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一
文蒙高速通车后,从州府所在地的文山市城区到薄竹镇,就只需20多分钟了。加之两年前实施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建设,从薄竹镇上到单位挂钩扶贫点幕诗冲村委会所在地的龙树脚村,就更为便捷了。
即便通高速和通水泥路早不再是新闻,但每当想起过去进村的艰难,我和同事们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记得有一次春节前夕我和同事们准备进村慰问,明明是等着天晴了四五天,想着路应该干了才去的,没想到泥土路的排水不顺畅,有一段路路基上底层的泥并不干,越野车拉得又太重,就陷在那里动不了,三四个人一起推车,弄得全身沾满了泥土才使车子顺利通过。平时进出,因下雨滑坡的泥土挡住去路无法驱车前行,那也是常有的事。其实天晴的时候也没见好过。满地的尘土随着车轮滚滚的节奏飞扬,把路边开得骄艳的万寿菊都蒙上一层灰,像镀了膜一样。而我每次,也常常因为难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晕车晕得半死。
如今,文山市200多公里的山间道路上,汽车、摩托车由过去的蹒跚爬行,变为了畅通无阻的快速行驶。绿色的大山释放着氧气,住在路边的群众再也不用苦恼每天水缸里总飘着厚厚的灰尘。我居然也不晕车了!不用再像过去一样一步三摇地倒腾着肠胃。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山坡上绿树丛中或多或少点缀的各色山花,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次下乡,心里都觉得惬意得很!想象着那些颇为讲究的村民,到了城里不用立即去找个地方擦鞋也干干净净、信心满满地进出于步行街的商店,我的心花一下子灿烂开来。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到了村上,见村委会的门开着人却不在,有同事拨通了村主任的电话,信号不好,同事便扬起嗓门大声说起话来,把村里的狗都引得叫了起来,在场的人一下子笑了。原来,他俩已经没有依靠信号在通话,而是放开嗓子吼上了。这样的通讯方式在当时并不鲜见。如今,随着电力网络的改造完成并固定,一批10千伏线路、低压线路新建、改造项目的实施,文山城乡通信网络覆盖率的增强,行政村(社区、卫生院)通信有线、无线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停电、停信号、“通讯基本靠吼”等现象也基本成为历史。
二
“一雨成冬”是文山市新街乡最明显的气候特点。2018年4月27日的新街,乍暖还寒,市文联组织的脱贫攻坚主题采风活动正在这里进行。连续几天的雨,使新街乡易地搬迁集镇羊耳底片区搬迁安置点不得不停止了建设。一排排二层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已经现出了雏形,村中道路还没有浇灌。乡政府的领导向采风团的文友和影友们介绍:等雨过天晴,施工队就要加班加点进行项目施工,争取让百余户群众在2018年6月末就入住。一幢幢房屋整齐排列,样子如同城里人建盖的二层小别墅那般。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收入问题,在新居的后面,乡政府已经划了地块准备给群众统建鸡圈、牛圈;引入了马瑞斯服装厂到新街办分厂,有的群众已经到距离新街乡十几公里的平坝镇该服装总厂里学习缝纫技术了,学成之后群众就可以在分厂里打工。
距离羊耳底项目点大约2公里的新街街头,新街乡易地搬迁集镇就坐落在这里。这里的房屋结构也是砖混的,只是两种规格的宽度和深度不尽相同。这个搬迁点与新街现有的街道紧紧相连,房屋全是按照商住一体的格局来建设的。即将迁到这里来住的百余户群众中有建档立卡户25户。按照易地搬迁的补助政策,以2人户为例,群众可获得的奖补总额与建设要求自筹的资金相抵后,不用再从腰包里掏一分钱,就可以入住50平方米的商住房。入住后的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门面或做零售经营而获得。在这个搬迁点旁边的菜市场里,相同面积的房屋租金可达2万元左右,这里少说也可以租到几千块钱。
听了新街乡领导的介绍,我心里想,这一招着实高啊!将集镇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全乡范围内居住存在安全隐患的独树、老寨、瓦土白、小新寨等村的群众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聚集,针对不同的情况帮助群众考虑了创收的路子,对群众原来的一些土地实施退耕还林,既保护了生态,又使群众获得了国家补助。这样,搬出来的群众就住得安稳、留得下来了。群众安居问题解决的同时,新街集镇人口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成,面积也扩大了约三分之一,人口的聚集给集镇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真是一条双赢的路子啊!
工棚屋角的木头上挂着一个鸟笼,一只画眉在笼子里跳上跳下,不时唱起欢快的歌,仿佛是在歌唱这即将落成的新居。同行的市作家协会的文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国家政策的好,羡慕着农村群众能够享受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有文友打趣地说,早知道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小时候也不用拼了命地读书出来找工作,现在背负着一身的房贷、车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采风活动提供交通服务的一个师傅说:“国家这么帮扶贫困农民真是让人妒忌,别人都以为跑班车的能挣大钱,却不知道我们投资大、风险大,有多不容易”。我笑了,说:“你们读过书、懂技术、起点高,已经自己跑在小康路上了,可那些群众还在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而挣扎着,你们就不能把心态放好点?”
三
话虽这么说,后来,我有机会到了几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看过,特别是当我置身于那个叫依白格的村子里,看着规划建设颇为讲究的村庄,也忍不住心生嫉妒了。
那是2018年9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依白格。只见村中道路空阔,白墙青瓦与钢筋混凝土浇灌合成的两层房屋整齐划一,小橋、流水、亭台一应俱全。若不是前方是绵延的老君山山脉、后方是尚未改造完结的旧村庄,每户外墙上绘有乡土气息的饰画、小院里停放的是拖拉机一类的车辆,还有那进进出出于各幢“别墅”、身着少数民族服饰或劳作服装的村民,我真的以为自己走进哪家房地产的精品楼盘了。
精致的村庄就这样躺在静谧的山林里,如一朵盛开的月季,又如深闺中待嫁的妙龄贤淑的少女。微风吹起,外墙饰画中金黄的银杏叶飘了下来,如一只只蝴蝶,在我的眼前忽闪忽闪地飞舞着。一些调皮地挠着我裸露的手臂,一些静静地飘落在我的发际,有的径直朝着远方飞去,将我的视线引入一片梦幻般的景象。朦胧中,我看到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分散入住于各幢民居之中。一些中年人牵着老人,沿着一条美丽的银杏大道边走,边指点着、聊着;一群又一群的小孩欢叫着,在满山金黄的银杏林中奔跑着、追逐着,不时又故作摔倒,在厚厚的银杏叶上打起滚来;阳光透过粗壮的银杏树洒在一对对恋人的身上,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浪漫!
一阵锣鼓喧天,把我从幻境中拉了回来。村活动室门口的广场上,一场文艺演出正在进行。一打听,原来是为了祝贺村民喜迁新居,别的村级文艺队献艺祝贺来了。摆衣寨文艺队表演的舞狮,那可真叫是硬功夫。只见那击鼓的汉子身着褂子,表情专注,用脚打着节奏,整个身体随着鼓点的节奏协调地律动,一旁的锣手应和着。台上舞狮的俩人配合默契,把狮子的活动表演得惟妙惟肖,睡醒、出洞、玩耍、觅食,行走、跳跃、翻滚、摇尾……舞狮人不断变化着套路,加大动作的难度,引得观看的群众发出阵阵喝彩。
舞狮,民族舞蹈、旗袍走秀……除了演员和舞美不够专业外,那音乐、那服装,竟与专业的演出队伍不相上下。我想,这些文艺队的队员们,恐怕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来排练了。
一阵风吹来,飘出农家菜的香味。蔚蓝的天空下,一片银杏叶从远处朝着我飞来,我伸出手接住,就接住了一个正在成真的梦想……
四
初到合掌,是因为那里的地羊汤闻名文山。那是夏季正午的时分,村口一棵大树挡住了炎炎烈日,村里人砌了一個大圆台将这棵大树围着,并从中开了个口,人们可以顺着台阶爬上圆心的中央小坐,在那里乘凉。如此看来,这个圆台既像是为了保护这棵大树而做的一个保护措施,又像是专门给村里人修建的闲时小憩之地。圆台的中央专门制作了桌子凳子,太阳当空的时刻坐在那里,看进村出村的牛车马车,看彝族妇女们鲜艳美丽的服饰,听着知了大声地叫唤,忽地一股凉风袭来,倒是真的惬意得很。我叫不出那树的名字,但却从它裸露的根系、分叉的枝干、茂密的树枝看出,它的树龄应该不是几十年上百年那么短。只觉得,一个村里有这样一棵大树,确实是村民们的福气。
合掌村卫生室里,我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在忙着,五六个身着彝族服饰的女患者看起来都比她年长,有两个已经在输液了,有的刚服下药坐着休息,还有的在等待着看病。问诊、配药、输液、收费,女乡村医生娴熟有序地忙碌着。“小病不出村”,在这里真的实现了。
后来,我从卫生部门了解到,不只是合掌,热水、卡莫等近30个贫困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已经建好,10个老化破损的村卫生室也得到了维修,100名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已经上岗,文山市各地的村民们都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享受到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住院取消预付款、“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绿色通道等便民措施。如此丰厚的惠民政策,也就难怪一些地方出现了争当贫困户的状况。
五
其实,国家给予建档立卡户的惠民政策,不只是医疗方面的。危房拆除重建、加固维修、产业扶持、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政策给予扶持。我认为,即便有再好的政策,也不应该争当贫困户。一个人物质上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贫困。我觉得,这样的人不仅是物质上贫困,而且精神上也极其贫困的。然而物质上的贫困也好,精神上的贫困也罢,都与受教育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记得在某次会议上听到文山市市长这样讲过:即使财政只剩下了一分钱,他也会主张把这一分钱投向教育。如此,就不难理解文山市人民政府立志斩断穷根的举措了:仅在2017年,便在文山城区新建、扩建7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所,并配套招聘了100名特岗教师。可即便政府下了如此大的决心,还是有学生想要辍学。于是,学校教师、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们,便只能一次一次往那些辍学的学生家里跑,给他们讲明读书的众多好处,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返校读书。而那些想要辍学的学生心里虽然认同,惟有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脱贫方法,但却还是禁不住要选择仅靠出卖力气挣钱。他们不知道,科技的发展,诸如阿里巴巴已经亮相的无人超市、无人加油站等,很快会使一大批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工人失业!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工种,往往其收入水平也是较低的。
六
在我的记忆中,身处云南山区的文山人从来就没有这样热议过台风。新闻里老早就预报说台风要来,我们周六、周日外拍的计划取消,原定召开的会议也因此取消。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阿梅,周末回家来不及陪母亲过生日便又回到了岗位。新闻联播里说“山竹”越过广西后更加减弱了,但朋友圈里发的小视频中,我看到城郊的风雨“呼啦呼啦”个性极为张扬,并不如城里那般温柔。身为驻村工作队员的丈夫刚才打了电话来说,正在村里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防范。一个人在家的夜晚,更是写作的最好时光。我到窗前一站,见雨停了,地面仿佛是干的。等待,使夜晚似乎更加漫长起来。
在这个夜晚,大家都在等,等预报中说的那场暴雨的到来。我想,那些刚刚搬进安全住房的村民,曾几何时,他们也因山洪的哗哗,家犬的吠叫而在那些暴雨来临的夜里焦躁万分,不敢在家里过夜。今晚,他们应该睡得很踏实才对吧?
忽地一声提示音传来,打开微信,见是朋友传来某微信公众号发来的一条消息:“山竹”跑偏,预计今晚八点入境富宁……原本气势汹汹的“山竹”一路西奔,来到广西南宁已元气大伤,至于云南这样的高原地区,“山竹”想想,还是认怂了!
我的嘴角一弯,微笑浮上了脸。或许,“山竹”听到了“西畴精神”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了吧!
在这个等待台风的夜晚,我听到一个个搬迁点上,还有那些实施完危房改造后的地方,人们入睡后平稳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