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及综合防治

2019-03-08 03:16董梁千寻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综合防治法律责任

摘 要: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按照暴力的来源,将校园暴力分为来自于教职员工的暴力侵害、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来自于校外人员的暴力侵犯。随后,具体分析了这三种校园暴力行为所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从中学生本身、家庭、学校、社会立法等各方面提出了校园暴力综合防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校园暴力 现象分析 法律责任 综合防治

近年来,校园暴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报道中诸如“学校暴力”、“网络暴力”、“校园冷暴力”、“肢体暴力”、“精神暴力”等字眼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较大的恐慌和担忧。本文在分析校园暴力类型的基础上,对校园暴力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校园暴力的具体策略。

1.校园暴力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校园暴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暴力实施的途径来看,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对当事人的身体安全和健康进行的以打架斗殴为代表的暴力侵害、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进行的以语言暴力为代表的暴力侵害行为[1]。从暴力的来源,可以将校园暴力分为来自于教职员工的暴力侵害、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来自于校外人员的暴力侵犯;在上述两种分类中,大多数人都赞同后者。在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暴力来源中的三种暴力行为进行思考。

2.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2.1教职工暴力侵害产生的原因

针对学校内的来源于教职工的暴力侵害,主要的形式有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殴打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攻击和个人的歧视与孤立。此外,还包括近些年来屡见不鲜的教师性侵事件等。关于教职工暴力侵害所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学校在选拔、录用教师和职工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是受到了裙带关系的影响,使一些教师和职工在本身未达到教师资格的情况下入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如此一来,一些素质低下的“教师”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增加了校园暴力产生的频率。其二,在利益的驱使下,教育已经变了形。如,为了班干部的选拔、座位调整等事情,家长对教职人员的贿赂使得教师的公平性发生了偏倚,对家庭条件一般、未贿赂的学生进行孤立和歧视;其三,在当下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对“准教师”的道德水平和自身行为信息素质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使得一些教师虽然具备了教师的能力,却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心、道德感。最后,还包括学校内部对有问题行为的教师进行包庇,加之学生年纪较轻,不懂得对自身的利益进行被侵犯后的维权,较容易受到恐吓和威胁。这些都助长了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

2.2在校生之间暴力侵害产生的原因

来源于学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学生时期个体的行为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取向都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学生时期以为帅和酷的东西往往是其他同龄人的性格压抑和体力上的克制,因此更容易在自尊心作祟的情况下发生矛盾并激化成校园暴力;其二,当下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使得很多在校生都成长在单亲家庭或者是重组家庭的环境中,并且由于一些贫困地区家长外出打工的现象增多,致使留守儿童同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孩子一样,缺乏父母在学生时期对学生的监管和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引導,从而使得这些学生叛逆时期更容易误入歧途;其三,当下社会上诸多的暴力游戏以及一些针对事件暴力处理信息的传播和散布,使得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青少年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信息所诱导,从而形成不良的习惯和暴戾的性格,极易与周边同学产生冲突;其四,学校教育在学科教育和道德行为引导教育之间的失衡,使得教育更注重学生如何取得好成绩,而并非是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更加健全的自己,从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珍惜自我保护的能力都较差[2]。

2.3校外人员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在当下诸多校园暴力侵害事件当中,校外人员突然闯入校内进行伤害学生的恶劣事件的发生率也较以往有所上升,其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对一些内心变态和畸形的校外施暴者来说,学生这个群体无论是在心智上还是在身体与力量的大小上都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因此在侵犯目标的选择上,学生更容易成为施暴者的侵犯目标;其二,学校在针对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内部的检查机制和安保机制的欠缺使得施暴者有机可乘,并且在校外人员进入到校园的第一时间,学校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极为薄弱,这就使得这类事件的损失往往都极为惨重。

3.校园暴力综合防治的对策

在解决和优化我国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对策方面,本文主要提出了如下几点:

首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上,我国的相关媒体和传媒都要充分对自身的报道言论负责,避免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失实报道,进而避免舆论发酵,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反对校园暴力的社会舆论导向建设力度,在立法上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从而创造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二,在校园教育方面,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兼顾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责任心等诸多方面,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兼顾除必考学科以外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教育,以实现其自身能力的提升。

其三,在家庭方面,家长要对学生的成长担负起应有的监护责任,并注重以身作则,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积极地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走进孩子的内心。

最后,学生面对外界的诸多诱惑,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趋善避恶,并提高自身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对自身的侵害行为要积极进行适当的反击和权力维护[3]。

综上所述,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中校园暴力已经不仅仅是偶发事件,其发生率和事件的严重性上升,使得其进入到大众视野之中,针对来源于教职工、同龄人以及校外人员的校园暴力,应该通过社会、教育机构、家庭到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秀清, 朱双燕. 论校园暴力的类型及主体特征[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4(1):32-34.

[2] 赵银祥, 史峰, 薛玲. 校园暴力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4(6):905-907.

[3] 庞雪峰. 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作者简介:董梁千寻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2001年2月。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综合防治法律责任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从“成路15轮”看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和义务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