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莹 董晓霞
摘要:国之昌盛,取决于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状态。高校教职工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流砥柱,其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的状态决定了高校未来的发展态势,也间接影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速度与质量。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为例探究“70后女教工”对“教工之家”的新需求,以便给校工会提供如何为“70后女教工”做好精准化服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教工之家 70后女教工
高校工会是保障教职工良好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工会必须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能力到位的工作新常态,才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蓬勃发展。新形势下,最基层的二级学院分工会,在面对工作时,更要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责定位;不断提升工会干部服务意识与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工会开展工作需要“抓手”,“教工之家”就是开展工会活动的载体,这小小的方寸之地是教职工在校时生活的家园、成才的乐园、交流的场所。接下来,本篇文章以联大应用科技学院“教工之家”的成长为例,初步探寻“70后女教工”对“教工之家”的新需求及应对策略。
一、“教工之家”建设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最新修正2016》指出
第六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第三十一条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就工会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就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三)工会“四项基本职能”之教育职能
工会履行教育职能,主要是根据广大职工群众的觉悟水平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加,寓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之中。同时,帮助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掌握从事岗位工作的本领。工会在这些群众性的教育活动中,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基层活动为主。工会通过吸引职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广大职工不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逐步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基层工会委员会的任务: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工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二、应用科技学院“教工之家”的现状和问题
(一)应用科技学院“教工之家”的现状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由于校区的原因,虽有“教工之家”但一直飘摇不定,直到学院搬至北苑校区后,才真正有了“教工之家”的场所,所以这个“教工之家”虽有些经验但还很稚嫩。“教工之家”成立后,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中,日渐兴旺。学院工会现有女会员91人,占总人数的75%,其中70后女教工是主要构成部分。
(二)“70后”女教工参加工会活动的问题
2019年初,我们选取了应科外语系作为调查样本,了解“70后”女教工参加工会活动的情况。应科外语系有教师23人,全部为女性,占学院女教工人数25%,相比其他部门,女性比例是最高的,23人中12名女教工为70后,也是70后比较集中的系部。以外语系为例,女教工参与教工之家活动现状如下: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发现“教工之家”在组织活动时“70后女教工”参与度相对较低,而“70后”女教工在教工总人数中占比最高。这是“教工之家”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教工之家”花了时间和心思组织活动,但占比高的会员们却没能积极参与,如何能使占比高的“70后”女教工成为工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课题产生了,——“70后女教工”对“教工之家建设”的新需求及为应对新需求所采取的对策。
三、调查采用的方式和拟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研希望切实了解女教工在工作生活中不能经常参与工会活动的实际困难,探究她们对“教工之家”建设的新需求,根据调研中汇总的实际困难,设计可实施性方案,针对这一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
调研拟解决的问题:1.调研“70后女教工”参与“教工之家”活动比例不高的原因;2.针对她们的需求和困难,设计行之有效地方案,为这一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
在调研的5个月中,我们采用访谈式的调研方法,对应用科技学院30名“70后女教师”进行了跟踪访谈,了解她们对“教工之家”建设新需求;将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類,根据反馈意见设计方案为这一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召开座谈会,探讨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加强修改。
访谈人员选取范围是从70至79年出生的女教师,每个出生年选取三名,力求被采访人样本能全方位代表70后女教工的情况,以便使调研更全面、更科学。
四、“教工之家建设”的新需求及对策
(一)“70后”女教工较少参与教工之家的原因
在接受访谈的30名“70后”女教师中,谈到“不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为23人,占访谈人数的77%。由此可见,“70后”女教工虽是领导岗位、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主力军,但并不是工会活动中的活跃元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系列原因中,有些是当前这一群体的共性困难,使她们相对较少地参与“教工之家”的活动,其中典型的共性困难有:
1.家庭负担重,上有老(老人体弱),下有小(部分老师有两个孩子)。
2.业务骨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无闲暇时间。
3.身体健康状态不佳,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面临陆续进入更年期的问题。
除了这些共性的问题,老师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困难,使之无法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
(二)“70后”女教工对“教工之家”的新需求
老师们的新需求总结如下:希望工会多组织丰富多彩、题材新颖、有利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并且在参与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应对策略
根据“工会履行教育职能,主要是根据广大职工群众的觉悟水平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加,寓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之中。同时,帮助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掌握从事岗位工作的本领。”的说明,结合调研访谈中女教工老师们的希望,现将应对策略总结如下。
1.讲座题材多样化。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70后女教工在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子女教育,然后根据个人需求还有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主题,例如:插花、家居整理、服装搭配、化妆等,以及金融保险等各种生活中琐事。所以在工会举办的讲座中,建议题材广泛,上至教师岗位专业知识,下至生活中各种细节活动,不拘泥于某几个主题,从工作和生活中人手,解决各种“小事”,这样参加活动的人数总量会有提升。犹如满汉全席,总有一款适合您。
2.讲座课件上传校园网或公众号。大家喜欢工会举办的各种讲座,特别是健康讲座和一些陶冶情操和放松压力的讲座,例如插花讲座,但是由于这些活动时间和场所比较固定,使老师们参加活动受限。如果工会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能将这些活动录制下来,剪辑成微课视频,放在网上,大家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能最大范围地参与工会组织的学习活动,有些主题在讲座后,还可以为大家的作品在“教工之家”办个展示会,这样即使一时不能参加讲座,后期学习后,还可以通过展示作品参加活动。
3.坚持健步121的活动。健步121是大家参与度最高的活动,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达到健身的目的,所以在访谈中大家反映较好,有些老师唯一参与的工会活动就是健步121每月组织的走路活动。此外,老师们也提出健步121的软件需要进行优化,目前该软件耗电较多,有时计数和上传会出现小问题。值得高兴的是,通过老师们对软件问题的反馈,我们不难看出老师们对于健步的软件还是经常使用的。
4.“教工之家”成立“倾听”工作室。在访谈中,70初的女教工谈到大家已陆续进入“更年期”,在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下,情绪和脾气上有很多变化,但是,心中的苦闷和委屈有时却不知向谁倾诉,久而久之,心情郁闷,幸福指数降低。工会可以选一些“过来人”开办“倾听”工作室,当好娘家人,让老师们时常能“回娘家”聊聊天,释放压力,减少不良情绪对生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如果遇到心理问题严重的教职工,也好尽早发现,避免悲剧发生。
5.日常小答题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教工之家”可以就多種学习题材,设计一些网络问卷,使老师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综合素养,这也是老师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6.工会活动利用后“碎片”时间。工会开展小型文体活动时,可以利用学院大会前后的空余时间,这样教师们可以“双赢”,及时参加活动的人会更多。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活动在走访过程中,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总结了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工会活动的组织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以便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内容,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