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 李德富 夏韩辉
为进一步了解广州市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現状,探寻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从广州市选取6所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调查,并从学生与老师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工作的问题及有效性进行深入了解,从思政教学与活动现状、学生在新形势下对思政教育活动的偏好、目前学生的思政动态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选取了3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调查样本对象,而在教师中则采用网络调查与纸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邀请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共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97份,有效回收率99.5%;共邀请200名教师参与网络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80.76%。
在学生样本中,男生占46.1%,女生占53.9%,男女比例约为1∶1.17;大一占调查样本量一半以上,为58.1%,大二占28.1%,大三占13.1%,还有3名大四和1名研究生参与了调查;团员占83.8%,党员占6.2%,群众占10.1%;居住在城镇的学生占40.2%,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占59.8%。
在教师样本中,男性占44.38%,女性占55.63%,男女比例约为1∶1.15;年龄段分布情况,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占60%,31-40岁占29.38%,41-49岁占7.50%,50岁以上占3.13%;中共党员占68.75%,群众占29.38%,民主党派人士有3名;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各3所。
从调查样本情况可看出,男女性别比例分布较均匀,也涵盖了不同年龄、政治面貌、居住地,基本可以反映出目前广州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情况。
(一)思政教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调查问卷情况,约70%的调查者满意目前安排的思政课程,调查者也认同思政教师“善于联系时政要闻(42.5%)”“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24.1%)”“善于调动大家共同参与(16.9%)”,仅有16.4%的调查者认为教师上课时“经常照本宣科”。但是,对于目前提供的理论教材,36.3%的调查者认为教材“缺少图文”,23.1%认为“说教内容太多,过于枯燥”,同时,针对目前思政理论课不受欢迎的原因,接近半数认为“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教师了解学生实际较少”,也令接近过半的调查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详见表1),说明目前理论教材感染力不够强、吸引力不够大、学生获得感较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要求更加多元化
1.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表2),82.75%的调查对象认为当代思政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由于上课人数过多,或学生对思政课本身的兴趣不大而导致课堂过于沉闷,思政教师如何调动自身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是如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学生还希望思政教师具备“亲和幽默的人格魅力”“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2.学生对思政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31%的学生认为将思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提高学习兴趣;25.8%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17.4%的学生认为可以采取课堂辩论等新模式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从学生对“提高思政理论课有效性的渠道”的建议中可看出,学生建议教师“增强讲课的生动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另外,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学习思政理论知识。
“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这应当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常思常新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某些现实原因,思政教师往往还是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来走,而很少去思考如今学生到底想要什么内容的思政理论课。调查问卷中有一道学生认为“高校思政课最应该涉及的领域”的调查(表4),根据调查结果,排名前三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历史、哲学等理论知识与法律知识”与“政治素养”,也就是说,除了目前高校常规思政理论课包含的政治素养教育以及历史、哲学等理论知识以及道德人格修养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些法律知识与法律思维,特别是对学生日后就业或日常生活有重要作用的法律法规知识。
(三)思政教育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融入度不深
根据学生对学校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情况来看,总体各项工作的满意度较平均,但思政核心理论教育并没有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网络舆论辨析”“先进事迹主题教育”等,得分相对较低;而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如“团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人文体育活动”等,都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这说明互动性不强、融入度不深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较为普遍的问题。
(四)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问卷中关于当代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的调查,47.6%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时政要闻”;44.6%的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48.4%的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思想道德修养;71%的认为自己“大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但具体说不清楚”,以上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当代大学生普遍对国家大事,特别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非常感兴趣,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相关制度、事件的意见表达。这种充满政治热情的心态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许多学生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对事件的发展变化形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全面的判断,也容易产生过于偏激的行为,这不仅是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总体情况而言,广州市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存在过于年轻化、教学资质较浅的问题。30岁以下教师数量所占总体比重远远高于40岁以上中年骨干教师所占比重。中年骨干教师缺乏容易导致思政人才断层,思政课学术研究水平难以提高,根源在于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以致对思政教师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也导致整体教学资质较浅,职称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副高级以上职称较少,讲师、助教职称较多,相对于高校整体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严重不足,这也可能会造成思政学科缺乏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无法形成很好“传帮带”效应。
(二)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思政课堂大班化、教师超量上课是高校面临的问题。58.13%的调查对象表示既有思政课程教学任务,又有校内行政管理工作。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众多新形势新问题,思政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准备教学内容,同时还需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行政任务。6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不能完全胜任所担任的教学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许多思政教师毕业于非思政或非师范类专业,这类教师往往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和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授课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本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摸索。
科研能力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思政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师相对数量以及学校对思政教师科研的帮扶与投入共同造成了高校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在160名调查对象中,“从未主持过任何科研项目”的占25.62%,主持过“校级相关课题”占45%,主持过“省市级社科项目”占19.38%,主持过“部级人文社科项目”占12.5%,主持过“国家级社科项目”占20.63%。31.25%的受访者认为同时负责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很有负担,52.5%的人认为比较有负担,仅有16.25%的人表示没有负担。科研能力关系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大多只能在校级科研项目中取得成绩,而极少在国家级重大课题与省部级课题中取得有效突破。
(三)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71.88%的调查对象表示本校思政队伍有开展集体备课,61.25%的人表示本校也同时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管理二级机构,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政部门应该有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可是,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这一调查中,48.13%的教师认为“自身的学科知识陈旧没有更新”,41.88%的人认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太少”,38.75%的认为自己“长时间得不到进修与培训”,33.75%的认为目前“教育教学方法欠缺”;在近2年中,61.88%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1至2次思政教育培训,30%的人参加过3至4次培训;在参加过的培训当中,“岗前培训”与“课程轮训”等一些系统性培训占40%左右,“学科调研”与“学术交流”占12.5%与30%。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修培训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专业性培训缺乏使得现有的思政教师无法及时补充新的教育理念,更新现有知识结构,不能学习到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经验,令队伍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方式
当前大学生普遍表现为“个性化”“主体化”“意识鲜活”等特点,已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也不满足于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而是需要更多新的工作方式、实践活动来拉近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参与程度高的实践活动更感兴趣。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希望教师通过更多的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学生也希望在思政课上课过程中,能穿插更多如“参观展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参加公益活动”“老师带队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日常工作需要依靠更丰富的教育活动作为载体,目前,较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为“举办‘三下乡活动”“拜访革命老前辈”“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者活动”,定期举办“升国旗仪式” “参观革命圣地”“无偿献血活动”“义务支教活动”“开展捐赠活动”,其中,从下图可看出,学生对能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的实践活动更偏爱。
(二)完善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三全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贯彻落实不仅是思政队伍的事,更是全校领导班子与老师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体系。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诉求为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仅仅靠开几堂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渗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就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经费做保障,将思政教育拓展到创新创业、专业技术课、学生活动、宿舍管理、社会实践等各个过程中去,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三)重视思政队伍的合理需求,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思想政治队伍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提升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思政教育工作所特有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也让思政队伍在工作过程当中承受了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压力。各高校要培养一支稳定的思政教师队伍,需要重视队伍的合理发展需求,切实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根据影响思政队伍稳定性的因素(图4),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高队伍福利待遇,完善职称晋升机制。在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科研活动、评先评优等活动中一视同仁,甚至有所倾斜,建立多轨并行的晋升体系,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或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工作自豪感与积极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数量,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科研工作,教师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增强,既能提升教学水平,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完善思政培训体系,促进队伍日常交流。近些年,国家逐渐重视思政队伍的培训工作,相继出台了部级和省级的培训项目,高校需要按要求完善本校的思政培训体系,真正落实上级安排的培训要求,帮助老师拓宽途径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技能,并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加强各高校思政队伍间的合作交流,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要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带好青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一些教学经验,给他们提供指导,青年教师可以更快地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带入到课堂当中。
(四)健全工作机制,保障思政科研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各高校需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部,直接接受校党委领导,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机制保障。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将划学分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并提出具体的执行细则。为落实政策,高校党委需配备督查人员与领导人员,促进这项任务的完成,将思政教学工作作为提升思政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着重点,同时还需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开展。
加大思政科研的经费投入。高校思想政治队伍整体素质高低,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效得以落实,这不仅由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决定,还受到教师科研水平的影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关注社会热点与学术问题,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需求,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加大思政教育类科研项目经费投入,适当提高思政教育类科研项目的比例,并安排专人指导青年教师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提高申报成功几率;遴选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以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
[1]胡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5):56-60.
[2]潘瑜.构建高职院校有效思政課堂的实践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65.
[3]游莉.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现状与展望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8-9.
[4]张宸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26):183-185.
[5]王一哲.大数据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6(04):31-36,80.
[6]刘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与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7]陶莉,夏月梅.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