们发言中所提及的,《回族文学》是新疆文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有可能它将来还会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其实,也是给杂志设立了一个向上攀登的平台,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无论前行的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但是读书写作的世界性眼光却是不容置疑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没有对于更加宽广的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用多元视角呈现出多极世界的这样一种追求和能力,要想创作出走出国门、通向世界的文学作品是不可能的,想完成实质上的超越和升腾是不可能的。
因而我以为,与对文学的真诚同样重要的,还有眼界、胸襟和境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门大开,而且继续更大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走向全人类共同体的时代,是一个“一带一路”新发展的时代,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局的时代。新问题层出不穷,没有世界性的眼光,没有哲学的眼光,没有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眼光,许多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答和最佳方案。文学既不可能给这些问题答案,更不可能用说教和图解的方式来表现它,但是我们必须通过文学的方式,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融合了我们体温和情感的方式表现它。在這个过程中谁思考得深刻,浸透的心血丰厚,采用的词语鲜活,写得动人,写得好看,谁就有可能获得决胜的先机。
回顾我国的历史可以看出,越是开放的时候,国家就越发达越包容,文学的成就也就越高。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只有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粹进取部分,不断地汲取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的营养,才能够真正崛起为大国,而任何封闭的文化必然被淘汰。回顾世界文学名著,都是产生在社会激变时代,作家潜心地向下看,向社会底层看,把心血融进人民大众,才看到了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发展规律,刻画出不朽的人物形象,产生了传世的佳作。
回归初衷是杂志重要发展节点,恳谈会吹响了拓展前路的响亮号角,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过往的四十年已经奠定了雄厚基础,只要心无旁骛地承启使命担当,就会渐入“将文学的种子,文学的光芒,文学的力量,融入大众的心田”(《回族文学》2019年第二期卷首语)的理想佳境。
作者简介
张淑萍,女,新疆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评论家,出版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