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宇,朱 琳,付博文,江素华,周永宁,宋 云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 200433
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凭借其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动力体系1–3。然而,受限于匮乏的锂资源,近年来锂盐的价格急速攀升,导致电动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4–7。为了解决成本问题,当前很多研究者们开始转向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1) 钠在地壳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广泛。此外,钠成本低廉,钠盐价格仅为锂盐的 1/20;2) 钠电池和锂电池具有类似的工作原理,可以相互借鉴8。
虽然钠电池能够部分解决锂电池所存在的问题,但其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众所周知,电极材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9,10。然而,尽管钠电池与锂电池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但是作为商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仅能在醚类电解液中发生钠离子脱/嵌反应,且容量只有100 mAh·g-111。因此,开发新型、高比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钠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2。
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双元金属硫化物NiCo2S4,因具有较高的室温电导率(约为 1.25 × 106S·m-1)以及双元过渡金属 Ni和 Co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使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解水制氢13,锂离子电池14和超级电容器15等。然而,NiCo2S4材料体系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开展。
NiCo2(OH)6纳米六角片是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获得:首先,将 5 mmol CoCl2·6H2O、2.5 mmol NiCl2·6H2O 以及 45 mmol乌洛托品(HMT)溶解分散在 1000 mL的去离子水中。将混合得到的粉红色溶液在氩气保护和磁力搅拌的条件下120 °C水热反应6 h。待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真空抽滤得到亮粉色的沉淀,使用去离子水和酒精交替清洗 3次。将所获亮粉色沉淀在 60 °C烘箱中保温 12 h即可得到粉红色NiCo2(OH)6纳米六角片粉末。
NiCo2S4纳米六角片是通过一步气相硫化法而进行制备。取 100 mgNiCo2(OH)6粉末作为金属源,配120 mg硫粉作为硫源,在300 °C氢氩混合气(H2与Ar的体积比为5 :95)中硫化1.5 h得到黑色的 NiCo2S4纳米六角片。作为性能对比的NiCo2O4粉末,是通过在空气中 500 °C煅烧NiCo2(OH)6粉末3 h获得。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在Cambridge S-360上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在 Bruker Dimension Icon上进行。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测试在JEM 2011 TEM下进行,加速电压为200 kV。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D8-ADVANCE,Bruker)表征材料的结构和物相组成。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PHI5000C型)在真空度为 1.3 × 10-7Pa,通过单色 Al、KαX射线源来分析表征材料的组成及化学状态。
电极片的质量是由全自动电子分析天平测得(Quintix 35-1CN,Sartorius)。NiCo2S4作为负极(其中石墨烯作为导电助剂,PVDF作为粘结剂。活性物质、导电助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 70 :15 :15),高纯度金属钠作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作 为 隔 膜 ,1 mol·L-1NaSO3CF3/DEGDME(二乙二醇二甲醚)作为电解液,并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整个电池的组装过程在水/氧含量均在 0.15 mg·m-3以下的手套箱中完成。电池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是在室温下由 LAND CT2001A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电压范围为:0.01–2.80 V。循环伏安测试是在 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
图1 (a)二维NiCo2S4六角片的XRD图;(b)二维NiCo2S4六角片的Ni 2p高吸收XPS光谱;(c) Co 2p高吸收XPS光谱;(d) S 2p高吸收XPS光谱Fig.1 (a) XRD pattern of 2D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 and high-resolution XPS spectra of (b) Ni 2p,(c) Co 2p,and(d) S 2p of as-obtained NiCo2S4 nanosheets sample.
图1 a是硫化后制得的NiCo2S4的XRD图,衍射峰对应于 NiCo2S4的(111)、(220)、(311)、(400)、(422)、(511)、(440)、(533)、(444)和(731)面 , 无其他明显的杂质衍射峰的出现。这表明NiCo2(OH)6的纳米六角片通过硫化,形成了高纯度的 NiCo2S4。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NiCo2S4的元素成分和化合态进行了表征,其中Ni,Co,S元素的高分辨谱,如图 1b–d所示。利用高斯拟合:Ni 2p能谱中存在两个自旋-轨道分裂峰(spin-orbit doublet),对应于Ni2+和Ni3+,同时存在两个伴峰(shake-up satellite)。Co 2p的能谱图与 Ni 2p能图谱类似:也出现两个自旋-轨道分裂峰,对应于 Co2+和Co3+同时存在两个伴峰。S 2p的能谱图中存在两个主峰和一个伴峰。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前驱体经过硫化成功形成了 NiCo2S414,24。作为性能对比的NiCo2O4,其XRD与XPS表征结果如图S1 a–d所示(Supporting Information),XRD图中,衍射峰分别与 NiCo2O4的(111)、(220)、(311)、(222)、(400)、(422)、(511)、(440)和(531)晶面相对应,无其他明显的杂质衍射峰出现。这表明 NiCo2(OH)6纳米六角片通过空气灼烧,形成了高纯度的 NiCo2O4。XPS的表征结果也与文献报道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前驱体经过在空气中灼烧成功形成了纯相的。
为了表征样品的形貌,图 2a,b分别给出了NiCo2S4的低倍和高倍 SEM图。如图 2a所示,NiCo2S4呈现出二维六角形薄片状,且边长约为2 µm。高倍SEM图(图2b)进一步表征出这些六角形薄片表面较为粗糙,这可能是由于硫蒸气与前驱体表面反应所致17。与 SEM 结果相吻合,AFM测试结果也证实了NiCo2S4的六角片形貌。此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轻敲模式(AFMTapping Mode),获得了 NiCo2S4六角片的厚度信息,其厚度约为 30 nm。图 S1e、f分别给出了 NiCo2O4的高倍和低倍 SEM图,如图所示,NiCo2O4呈现出与NiCo2S4相似的形貌,同样为六角形薄片状,并且边长约为2 μm。
图2 二维NiCo2S4六角片的(a,b) SEM图和(c) AFM图Fig.2 (a,b) SEM images and (c) AFM image of 2D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
图3 a为NiCo2S4的TEM形貌。NiCo2S4呈现出规则六角片形状,边长约为 2 µm,该结果与SEM和AFM的结果相一致。图3b为其选区电子衍射图(SAED),呈现明显的衍射环特性,表明通过气相硫化获得的 NiCo2S4为多晶结构。此外,衍射环由内而外分别对应 NiCo2S4晶体的(111)、(220)、(222)、(400)、(511)以及(440)晶面,与XRD结果一致。图3c为NiCo2S4的高分辨TEM(HR-TEM)图,该图显示存在5.42和2.83 Å (1 Å =0.1 nm)的晶面间距,它们分别与 NiCo2S4的(111)和(311)晶面相对应。
图3 二维NiCo2S4六角片的(a)低倍TEM图;(b)选区电子衍射图;(c)高分辨TEM图Fig.3 TEM image (a);SADE (b) and HR-TEM image (c) of 2D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
基于NiCo2S4的二维片层结构,本文对其电化学储钠性能进行了测试。图4a为NiCo2S4在0.01–3.00 V范围内,前 1至 4圈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扫描速率为0.1 mV·s-1。图4b为不同充放电状态下,NiCo2S4电极片的离线XRD表征图。通过CV图以及离线 XRD表征图可以得出:首次放电过程中,NiCo2S4在 1.33和 0.73 V存在两个还原峰。如图4b所示,当放电至1.3 V左右,NiCo2S4的相依旧存在,该过程为 Na+的插嵌反应。由此可以得出 1.33 V位置的峰对应于 Na+嵌入到NiCo2S4晶体中形成NaxNiCo2S4这一过程18。当放电至 0.7 V左右,NiCo2S4相消失,并出现 Na2S相,该结果表明位于 0.73 V的强峰主要对应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的形成以及在电化学转化反应过程中生成 Ni,Co和 Na2S。在首次充电过程中,NiCo2S4在1.73和 2.03 V存在两个氧化峰。如图 4b所示,当充电至 1.7 V左右,对应的Na2S峰强度减弱并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消失,这一结果表明1.73和2.01 V的两个氧化峰分别对应于表面脱钠过程和Ni、Co转化为NiSx和CoSx的过程。
从第二圈循环曲线中可以看出,1.33 V处的还原峰消失,并且 0.73 V的还原峰强度减弱并移至0.95 V。推测是因为NiCo2S4的结构在第一圈循环之后发生了不可逆转变,且 SEI膜的生成也导致不可逆容量损失19,20。但是从第二圈循环开始,后续循环相应的还原/氧化峰位置均能与第二圈高度重合,这表明 NiCo2S4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能21。
图4 (a) NiCo2S4六角片前四圈循环伏安曲线;(b)不同充放电状态下NiCo2S4电极片的离线XRD表征图;(c) NiCo2S4六角片电极前五圈恒流充电/放电曲线;(d) NiCo2S4与NiCo2O4电池的前60圈循环性能对比图;(e) NiCo2S4与NiCo2O4电池的倍率性能对比图Fig.4 (a) First four CVs of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b) The off-line XRD pattern of the NiCo2S4 electrode of different charging/discharging states;(c) First five charge/discharge profiles of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d) Cycling performance of NiCo2S4 and NiCo2S4;(e) Rate performance of NiCo2S4 and NiCo2S4.
图4 c为NiCo2S4电极在前1至5圈的恒流充放电曲线图(GDC),循环电压范围为 0.01–2.80 V。首次放电,在1.46和0.81 V处都出现了明显的放电平台,分别对应于图 4a循环伏安曲线的两个还原峰。首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 872 mAh·g-1,超出 NiCo2S4的理论容量(704 mAh·g-1)。这主要是因为表面离子的吸附以及SEI膜的形成22,23。首圈充电比容量为522 mAh·g-1,库伦效率为60%。库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SEI膜的形成以及部分形成的多硫化物溶解于电解液中24,25。第一次充电过程中在2.23 V处有一个平台,对应于Na2S的分解以及Ni、Co金属颗粒被氧化26,27。从第二圈开始,后续循环的GDC曲线高度重合,进一步证实了NiCo2S4具有良好的储钠电化学可逆性28。
图4d对比了NiCo2S4与NiCo2O4在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密度为 1000 mA·g-1)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维 NiCo2S4纳米片在 60次循环后仍然保持高达 387 mAh·g-1的放电容量,该值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的 NiCo2O4(129 mAh·g-1)。这一结果表明NiCo2S4具有更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更高的可逆容量。
为了研究材料的倍率性能,将所制备的NiCo2S4与 NiCo2O4电极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图 4e分别给出 NiCo2S4与NiCo2O4电极在不同倍率下充放电的循环性能。在 200、400、800、1000和 20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NiCo2S4电极的放电容量分别为542、398、347、300 和 217 mAh·g-1。而对于NiCo2O4电极,在 200、400、800、1000和 20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容量分别为 349、173、126、118 和 100 mAh·g-1。显然,相比于NiCo2O4,NiCo2S4展现出更加优异的倍率性能。主要得益于NiCo2S4的高导电性。
为了对 NiCo2S4优异的储钠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图 5a为NiCo2S4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由图可知,随着扫速增加,峰电流逐渐增加,还原峰电位降低,氧化峰电位升高。根据先前报道,峰电流(i )与扫速(v) 存在如下关系29,30:
其中 i为峰电流,v为扫描速率,a、b为调整参数。图 5b为 lgi与 lgv的关系曲线,其斜率为 b值。线性拟合后得到的还原峰(0.1 mV·s-1时约为0.93 V)以及在氧化峰(0.1 mV·s-1时约为 1.73 V)的b值分别为 0.56和0.69。根据先前报道,当 b值等于 1时,该氧化还原过程为赝电容行为;当 b值等于0.5时,该氧化还原过程为嵌入(脱出)扩散行为,比容量与钠离子脱/嵌数成线性关系。对NiCo2S4的两个氧化还原峰计算得出的 b值介于0.5和1之间,说明这些氧化还原过程既存在扩散行为也存在一部分赝电容行为,其中赝电容行为有利于提高倍率性能28。图 5c、d进一步给出了在不同扫描速度下,氧化还原过程中赝电容的贡献,由于 NiCo2S4的氧化还原过程由赝电容行为和嵌入扩散行为两部分组成,所以峰电流i可用方程(3)表述31,32:
其中,k1和 k2对应赝电容行为和嵌入扩散行为所占比例,根据峰电流变化可以进行调整。图5c中的蓝色部分即为赝电容行为所占贡献,全部电荷的71%来源于赝电容行为,并且图5d表明赝电容贡献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赝电容行为是有利于提高倍率性能和长周期循环稳定性的。
在 NiCo2S4电极的充放电过程中赝电容有较大的贡献可能主要得益于:二维 NiCo2S4纳米片拥有高活性表面,并且提供了 Na+扩散的快速通道,纳米级的厚度也缩短了电解液中离子的扩散路径。此外,石墨烯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强电极的电子电导率,而且还在循环过程中缓冲 NiCo2S4的体积变化以及稳定 SEI层,从而进一步提升NiCo2S4的电化学性能25。
图5 (a) NiCo2S4六角片在不同扫描速率下(0.1到0.4 mV·s-1)的循环伏安曲线;(b) 在不同峰电压下的lgi vs lgv的曲线;(c) 在0.4 mV·s-1下循环伏安曲线中赝电容对电流的所占比例图;(d) 在不同扫描速率下赝电容贡献所占比例条形图Fig.5 (a) CVs of NiCo2S4 hexagonal nanosheets at various scan rates from 0.1 to 0.4 mV·s-1;(b)Corresponding lgi vs lgv plots at each redox peak (peak current:i,scan rate:v);( c) CV curve with the pseudocapacitive contribution shown by the blue region at a scan rate of 0.4 mV·s-1;(d) bar chart exhibiting the contribution ratio of pseudocapacitive contribution (blue) at various scan rates.
本文采用共沉淀以及后续的气相硫化成功制备了二维NiCo2S4纳米片。电化学测试表明,NiCo2S4电极具有明显优于NiCo2O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10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60次后NiCo2S4电极仍可保持约387 mAh·g-1的可逆比容量,此外,归功于NiCo2S4纳米片二维片层结构,NiCo2S4在储钠过程中存在赝电容行为,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200、400、800、1000和2000 mAh·g-1的电流密度下,容量分别为542、398、347、300和217 mAh·g-1)。上述结果不仅证实了二维NiCo2S4纳米片作为钠电负极材料的潜在应用,而且也为其他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结构设计以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