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19-03-09 11:59张秀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政治

张秀英

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新闻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日益凸显,它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充分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

一、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点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促成新闻传媒的发生形式由印刷传播方式向电子传播方式转变,也促成其功能上的外扩。在信息泛滥化的今天,在新闻传媒的众多功能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非凡的意义。所谓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新闻传媒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依据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意识、有目的对大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受众的广泛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媒介报纸、电视等的作用,同时依靠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的即时性、快速性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让人们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资讯和时事信息。与人际传播相比,它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交流的场域限制,通过超时空的传播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人群的距离,从而使受众人群及时接受到新信息。不仅如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手机因其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备受人们的青睐,这意味着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进一步强化,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其将影响更多的受众,思想政治教育的規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2.教育方式的内隐性

新闻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单一、内容滞后等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放到人们所接触的媒体环境中,如,有报天天读、时事评论等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人们,而其“故事性”叙事方式更易激发人们的兴趣,使人们在潜意识中领悟和接受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对人们产生积极的、预定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间接性、无意识和暗示性。新闻媒体找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巧施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南海纷争,让民众认识到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性,继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通过受众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感染、情境熏陶等方式来影响受众,使教育过程显得越发自然,教育效果也更加长久。

3.舆论的导向性

舆论导向性就是新闻传媒把人们所关心的新闻话题进行及时的把握,运用自己的话语主导权,把受众引导到正确的认识上来。一般来说,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程度,往往与与新闻传媒的议题设置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为新闻媒体通过议题设置作为重点加以优先报道的事件,同样也深受人们的关注,新闻媒体对“事件”强调越多,人们对该事件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最近发生的“问题疫苗事件”“魏则西事件”,有大量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而民众对此事件的关注度也就越高。新闻媒介通过议题的设置,对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报道,有目的、有意图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议题上来,以此引发社会舆论。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指出:“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上十分有效。”因此,新闻媒体通过设置好议题,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

二、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的制约因素

利用新闻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闻传媒也不例外,在肯定新闻传媒促进受众思想进步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它的存在着的制约因素。

1.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受众的辨别能力

在传统媒介中,信息资源的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是经过传媒严格筛选传递给人们,而人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较为单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可控性。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几乎无所不包,且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制造者或传播者。因此,网络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缺陷,信息鱼目混杂,既有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腐朽的、虚假的信息,使人们的甄别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必然使受众出现价值观念模糊、思想意识形态混乱、道德行为的失范等问题,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效果。

2.复杂的舆论环境,导致新闻舆论主导权的弱化

在传统媒体中,舆论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新闻工作者手中,既对舆论起导向作用,也防止“弦外之音”的出现。如今,网络舆论主导着社会整体舆论,并影响着整个社会舆论的走向,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变得“有来有往”,网民不仅可以任意搜索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相对自由的发布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传播,网民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广泛性、更新和传播的快速性等特点,因此,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呈现多元化和不可控性。

3.新闻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削弱主流价值观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的新闻媒体都是市场化运作,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新闻传媒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受众的关注度成为为衡量新闻媒体的唯一尺度,为博得“眼球”,有些新闻媒体,不顾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利益的驱动下而丢失其社会责任,肆意制作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对娱乐明星的的炒作包装,对一些网络红人的过度关注,有偿新闻和假新闻屡禁不止,虚假广告充斥报端。这些都严重的违背社会公德、挑衅公众的道德底线,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三、新时期加强新闻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发挥新闻传媒的铸魂育人的价值旨归,找寻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而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着力点:

1.新闻传媒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新闻传媒要坚持姓党为民的崇高使命和服务宗旨,坚定正确政治立场,站在党和人们的立场,服从大局、服务于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闻传媒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新闻工作者要准确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通过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传递给人们,明确政治立场,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眼球效应”而丧失政治立场。新闻报道上,坚持正面的宣传教育为主,牢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使命,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积极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假恶丑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要敢于揭露,善于说“不”,多弘扬社会正气,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者与引领者。对社会中的大是大非问题,要坚定政治立场,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自觉服从于稳定团结的大局,严格把关、严控口径,做好舆论的疏导工作,引导人们理智、辩证、客观的看待问题。使新闻报道信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养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承担着对受众进行思想教育与教化的重任。毛泽东曾指出,要实现“政治家辦报”,就必须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俗话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过硬,方向明确,立场坚定,行动才不会有偏差。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学好理论、打好根基。要认真学习马列上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科学完整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新闻工作。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国内外敌对势力把新闻舆论作为其争夺的主要阵地。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才能在斗争日益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明辨是非,引领正确的舆论。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其来指导自己的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思想水准。此外,作为党和人们的“喉舌”,新闻工作者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操守,做到不制作虚假新闻、不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不制作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真正担负起人民大众所赋予的使命。

3.不断提高新闻传媒的社会公信力

新闻传媒的社会公信力主要是指新闻传媒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人民所信赖的内在力量,是衡量新闻传媒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社会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最为宝贵的无形财产,它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一般来说,媒体的公信力越高,其社会舆论影响力也越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越好,反之亦然。然而,近些年来,虚假新闻、有偿报道不绝于耳,恶意炒作、低俗新闻屡见不鲜,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滑。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自觉遵守新闻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抵御各种物质诱惑,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恪守职业道德底线,能够共同守护新闻界的伦理底线,维护好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4.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长期以来,受众对媒介信息常常表现出盲目和过度的信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别能力。而受众的主体批判意识的建立、对信息甄别和判断能力,对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力将直接关乎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借助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所谓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通过媒介素养培养,可以帮助受众建立起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使受

众树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潮面前,受众会开启思维的过滤器,辨别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格格不入的内容,辨别反科学、反社会、假恶丑的内容,辨别法律所不容许的内容,有利于受众的信息批判性反应模式的建构,自觉对负面信息产生免疫力。

5.实现新闻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受到的冲击与挑战。首先,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重视新闻传媒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思想效应。新闻传媒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在教育对象上具有重合性,积极探寻新闻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充分利用新闻传媒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实现新闻传媒的教化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新闻传媒的“议题设置”功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对新闻热点给与积极回应,对敏感问题给与及时正确的引导。此外,要积极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改革创新,构建一套新闻传媒下的政治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进而实现与新闻传媒的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总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挖掘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不断探索新闻传媒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探寻新闻传媒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推向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轨道上。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政治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