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玲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焦点,教材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1]。近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建设,本文就“化工生产技术”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背景、教材编写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教师讲课的基本依据、学生学习的对象,体现着这门课程的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且是检查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客观标准。任何严格意义上的教学过程,都不能没有教材。由此可见,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没有一本与之相匹配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2]。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3]。“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技能课程,一直以来我们在不断的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目的是通过课程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现代化工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能胜任岗位工作职责,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然而,目前就“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与改革的需要,急需开发和建设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因而编写“化工生产技术”理实一体化特色教材成为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的基础与关键。
“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现代化工企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4]。“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编写,在前期企业调研和课程改革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教材编写团队,进行合理分工,从教材内容和项目的确定、教材框架结构的设计入手,进行教材的编写实践。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化工产品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运行控制、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基本技术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及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5]。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首先与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共同研讨与分析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准确对接职业标准,按照生产流程,将实际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岗位工作任务和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紧密围绕“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同时结合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我们选取典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作为载体,重构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项目。
表1 教材内容和项目的选取一览表
通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讨论交流,确定教材基本内容和项目后,我们在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框架结构上,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设计教材结构,共分九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任务,具体如表1教材内容和项目的选取一览表所示。在各任务内容组织上,理实一体化教材内容不再像传统学科教材一样按照知识体系内容进行编写,我们设计了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按照技能训练的需要融入技能训练中,形成一体化教学内容[6]。同时紧密围绕化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将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我们最后确定的基本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材基本框架结构图
我们编写“化工生产技术”理实一体化教材过程中,重点要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等特色,同时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材开发和建设内容。以教材中的“项目七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为例,介绍教材的编写过程,我们编写的教材具体内容和形式如图2所示。
根据项目中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明确项目的知识目标、技术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即“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说明项目进行的过程,即“项目描述”,然后根据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三维目标”,确定完成任务的“任务书”,接着就是技能训练任务的确定,在技能训练任务中,融入技能操作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是以“相关知识”的形式融入的,同时以“附录”的形式融入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化学物质的安全知识和需要拓展学习的知识。教材主体内容编写完成后,设置考核评价标准表,以此来满足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教材编写过程中,将项目技能训练任务中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编写成“测试题及巩固练习”,项目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测试题及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图2 项目七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编写目录
教材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之一。理实一体化“化工生产技术”教材的编写,以技术技能训练为主体,在技能训练中融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满足了我院“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它使教学过程更容易与生产过程准确对接,毕业证书更容易与职业资格证书准确对接,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成为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