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霄汉
摘 要:高中物理对于大学物理和初中物理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电学知识是重点和难点,实用价值高,能为学习电气工程学打好基础。本文就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如何建立电气工程学概念进行分析,借此为大家学好物理指明一定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电器工程;概念
电气工程学包括了电路、电子技术、系统和电动机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在自动化机械,电子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途。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若是要在将来从事电子信息,自动化科技方面的工作就需要掌握电气工程技术与核心理论知识。然而目前,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暂时还接触不到很核心的电子工程学的理论知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好高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为将来学好电气工程打好基础。电学知识点是高中物理中的难点,它是在直流电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交流电、地磁场的相关概念,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的同时增加了对电容、电感等器件的学习。这为以后大学选择工科类专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电气工程学是为社会培养能从事电气信息系统、微型电网设计、智能电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基础课程就是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其中物理方面主要就是电气工程学。因此,若是将来想向这方面发展必须在高中时学好物理打好基础。
一、电气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威廉·吉尔伯特最先提出了地球磁性这一论点,即电与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后,大量科学家都先后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此,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电磁学通论》,明确指出了电与磁二者关联本质,同时提出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同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借助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气工程学的理论体系在提出论断、实验、研究不断地循环过程中得到了完善,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洁能源,不但能加大国家工业发展,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电气工程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产科技水平,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由于电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该国的电气工程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国的电力,因此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提升电气工程水平。就传统定义来讲,电气工程是创造产生电气和电子系统相关科目的总和,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该领域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大,增加的大量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和电子、光子有关的一切学科,在大学里是一门专业技能强,就业前景好的学科。
高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高学历,高技术素养的人才,各类科研项目多,范围广,深度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水平,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电气工程学作为高校的重点专业,更加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高我国水力发电能力,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绿色能源号召。
二、高中物理知识理解电气工程概念方法
高中生直接理解电气工程学概念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因此需要先学好高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逐渐对电气工程学建立一个简单的构架。
第一是要建立学习专业化理论的意识。首先,由于电气工程学专业技术性非常强,在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强化专业化理论的学习,自我要求严格。高中物理涉及到很多用于电气行业的电场、电磁场等相关内容,虽然内容相对初级,但是实用性很高,因此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专业意识。其次,要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不能单单只是把它作为应试的一部分,若是高中的基础没有打好,后期很难进行深入的学习。第三是自主建立电气工程学概念。
第二是对高中物理电学知识深入学习。加强理解掌握,夯实基础。注重电气工程学专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恒定电流、交流电等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内容抽象的可以通过物理现象更加直观的观测。
第三是对电学知识在实践中拓展。高中物理课中有一定量课时的实验课,通过实验课可以巩固我们平时所学的电学知识点。经过自己切身操作,直接观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挖掘出我们可能在课堂上忽略的边缘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注意事项
作为高中生学习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虽然说我们需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构建电气工程学概念,但是这只是我们努力学好物理、打好基础的必然结果,不是重要条件。全面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是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因此还需分清主次,考上全国电气工程专业排名较前的大学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高中的物理知识是后期深入学习的基石,若是此时不打好基础,好高骛远的寻求高阶层的知识,只能建起一座虚假繁华的大厦,经受不住台风、地震的考验。因此我们务必夯实基础,以便后期的灵活运用。由于电气工程这一专业实践性较强,因而我们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将这一习惯融入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管将来我们处于什么时期,态度都要严谨、认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扩大知识面,建立较强的知识体系,为电气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础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便以后可以无惧任何挑战。
四、结语
电气工程学是经过一次次的提出論证、实验验证、推翻、再次论证、实验这一过程不断的循环,完善,最终形成的理论。通过本次的研究让我深有体会,任何理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代代的学者不断的钻研才能得出,当代社会更是这样,只有勇于创新、全面发展人才才能灵活调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时春华.关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对话[J].现代物理知识.2005(01).
[2]翟婷.基于高中生视角的电气工程学[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01).
[3]冯楠,王林.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2).
[4]韩雪英.突出电力大学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