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招生的失范与规范

2019-03-09 11:59詹瞻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源规范院校

詹瞻远

高职招生失范是指面临生源危机的高职院校采用违规、越矩的非常规手段招揽学生的行为,有悖社会道德,扰乱招生市场,形成恶性竞争,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失范现象折射出我国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困境。为有效规范高职招生行为,应当认清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提高政治站位,严肃纪律,加强监管,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信和自律。

一、高職招生过程中的失范涵义及表现

(一)高职招生过程中的失范涵义

“失范”属于社会学理论范畴,被美国著名社会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称为“少数几个真正的社会学概念之一”,是一个动态的、多义的概念。法国学者最早对其进行开创性研究,马里·居友强调失范的正功能性,认为失范带来挑战,具有创造力,涂尔干则在《社会分工论》“失范的分工”一章中提出“失范是所有道德的对立面”,他认为规范和个人自由是一对矛盾,失范会频繁衍生各种无序、冲突和混乱。美国社会学家墨顿对失范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社会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张力结构的不平衡。索罗尔更多关心个体层面的失范,失范的个体通常表现出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异化。

因此,从失范的概念界定来看,可以这样理解高职招生过程中的失范涵义:微观层面上,是主体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即参与招生的高职院校采用违规、越矩的非常规手段招揽学生的行为;宏观层面上,是社会价值体系紊乱,致使无法指导和约束参与主体的行为,从而导致社会无序化。即非常规招生的行为严重有悖社会道德,扰乱招生市场,导致恶性竞争,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招生过程中的失范现状及表现

1.标准失范

生源是高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学校事业的生命线。高校在招收生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是否能招收到生源,更要考虑是否能招收到合适的生源。而招生标准就是衡量考生是否合适的标尺,是高校构建招生制度的起点。对高职院校而言,招生标准即为兼顾高等性和职业性。

比对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其失范性体现在:一是目标偏颇。生源危机使得许多高职院校放弃挑选标准,也不顾考生是否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实践的基础或爱好,是否适合高职院校的学习。二是考核不科学。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形式较为多样,既有面向普高的春秋季高考,也有面向中职生源的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在某些形式上,高校还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不论是哪种形式,考核均依附于文化分,即使是有一定技能基础和要求的中职对口单招考试也是如此。

2.行为失范

第一,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虚假宣传。积极有效、公平公正地宣传有利于树立高职院校的正面形象,也有利于招生行为的规范。但反观现状,“僧多粥少”的高职生源现状让不少院校忽视长远利益,只聚焦在眼前生源的“争夺战”上。过于庞大的信息量以及缺乏信息鉴别筛选能力使得考生和家长无所适从,更多地只能被动了解学校信息。有些院校在宣传过程中,利用这种信息主体的不对称性,释放不真实信息,甚至散布谣言,恶意中伤竞争院校。

第二,有偿组织生源现象屡禁不止。为直接、短期、尽多地解决生源问题,不少高职院校采用了将生源与金钱挂钩的商业化行为。参与其中的,既有院校外聘的专门从事招生工作的“掮客”,也有专门提供生源的“中介”,甚至还有高中教师。他们往往违背考生意愿,进行刻意欺瞒和有意引导,让考生“非自愿”去填报生源推荐报酬高的学校。

第三,进行预收费“锁定生源”,违规开设预科班“圈养生源”。高职院校常规招生流程应为:宣传——填报——录取——报到——缴费——入学,根据招生形式的不同,历时有长有短。在此过程中,导致学生不来报到入学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有些高职院校为锁定生源,提前收费,提前开具录取通知书,更有甚者将目标人群瞄准为不是应届毕业生的在读高中生,在学校内部暗暗开设“预科班”,招收这部分学生提前进行高职院校学习,从而来“圈养生源”。

二、失范现象折射的高职招生困境分析

(一)客观方面原因:有效生源不足

高职生源构成较为复杂,既面向普高招生,也面向中职招生。但普高生源在高职院校生源比例中占较大比重。高职院校之所以出现种种招生失范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考生源的不足。2008年是高考人数的拐点,在此之后,高考适龄人口逐年减少,但录取比例却逐年增加(见表1)。

整体生源的下降并没有结束,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所写,全国高考适龄人口要到2021年才企稳回升。生源的下降加之本科的扩招,使得高职有效生源不足,严重挤压到高职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不少学校没法完成招生计划,陷入招生困境。不少省份的高职专科批次的计划同生源出现了倒挂,生源危机从民办院校蔓延至公办院校。为走出困境,就有院校铤而走险,做出种种失范越矩行为。

(二)院校自身原因:无法维系规模,无力内涵建设

招生工作是院校外向展示的一个窗口,学生通过窗口了解学校,同时招生工作也是市场动向的指挥棒,社会认可度、学生认可度直接关系到院校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一系列建设和改革。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基本的要求就是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产学融合、服务社会。加强内涵建设是增加院校招生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一项长久、深远、统筹的整体工程;另一方面内涵建设并不否定外延发展,甚至离不开招生规模的稳定。倘若一所高职院校无法完成年度招生计划,那么院校无心、无力抓内涵建设,也无经费可投入内涵建设,这就会陷入“招生难——生源少——质量差——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三)思想观念原因: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有偏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从横向上看,它是并列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科类,从纵向上看,对应中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的高级阶段。高职院校应当是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传统观念和社会认可度看,高职教育被认为低于高等教育,高职院校被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高中老师当成高考失意的收容所。正因如此,有不少与本科擦肩而过认为自己发挥失常的学生选择复读,也有认为专科不好就业不如直接步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的学生放弃继续升学,这使得高职招生工作雪上加霜。

三、如何有效规范高职招生

(一)高职院校应加强自律,提高规范招生的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廉洁规范招生底线意识

高等教育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党领导的重要领域。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应做大力倡导和积极维护廉洁规范、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的践行者,要提高规范招生的政治站位,将“廉洁招生、规范招生”列入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应当加强招生自律,自查自纠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认识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招生管理的重要性;要切实强化和树立廉洁招生、规范招生底线意识,严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政治纪律;要明确对招生工作的总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谁失职,谁渎职,谁负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招生氛围。

(二)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招生自信,做好招生服务,畅通招生渠道

高职院校的招生自信,是指对高校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高职院校健康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导向。招生自信从何而来?核心就是要狠抓内涵建设。高职院校要坚定“标准规范”,招录适合高职教育且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生,应当变“被动招生”为“主动吸引学生”,通过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建设,打造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具体措施上,严格规范招生宣传,抓好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的信息化改革,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上无法精准宣传、信息无法对称交流的瓶颈,使得招生渠道畅通,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答疑解惑,做好对学生和家长的招生服务,力争给每一个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规范招生的政策法规

教育行政部门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从源头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好顶层设计,为高职招生导航。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招生的政策法规,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其次,要加强嵌入式的监督,严把关口,防患未然。强化检查和责任追究,加强动态监管。最后,要从严惩治,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失范招生行为,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参考文献:

[1]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

[2]徐魁鸿.我国民办高校招生的失范与规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3]周亮.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

[4]王強.浅谈信息化招生宣传方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3).

[5]李杨,陈婷.高职院校招生问题成因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

[6]郑小明.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背景、内涵与标准[J].江苏教育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生源规范院校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