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急性和慢性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2019-03-08 03:17:32汤光宇阮建苹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后角半月板征象

关 清, 汤光宇, 华 婷, 阮建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7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青壮年膝关节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伤后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由于损伤后检查的实效、血肿的干扰以及检查手段的限制,ACL损伤有着较高的漏诊率[1-2]。如果不及时处理,ACL损伤可能导致膝关节不稳,进而产生软骨的退变、半月板撕裂甚至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3]。因此,ACL损伤的精确诊断十分重要,尤其是急性和慢性ACL损伤的鉴别。

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已成为ACL损伤的常规检查手段[4]。ACL损伤的MRI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包括ACL T2加权像上的积聚或冗长的高信号,以及T1加权像上ACL的方向异常、连续性中断、消失或是假瘤形成;此外,间接征象可增加ACL损伤的诊断精确性,包括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骨和软骨挫伤、PCL的异常等情况[5-8]。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近3年内经MRI诊断并经关节镜手术确认的ACL损伤患者的MRI资料,旨在比较急性、慢性ACL损伤的直接、间接征象,提升ACL损伤诊断的精确性,为后续的关节镜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5月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MRI诊断为ACL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修复重建患者的MRI资料。纳入标准: 患者诊断为ACL损伤;经过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排除标准: 临床资料或影像资料不全者;既往存在膝关节手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计5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72例,女性155例,年龄19~57岁平均(32.6±14.2)岁,右侧ACL损伤297例,左侧230例。以伤后6周为界限,302例于伤后6周内行MRI检查,平均(2.4±0.6)周(1~39d),归为急性ACL损伤组;其余225例患者于损伤后6周以外行MRI检查,平均(4.2±1.1)个月(7周~4年),归为慢性ACL损伤组。其中运动损伤240例,车祸伤122例,扭伤、摔伤16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失稳,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

1.2 MRI检查

应用西门子3.0T(Magnetom Verio)超导型MR扫描仪,膝关节自然伸直、放松,置入膝关节线圈内。分别扫描膝关节矢状位T1W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T2WI压脂序列。均做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横断位。扫描参数为: 矢状位T1WI(TR/TE=460ms/10ms),冠状位PDWI(TR/TE=2000ms /45ms),STIR(TR/TE=2000ms/30ms),FOV(160mm),层厚度4mm,层间距1mm。扫描序列为: 自旋回波序列,快速小角度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

1.3 MRI资料分析

由两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对患者MRI资料进行分析,医师对患者分组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均不知晓,意见不同时经协商解决,如有必要经第三位MRI诊断医师协助确认。分别描述所有患者的ACL损伤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

1.3.1 ACL损伤的直接征象 是指ACL本身存在形态和信号的异常,一经发现即可确定ACL损伤的存在。主要表现: (1) 不连续,有韧带的低信号,但中断不连续,常见于新鲜损伤;(2) 方向异常,有完整的韧带信号,但是方向存在异常改变,表现为下垂状;(3) 消失,髁间窝空虚,韧带信号消失,常见于陈旧性损伤;(4) 假瘤形成,韧带损伤后断端组织增生并被滑膜包裹形成,常见于韧带股骨附着部的撕裂。

1.3.2 ACL损伤的间接征象 是指ACL断裂后因胫骨前向移位而出现的一系列改变,间接征象的出现仅能作为ACL损伤的辅助诊断。主要表现: (1) 内侧副韧带损伤,ACL损伤、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称为膝关节损伤三联征,当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应考虑可能ACL损伤的存在;(2) 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因外侧半月板后脚损伤的机制与ACL相似,因此当发现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时应考虑ACL损伤的可能;(3) 骨挫伤,因胫骨前移,使股骨外侧髁和胫骨后外侧发生撞击,出现骨髓水肿;(4) 沟槽征,骨挫伤发生时,当股骨外侧髁撞击凹陷深度>2mm时,称为沟槽征,常见于暴力较大的撞击;(5) 接吻征,是指当膝关节过伸状态下,胫骨前部撞击股骨髁前部,二者形成的对成性骨挫伤;(6) Segond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的撕脱骨折,常因下肢过度内翻加内旋所致,往往提示ACL损伤;(7) Blumenseat角异常,Blumenseat线是指平行于股骨髁间沟的线,ACL远段部分延长线与之所成的角为Blumenseat角,当ACL与Blumenseat线夹角大于15°,且与胫骨平台夹角小于45°时,即可诊断ACL损伤;(8) 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因内侧半月板是ACL的重要稳定结构,当出现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时应考虑ACL损伤的存在,常见于陈旧性损伤;(9)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为膝关节一种严重的损伤类型,常常伴有ACL损伤;(10) PCL异常,矢状位片上正常的PCL为凸向后方的弓形,边缘较光滑,当出现PCL弯曲异常时,需考虑有ACL损伤可能。

1.4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手术由骨科关节镜医师负责实施,根据ACL损伤的诊断和分级标准[9],分为部分断裂/ACL异常但连续性未中断和完全断裂。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资料

两组患者术前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受伤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本资料

2.2 直接征象

T2加权像上急性ACL损伤冗长高信号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损伤(54.3%vs10.7%,P<0.001);T1加权像上急性ACL损伤韧带不连续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损伤(27.5%vs16.0%,P=0.012);然而,慢性ACL损伤韧带信号消失及假瘤形成的比例却明显高于急性损伤(P<0.05)。两组损伤在T2加权像上的积聚高信号、T1加权像上韧带方向的异常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间接征象

半月板损伤方面,急性ACL损伤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概率高于慢性损伤组(4.3%vs0.9%,P=0.023);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概率低于慢性ACL损伤组(7.3%vs13.8%,P=0.027)。侧副韧带损伤方面,急性ACL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概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组(15.9%vs3.1%,P<0.001)。接吻征、沟槽征、Segond骨折发生概率急性ACL损伤组明显高于慢性损伤组(P<0.05);慢性ACL损伤组PCL走行异常概率明显高于急性损伤组(55.1%vs35.1%,P=0.004);软骨退变慢性ACL损伤明显多于急性损伤(13.9%vs24.9%,P=0.008)。两组损伤在骨挫伤及Blumenseat角异常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急慢性ACL损伤直接征象比较

表3 急慢性ACL损伤间接征象比较

3 讨 论

MRI已成为检查ACL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比较急性和慢性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发现: 直接征象中,T2加权像上冗长的高信号、T1加权像上韧带的不连续多见于急性ACL损伤;而韧带信号消失以及假瘤形成多见于慢性ACL损伤。间接征象中,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内侧副韧带损伤、接吻征、沟槽征以及Segond骨折多见于急性ACL损伤,而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PCL走行异常及软骨退变则多见于慢性ACL损伤。将MRI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整合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ACL损伤,为关节镜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ACL单侧束的撕裂,即部分损伤,由于MRI矢状面、冠状面上其连续性仍然存在,同时体格检查方法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的假阴性的存在,常容易出现漏诊[10-11]。此外,撕裂的ACL常贴附于PCL,部分功能的存在增加了常规体检诊断的困难[12]。因此,MRI上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结合对于诊断ACL损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直接征象上,T2加权像上冗长的高信号在急性ACL损伤的出现概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54.3%vs10.7%),提示T2加权像上冗长的高信号可以作为区分ACL急慢性损伤的依据。MRI上韧带信号的不连续以及走行异常对于诊断ACL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中,T1加权像上韧带信号的不连续多见于急性ACL损伤,而韧带信号的消失以及假瘤的形成则多出现在慢性ACL损伤,提示这些征象可以作为ACL急、慢性损伤的相对诊断依据。

ACL损伤常常合并半月板损伤[1,13-15]。本研究52.6%的急性ACL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其中外侧23.8%,内侧20.2%,同时损伤占8.6%;49.3%的慢性ACL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其中外侧19.6%,内侧23.6%,同时损伤为6.2%。以上结果提示,半月板的损伤可以作为ACL损伤的辅助诊断依据,但无法作为急、慢性ACL损伤的鉴别要点。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常常作为ACL损伤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多见于急性ACL损伤中。ACL损伤亦常伴随着侧副韧带的损伤[1,12]。本研究显示21.9%的急性ACL损伤伴随着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外侧4.0%,内侧15.9%,同时损伤占2.0%;5.8%的慢性ACL损伤伴随着侧副韧带损伤,其中外侧1.8%,内侧3.1%,同时损伤为0.9%;以上结果提示侧副韧带的损伤多见于急性ACL损伤,尤其是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可以作为区分急性慢性损伤的鉴别点。骨挫伤常伴随于ACL的机械损伤中,本研究中显示接吻征、沟槽征及Segond骨折常见于ACL急性损伤中,可作为区分ACL急慢性损伤的依据。PCL走行的异常及软骨退变多见于ACL慢性损伤的患者中,亦可作为ACL急、慢性损伤的鉴别诊断要点。值得注意的是,ACL损伤伴随征象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损伤的严重程度,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内侧副韧带的撕裂、较严重的骨挫伤如接吻征、沟槽征、Segond骨折等说明ACL损伤较为严重,此类患者常因剧烈的肿胀疼痛而早期接受治疗,故此这些严重的损伤类型多见于急性ACL损伤患者。

本研究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组是依据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而定,患者就诊的时效性可能给结果带来一定影响;其次,本研究缺乏空白对照组,3组相比较可能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价值。

MRI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ACL损伤。根据ACL损伤的MR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区分急性慢性ACL损伤并提高诊断的效力,为后续的关节镜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猜你喜欢
后角半月板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3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1
标准麻花钻头简易修磨夹具设计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
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