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毅
食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能够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但是,食品检验中,其检验结果的精确度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此时就必须合理实施应对措施,为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提供可靠保障,如此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食品安全,同时也能为食品检验工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就食品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展开探讨。
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
实验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就食品检验而言,其检验结果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实验室环境的影响(如实验室温度及湿度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在保存食品时,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倘若没有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温度进行保存,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后的研究结果,如此一来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也就会有误差产生。
检验设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检验食物成分时,完备的检验设备是必不可缺的。要想确保检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必须确保完备的检验设备,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需对检验设备定期开展维护保养工作,将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维修、更换有故障的设备,以此为食品检验结果提供可靠的准确性保障。
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食品检验工作中,相关检验人员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其素质与质量检验工作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在知识水平、素质能力上略显不足,或是未能准确认知职业素养、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的缘故,如此一来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质检部门所开展的检验工作也就缺失了科学意义,最终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提高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科学抽取试验样品。在食品监测中,样品作为基础,其本身是否科学抽取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直接影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的存在,在食品检测工作开展中,就样品抽取而言必须严格予以控制。首先,相关检测部门必须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为依据严格落实样品抽取工作。该文件中提出了应以随机抽取原则为依据抽取样本的要求,倘若试验样品抽取能以该要求为依据进行,那么也就能为样品提供代表性保障,并為抽取环节提供均匀性保障。而若是在样本抽取中能够采用此类方法,那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整批食品的特性与质量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其次,抽取的样品需将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批号等各类信息明确标注。此外,在检测样品的具体实践期间,就实验环境而言必须与相关规范相适应,如此才能避免样品收到污染,最终也就能为食品检测结果提供准确性保障。
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就食品检验方法而言,应以相关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合理进行选择。倘若同一检测物质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时,应以物质特性、设备条件及样品中的不同成分等各类信息为依据,挑选更为合理的方法。如在检测水时,可采用蒸馏法、热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常压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等不同测定方法。但是,不同的方法所具备的适用范围与条件都有一定差异,如干燥法对所测样品提出了水分是唯一挥发成分的要求,水分需完全挥发,且在加热过程中食品不会有水分产生等。这也就表示倘若在对啤酒花中的水分进行测定时,由于啤酒花中存在芳香油这一易挥发物质,故而干燥法不适用。
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养。食品检验人员的作用在具体检验中十分关键,检验体系是否完善、检验过程能否继续,都与专业人员的操作无法脱离。而要想为食品检验结果提供准确性保障,就必须确保专业人员具有合格的素质、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定期开展检验人员学习与培训活动,将其积极学习性激发,使其能将相关检验技术充分掌握,丰富检验经验、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严格做好数据记录。要想为食品检测结果提供更可靠的准确度保障,相关操作人员在具体检验中必须将原始数据严格记录,并对检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检验期间形成的原始数据通常表示食品样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检验设备名称与编号、检验项目、环境条件及检验方法标准号等各类信息有关于食品质量检测的信息等,在完成了这类数据的严格记录之后,就可完整的记录整个检验过程,有利于检测结果准确度的进一步提升。
食品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科学抽取实验样品、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养、样儿落实数据记录,并在科学合理管理方式的全面运用下,为食品检验结果提供准确性保障,并为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提供保障,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