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庙会的研究成果颇多,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专著及论文。区域庙会研究的范圍主要集中于华北和江南地区。本文希望梳理出近十年来以上区域的庙会研究概况。
关键词:庙会;华北;江南;综述
一、华北地区
“关于华北地区庙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学术界对这一特殊的农村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和发表了大批专著和论文。”近十年来,研究更为深入,成果颇多。由于华北地区大大小小的庙会不计其数,所以这里仅就学术界研究最多的庙会做阐述。
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大庙会。”21世纪以来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浚县庙会的专著,是由马金章、张富民主编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从浚县庙会的起源、发展、现状、特点、庙会活动等方面对浚县庙会做出了详细介绍,角度全面,内容丰富。另外,郭俊民主编的《中原文脉》还将浚县庙会与儒、道、佛三家文化相结合,认为“浚县正月古庙会形成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的碰撞、融合时期。所以,浚县正月古庙会集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融合一体的特点。”以上是关于浚县庙会的著作,在期刊论文的发表上,大多数文章都只是对庙会上一个具体的活动或民间工艺进行调查研究,例如于琼芳的《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王彦峰《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等。
“北京妙峰山庙会是北京地区最富有代表性、也是规模最大的民间古庙会。集中体现出北京庙会文化的基本特点。”关于北京妙峰山庙会的研究,早在1925年顾颉刚等人就亲自来到妙峰山进行调查,后编撰成《妙峰山》一书,此书从妙峰山香会的来源、组织、分类、举办日期、香客的心理等方面对妙峰山庙会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开启了近代以来研究妙峰山庙会的先河,学术价值极高,反响很大。随后,奉宽的《妙峰山琐记》、吴效群的《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等都是研究妙峰山庙会的后续之作。21世纪以来学者对妙峰山庙会的研究有的是仿照顾颉刚先生的写法,以一种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例如曹荣和詹环蓉的《第十二届妙峰山传统春季庙会调查报告——旅游重塑下的妙峰山庙会》、李海荣《妙峰山第十届传统春香庙会调查报告》等。还有的从碧霞元君信仰的角度写妙峰山庙会,比如张胜杰《妙峰山香会组织与碧霞元君信仰——基于三个香会组织的调查》。
(二)江南地区
赵世瑜先生是研究庙会比较权威的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关注江南地区的庙会,并从华北与江南庙会的经济功能、歌舞娱乐水品的地位转换、社区性与宗族性强弱等方面对华北和江南庙会进行比较,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极具参考价值,为后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近十年来,虽然也有相关论文比较华北与江南庙会,但是数量较少,即使有也基本上是对赵世瑜先生观点的同义复述,鲜有突破。
多数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江南某一具体庙会身上,特别是以东岳庙会为典型代表,或以一段具体的时间段为例,比如明清时期,研究它的变迁史,或研究从中折射出来的宗教信仰,也有的从民俗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庙会与民俗社会构造之间的关系。例如刘秀峰在《传说、庙会与民俗社会的构造——浙江缙云张山寨‘七七庙会研究》中指出从七七庙会的形式和内容的构成上分析,它是由两个部分嫁接形成的,“一是以陈十四和献山庙为核心的信仰和仪式系统”“二是带有明显操练,竞技性质的‘会案”,七七庙会的最终形成,与晚晴中国政局动荡下的变迁关系密切。归潇峰在《昆山东岳庙会:江南特色的庙会风俗》中介绍了东岳庙会的特点,指出“昆山的东岳信仰,与江南民间风俗结合而深具本地特点,是极具江南特色的庙会风俗”,研究东岳庙会还有利于了解道教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猛.华北地区庙会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6):16.
[2]任志强.浚县正月古庙会调查[J].寻根,2007,(1):95-96.
[3]马金章,张富民.《浚县正月古庙会》[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72-174.
[4]郭俊民.中原文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295-297.
[5]于琼芳.《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王彦峰《浚县正月古庙会民俗音乐现象调查》[J].广播歌选,2010,(1):63-64.
[7]齐心.中国庙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119-122.
[8]顾颉刚.妙峰山[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5:231-236.
[9]奉宽.《妙峰山琐记》[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156-160.
[10]吴效群.《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7-71.
[11]曹荣,詹环蓉.《第十二届妙峰山传统春季庙会调查报告——旅游重塑下的妙峰山庙会》[J].民俗研究,2007,(1):127-145.
[12]李海荣.《妙峰山第十届传统春香庙会调查报告》[J].民俗研究,2003,(1):108-123.
[13]张胜杰.《妙峰山香会组织与碧霞元君信仰——基于三个香会组织的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4-60.
[14]刘秀峰.传说?庙会与民俗社会的构造——浙江缙云张山寨‘七七庙会研究[J].文化遗产,2013,(2):121-127.
[15]归潇峰.昆山东岳庙会:江南特色的庙会风俗[J].中国道教,2014,(4):62-63.
作者简介:王颖(1992-),女,汉族,籍贯:安徽省芜湖市,学历:硕士,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