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小史

2019-03-07 05:31
休闲读品·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桃符门神对联

一、对联小史

(一)对联与门神的关系

中国人往往不信神,却很务实地祈求神鬼庇佑,寻求心理慰藉。应运而生的众多产物当中,就有“门神”。

作为对联远祖的门神,其最早形象并非后世意识中的秦琼与尉迟敬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造桃符、桃板的习俗,利用桃木驱鬼的特性来保护自己。桃木之所以成为神木,源于主管百鬼的神荼与郁垒居于桃树下和夸父逐日死后其杖化为桃林这两个传说。

到了两汉时代,元旦挂桃木门神已经成为官民的普遍习俗。彼时之前大都以桃人立于门户两边,再配以苇茭和画虎。后来人们渐觉麻烦,遂以桃板刻画郁垒与神荼的形象,或简书其名,即为门神。

后世演变过程中,桃符上的文字逐渐由简单的神人名讳演变为诸如“太公在此,诸邪远避”“泰山石敢当,百崇无禁忌”“逢凶化吉”等神咒吉语,由于需要题写的文字内容不断丰富,桃板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对联的形体就在桃符中慢慢形成。

而早在春秋时期的诸子著作中,就已经出现的对偶型文体也慢慢地被应用到桃符当中。直至隋唐有了严格的诗文格律后,对仗已经成了文人必须掌握的文学艺术手段,诗与对联已经不可分割。从莫高窟出土的敦煌遗书中发现的联句诸如“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福庆初新,寿禄延长”等.已有明显对偶现象,且堪称严密。敦煌遗书联句最后有“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的文字,明证此当为对联无疑。

对联的定义也由此可以基本给出

对联是书写或刻勒于门壁、楹柱等器物上,用上下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构成的一种汉语语言艺术与装饰艺术。由于通常写于楹柱,而上下联文意相关,故称对联。

桃板门上的神荼、郁垒形象

(二)明清对联功用的发展和普及

到了宋代,对联渐渐地流行起来,首先是在上流士大夫中流行,慢慢地向下层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对联有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在宋代,对联与桃板门神是共同存在的,即有的人仍沿用古人的做法刻画神明的形象于桃板之上,制成门神悬挂(此时悬挂秦琼、尉迟敬德形象已经形成了风俗,而神荼、郁垒形象已经逐渐被淘汰)。宋代以前,对联大多直接写在桃板上,到了宋代之后才逐渐写在纸上再粘贴于桃板。这与宋代造纸术的革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崇,对联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繁荣阶段,又渐渐衍生出用红纸题写“春联”的习俗,而“春联”这个名词也是由朱元璋提出的。至于为什么用红纸书写,这大概与两个原因有关:其一,相传上古的凶兽“年”惧怕红色与爆竹;其二,红色本身就带有喜庆色彩。而“春联”的装饰性及其寓意性也恰恰带动了对联的飞速发展。

清代,则是对联的鼎盛时期,首先是应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从皇帝的宫殿到监狱的牢门,从官署到书斋,从祝寿到吊丧,几乎在任何场合下都能看到对联的身影。其次是内容逐渐广泛深刻,从写景状物,到抒情言志,从讴歌劳动,到讥讽时风,一应俱全,对联的艺术性由此达到了巅峰时代,诸如康乾大帝、纪晓岚、郑板桥、何绍基、邓石如、翁方纲、林则徐等都是个中能手。

(三)对联的兴盛与明清建筑的关联及与书法的互相影响

明清建筑的发展对于对联文化影响甚巨。我国明代之前,少高楼大厦,房屋面积相对较小,建筑高度也远不及明清。明朝以后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大的书画作品相继问世,而越来越多的私人园林更是其生长的温室。文人们也逐渐重视书画对于居室的点缀作用,也就逐渐形成了悬挂对联的习惯。

明清大户人家的正厅中堂往往为一幅大画(也有用大字书法,但以画为主),画的两侧,挂有对联,正上方则是匾额。客座后墙往往有屏风,或书或画,装点门面。普通人家往往以四、六条屏为主,大户人家甚至会用到十二条屏的巨作,这也大大地推动了书画贸易的兴盛。

明清建筑中的装饰性书法的观看模式,也由以前的书案上的近观转移到了厅堂或是庭院中的远观,对书法作品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字要写大,在技法要求上也逐渐由细节转移到气象。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有巨大的跃迁,这种书法风格演变的内在规律,一直影响到当今书坛。清代的傅山、刘墉、邓石如、伊秉绶等,都以榜书著称,到了清末民初,善书大幅对联作品的大家更是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四对联的文学地位与学习对联的意义

对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很低。著名学者程千帆在《关于对联》一文中说:“对联本应该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知为什么,却被我们的文史学家们一致同意将它开除了。这恐怕是文艺界应当平反的错案之一。”但在筆者看来,这种现象亦属正常。

唐代以后,对联的创作规律几乎完全脱胎于诗词古文,而对联创作者几乎没有不深谙诗文者,甚至可以说,对联只是他们创造一篇完整文学作品过程当中的一小步骤,并无甚值得炫耀之处。

而当下我们学习对联又有什么意义呢?

1.对联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化的反映,优秀的对联作品能够真实地再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2.与诗文相比,对联言简意赅,醒目警世,与书法相映照,有很好的可视性,特别容易聚焦,故传播性高,且具有环境美化的作用。

3.对联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是炎黄子孙不可擅忘的优秀文化。

4.对联更是进入到古代文学学习的较好途径,古文、诗词、训诂均可自此入手。

明清大户人家厅堂的书画布局

这张图还算典型,由于画幅所限,条屏看不见,条屏往往悬挂于客座的后方墙壁。

猜你喜欢
桃符门神对联
门神想吃立夏饭
清代宫廷门神述略
元日
巧出对联
元日
桃符的传说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门神年画展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