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名臣傅巽述论

2019-03-07 12:08安朝辉
西部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安曹操

安朝辉

摘要:傅巽是汉魏之际北地傅氏家族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建安时期有影响的作家。此人拥护、归顺曹操集 团是出于政治前途与保家、保族的考量,体现权谋机变的特征。此外他还善于品鉴人物,个人的见识不凡。傅巽 在文学创作方面颇有成就,《槐树赋》反映建安时期文士同题共作的风气,《蚊赋》对于建安时期动物赋题材 有所开拓,《七诲》在“七体”演变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探讨傅巽及其文学创作,可以把握汉魏之际士人的政 治动向及复杂心态,也有助于拓宽建安文学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汉魏之际;傅巽;政治;辞赋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86-05

傅巽是“北地灵州”人(一说为“北地泥阳”),生 于东汉末年,“(魏明帝)太和中卒”[1]214,其事迹在《后 汉书》《三国志》等史料中有零星的记载,又留有别集《傅 巽集》。他是汉魏时期北地傅氏家族成员,又是一位著名 的政治人物,在建安文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兹论析傅巽 为人及文学创作,以求认识其在汉魏之际政治业绩,同时 可以拓展建安作家方面的研究。

一、拥立曹魏,机巧权变

北地傅氏家族的开创者是西汉傅介子,汉晋时期分 为较大的两支,其中傅燮一支包括傅玄、傅咸等人物,而 傅睿一支包括傅巽、傅嘏等人,傅睿之子有傅巽、傅充(一 作允),傅允有子傅嘏、傅松①。《三国志·魏书·傅嘏传》(卷 二十一)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嘏祖父睿,代郡太守。 父充(一作允),黄门侍郎。”[1]623  傅巽之父傅睿曾任代 郡太守,傅巽之弟傅允(一作充)曾任黄门侍郎,一为地 方长官,一为皇帝近臣,可见官位颇为显赫。傅巽生活在 这样的官僚家庭,从小当是接受较好的教育,年轻时就参 与朝廷政务,表现出不凡的才能。据《三国志·魏书·刘 表传》(卷六)裴松之注引《傅子》记载,“辟公府,拜 尚书郎。”[1]214  汉魏时期傅巽与曹操政治集团关系密切, 根据其行事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劝降刘琮,为曹操夺取荆州立下大功。东汉末 期天下大乱,傅巽离开中原远赴荆州,刺史刘表治理有 方,又喜欢招揽人才,于是荆州成为天下士人的理想去 处。《后汉书·刘表传》记载:“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 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2]2421  荆州汇集了一批才 华卓越之士,如王粲、邯郸淳、杜夔、祢衡、宋忠、裴潜等,形成了荆州文人集团,文治大兴。傅巽在刘表麾下任职, 当与不少文人有所交往,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建安十三 年曹操率军征讨荆州,适逢刘表病死,少子刘琮继位,《后 汉书·刘表传》(卷七十四下)记载东曹掾傅巽劝说刘琮 之语: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执。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 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 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师之锋,必亡之道也 [2]2424。

傅巽力劝刘琮归顺曹操,从逆顺、强弱等方面剖析双 方形势,认为曹操代表大汉正统,况且实力强大,刘备也 无济于事,所以用武力对抗曹操必然失败。傅巽的说法 有理有据,对于刘琮投降曹操具有推动作用,其劝降之 语被录入《艺文类聚》(卷二十五)、《资治通鉴》(卷 六十五)等,成为游说之辞典范。此外,建安作家王粲因 汉末动乱流落荆州,也奉劝刘琮归正。《三国志·魏书·王 粲传》(卷二十一)记载:“(刘)表卒。粲劝表子(刘)琮, 令归太祖。”[1]598 傅巽、王粲等人出身于北方大族,极力 主张刘琮归顺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一,曹操毕竟维護汉 王朝,又为一代明主,荆州文士在中原朝廷中可以更好施 展个人才华,谋求远大的政治前途。其二,他们了解当时 对峙双方的实情,刘琮懦弱无能,凭借荆州一隅不可能抵 挡强大的曹操军队,归降是顺应大势。其三,他们本为中 原人士,眷恋故土之情浓烈,归顺就可以重返故土,这也 是人之常情所促使。傅巽因为劝降刘琮而立下大功,“赐 爵关内侯”[1]214,由此依附曹操集团。

二是劝进曹操受封魏公,拥护曹丕称帝,个人政治态 度鲜明。建安年间,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等割据势力,功勋卓著,朝廷拟封为“魏公”,就有一大批官员极力促 成此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一)裴松之注引《魏 书》曰:于是中军师王凌、谢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 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 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傅巽,祭酒 王选、袁涣、王朗……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1]40

傅巽与王粲同为“关内侯”,与众人一起“劝进”曹 公,我们要注意材料中人物官位排列次序。“中军师王 凌”为曹操重要属官,还有“前军师”“左军师”“右军师” 也如此,“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为曹操重要幕僚,傅 巽之后“祭酒王选”等仍为曹操麾下官员。由此推知, 傅巽当是曹操的高级幕僚,担任较为重要职位。后来曹 操晋封为魏王,傅巽的政治态度也一如既往。汉献帝将 帝位禅让于曹丕之时,傅巽与众位大臣又劝谏曹丕顺天 应人。《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卷二)裴松之注引《献 帝传》曰:“于是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 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 等奏。”[1]65  大臣辛毗等人奏请曹丕遵循禅让礼制而即位, 散骑常侍傅巽参与此项活动。傅山《傅史》论道:“瞒死 而眷眷劝进,奴态不尽。”[3]220  傅巽本为大汉臣子,却和 众官拥立曹丕为帝,“奴态不尽”表明其政治节操有所 缺失。汉魏易代之际,许多士人未能效忠于大汉,传统君 臣伦常受到挑战,值得人们深思。曹丕代汉的正义性值 得怀疑,当时就有一些人表示不满、抗议,体现对大汉王 朝的拳拳忠心,这与傅巽一类人的行为形成对照。《三国 志·魏书·苏则传》(卷十六)记载:

苏则忠于大汉相比,傅巽心倾曹魏、善于权变的特色更为 明显。汉魏之际,在曹操、曹丕父子当政时期,傅巽机智 善变,长于处理多种事务,担任散骑常侍、尚书、侍中等要 职,颇为称职。李昉《太平御览》(卷三百二十二)所引《傅 巽别传》曹丕之语曰“:巽,吾腹心臣也,不妨与其筹算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4]1481“腹心臣”一词可见曹丕 对傅巽评价甚高,显示其在曹魏朝廷中的政治地位。

二、推贤辨奸,见识高远

首先,傅巽善于识别当时人才,并且预测其政治前 途,这在荆州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傅巽曾担任荆州少主 刘琮的“东曹掾”,这一职务执掌官吏选举迁除,与鉴别 人才相关。《三国志·魏书·毛玠传》(卷十二)云:“太祖(曹操)为司空、丞相,(毛)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 选举。”[1]375 毛玠这一职务正在于“典选举”。《三国志·魏 书·刘表传》(卷六)裴松之注引《傅子》曰:

巽在荆州,目庞统为半英雄,证裴潜终以清行显; 统遂附刘备,见待次于诸葛亮,潜位至尚书令,并有名 德。[1]214

傅巽品评荆州地区的人才,将庞统视为“半英雄”。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卷三十七)裴松之注引《襄 阳记》中庞德公之语:“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 雏。”[1]953“凤雏”是庞德公对庞统赞誉之词,却不如傅 巽“半英雄”之语准确,这既突出庞统的才能,又预示 此人的悲剧命运。庞统后来归附刘备集团,其地位不如 诸葛亮那样显赫,又在跟随刘备入蜀途中英年早逝,平生 壮志难酬。“半英雄”指代庞统,遂成为一个典故,这得 益于傅巽的评语。清代王士祯《咏史小乐府二十四首》初,(苏)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 (其十五)云:“昔哉雒城战,失此半英雄。”[5]498  王氏咏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苏)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 “吾应天受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 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曰:“不谓卿也。”于是乃 止。[1]492

曹丕称帝时,其弟曹植与大臣苏则都为汉朝皇帝发 丧痛哭,这在当时并不多见,他们可能误以为汉帝已经亡 故。曹植大概怨恨自己曾经失宠于父亲而失去王太子尊 位,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前途未卜,当然哀悼汉朝覆亡也 是重要的原因。苏则刚直不阿、才能卓越,在陇右地区建 立奇勋,他“悲哭”是出于旧臣对汉室的眷恋,也借此发 泄对“代汉”的不满情绪。魏文帝“受禅”却有“哭 者”,这次问话的重点实际指向曹植,他特别忌恨曹植的 出格行为,苏则却准备据理争辩,傅巽富有心机,能够揣 测圣意,巧妙地制止他发言,化解了潜在的危机。与曹植、叹庞统的不幸遭遇,寓含作者个人复杂的人生体验。我 们再看傅巽在荆州对裴潜的品鉴,他认为裴氏“以清行 显”,颇有见地。裴潜品行端正,更具有实际才干,汉魏之 际任兖州刺史、河南尹、尚书令等要职,成为当时才俊,后 人裴秀、裴頠等也为名士。《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卷 二十三)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每之官,不将妻子。 妻子贫乏,织藜芘以自供。”[1]673  裴潜做官时让家人自谋 生计,可见其清正廉俭一面。《金楼子·终制篇》(第二卷) 引用裴潜遗令曰:“墓中唯置一座,瓦器数枚。”[6]28  裴潜 临终要求薄葬,体现崇尚节俭的品质。傅巽个人的理想 追求与裴潜“清行”是相通的。傅氏《奢俭论》写道:“丰 狐以赤色祸身,翡翠孔雀,亦災斯文。”[7]1247  文中借助“丰 狐”“孔雀”祸患,表明反对奢侈的思想。又他的《笔铭》 云:“德兴之著,惟道是扬。”[7]1247  语句中流露推重道德品质的倾向,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傅巽的为人处事原则。 其次,傅巽还能够辨明奸邪,以规避不可测之祸,这一点实属不易。如在东汉末魏讽事件方面,这种能力得 到证实。《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卷六)裴松之注引《傅 子》曰:“及在魏朝,魏讽以才智闻,巽谓之必反,卒如其 言。”[1]214  曹操当政时期,傅巽对大才子魏讽不以为然, 预知其“必反”,确实富有先见之明。关于魏讽,《三国 志·魏书·武帝纪》(卷一)裴松之注引《世语》云:

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 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告 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1]52。

这则材料记载建安年间魏讽反叛的基本事实,魏讽 受到重臣钟繇宠信,却因谋反未遂而被杀,许多人因此受 到牵连。傅巽大概熟知其为人,才可能有如此看法,当时 预言魏讽的结局还有其他一些人。《晋书·郑袤传》(卷 四十四)云:“袤同郡任览与(魏讽)结交。袤以讽奸雄, 终必为祸,劝览远之。”[8]1249 郑袤告诫任览远离“奸雄” 魏讽,郑氏因识鉴过人而受到称赞。此外,傅巽之侄傅嘏 也善于识别奸人。《三国志·魏书·傅嘏传》(卷二十一) 载道:

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 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 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1]624

曹魏正始时期,何晏授任吏部尚书,傅嘏认为此人好 名、好利,浮华而奸诈,最终会祸害国家,后来何晏果然死 于司马氏集团之手。傅巽与其侄傅嘏均未被当时士人表 面上盛名所迷惑,长于辨奸,显示较强的预见能力,值得 肯定。

傅巽具有识鉴人物的才能,大致受到以下两方面因 素的影响。一是汉代“清议”风气盛行。汉代实行察举制, 分为秀才、孝廉、贤良等名目,因而重视品评人物品德、才 学等。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专权,朝政日益混乱,政治斗 争异常激烈,正直而富有才学的士人纷纷议论朝政,评论 人物,“清议”之风甚浓。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云:“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 清议,终身不齿。”[9]764  顾氏指出汉代“清议”在官吏选 拔中的重要作用。当代学者陈寅恪说:“东汉清议的要旨 为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的品题。”[10]44  刘义庆《世说新 语》有“识鉴”“品藻”等类别,记载汉魏时期士人褒贬 人物的语言片段,正是反映了这种风气。二是北地傅氏 家族成员重视、长于品鉴人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裴松之注引《傅子》录入傅燮之子傅幹之语:“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 相。”[1]883 这对刘备、诸葛亮给予高度评价。傅幹之子傅 玄的著作《傅子》就包含《举贤》《授职》《通志》《重 爵禄》等篇目,在选拔、任用、奖惩官员方面发表有益的 见解,表明个人的人才观。就傅巽家族而言,其父傅睿任 职代郡太守,当是具有政治才干,我们推测大致不乏甄别 人才方面的能力,傅巽当是从小耳濡目染。傅巽之侄傅 嘏也对选拔任用人才颇有研究,《三国志·魏书·傅嘏传》(卷二十一)记载:“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法,事下三府。 嘏难劭论曰。”[1]622 傅嘏对刘劭“考课法”表示异议,说 明确实有个人的思考。汉魏时期北地傅氏家族风尚对傅 巽鉴别人才不无影响。

三、博洽能文,饮誉文坛

傅巽与建安之杰曹植(公元 192—232 年)为同时 代人,我们可以将他列入建安作家的行列。据《隋书·经 籍志四》(卷三十五)记载:“(魏)尚书《傅巽集》二卷, 录一卷亡。”[11]1059《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等提及《傅巽集》。傅巽作品现在仅存论、铭、赋等,其中 存世的辞赋三篇。《隋书·经籍志四》(卷三十五)云:“傅 巽注《二京赋》二卷。”[11]1083 看来傅巽曾为张衡《二京 赋》作注。当代学者踪凡认为,东汉赋注包括注音、辨字、 释词、解句、揭示写法等方面 [12]。傅巽注《二京赋》需 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如熟悉文字、音韵、训诂,文学 方面功夫也不可或缺,这些对其辞赋创作有所裨益。以 下我们分析一下傅巽的辞赋成就。

第一类是大赋《七诲》。清代严可均所编《全上古 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三十五)收入傅 巽大赋《七诲》一些残句,罗国威所整理《日藏弘仁本〈文 馆词林〉校证》(卷四一四)中此赋篇幅明显加长,可惜 仍然不够完整。《七诲》仿效汉代枚乘《七发》而作,可 以归入“七体”类。《傅玄《七谟序》云:

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 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 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 [7]1723。

汉魏之际还有曹植《七启》、杨修《七训》等作品, 傅玄称傅巽等为“大魏英贤”,认为给当时文坛吹来一股“清风”。关于“七体”,熊良智认为:“内容上设七事以 劝说,前六事铺排渲染,第七事终结全篇,结出主旨。”[13] 汉魏时期“七体”主要有问疾探病类、招隐招贤类二类, 如枚乘《七发》、崔琦《七蠲》等属于第一类,傅毅《七 激》、曹植《七启》、王粲《七释》等属于第二类,傅巽《七 诲》也归入此类。赋中虚拟了“安有公子”和“其母先生”二人,“其母先生”愤世嫉俗,隐居山林,“安有公子” 入山开导、劝诫好友“立德行仁”,希望他能够求取“荣 名”,效力于朝廷。赋中“安有公子”从宫馆园林、美味 珍馐、野外狩猎等方面描写人事,起到引导、启发之功效, 可惜因佚失已经无法窥见本赋全貌。傅巽《七诲》流露 出礼赞、拥戴大魏的思想倾向,这与作者孜孜求取名位思 想是一致的,反映了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愿望。本赋中 “安有公子”与“其母先生”对话构成全篇,铺写种种人 间生活享受,极尽夸饰之能事,用词繁富,体现作者的写 作技巧。兹列举其中片段略析:

肥豢正肩、白肤盈尺、豹胎熊蹯,肌懦节沫。双鸡合 蒸,羔膂肠胎,飞鸭伏鹑,或炰或炙。秋蝇双服。合成五 黄、参案方丈,不可胜尝、乃有河汉鲜鲂,鸿波巨鲤。扈人 执俎,吴刀应齿,割切纤丽,分皮截理。尔乃遐方殊果,兼 有备物,蒲陶苑李,齐梬燕栗。恒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 茶子。西极石蜜,东海玄鳆、陇都白榛,殊目万里,共成一 珍。[14]140

所選片段用四言句式,铺叙世间种类多样的美味佳肴。先罗列“肥豢”“熊蹯”“双鸡”等肉类,又有水果 如“蒲陶”“黄梨”“朱橘”等,还有“茶子”“石蜜”“白 榛”等奇物异品。它们来源地域广、品种多样,其中一些 物品引起后人的特别注意。唐代陆羽所著茶书《茶经》(七之事)中就征引《七诲》“南中茶子”证明“南中” 地区出产茶叶 [15]46,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引用《七诲》 “巫山朱橘”谈蜀地物产 [16]。当代学者季羡林《中印文 化关系史论文集》(前言)以《七诲》中“西极石蜜” 为例,从历史角度阐释中国、印度之间在制糖方面的交流[17]191。可见《七诲》中资料较为丰富,具有一定文化价值。

就“七体”这种体裁发展历程而言,傅巽的《七诲》不 可忽略。

第二类是咏物小赋。傅巽《槐树赋》写植物,槐树昌殿”中槐树,同时王粲也奉命创作同题之赋。此外曹 植《槐树赋》写道“冯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7]1129, 其中也提到“文昌殿”。刘知渐《建安文学编年史》、俞 绍初《建安七子集》认为,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 曹丕、曹植、王粲等在邺城作咏“槐树”之赋②。傅巽《槐 树赋》也应写于同一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卷 一)记载,曹操于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征讨孙权, 四月返回大本营邺城,五月天子册封为魏公,至建安十九 年(公元 214 年)秋七月又离开邺城去讨伐南方的孙权。 上文我们提到建安十八年傅巽与王粲同为“关内侯”,而 且属于曹操属下僚佐群体,二人都劝进曹操接受“魏公” 封号,建安十九年夏天傅巽应该仍然在邺城,如果他要跟 随曹操出征,那么就在秋七月才离开。这段时间傅巽与 曹丕、王粲等人完全有可能在邺城同作槐树之赋。建安 时期邺下文人集团采用同题赋诗作文成为一种风尚,促 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胡大雷《中古文人集团》指出: “共同进行文学活动这件事本身,是文学集团的全部目的 所在。”[19]1 邺下文人集团往往围绕同一个题目进行集体 创作,切磋技艺,竞技逞奇,展现个人的才华。如曹丕、陈 琳等作《柳赋》,再如徐干、应玚等作《西征赋》。傅巽《槐 树赋》折射建安时期文士同题共作的风气,这篇作品具 有一定意义。

傅巽还有一篇咏动物赋《蚊赋》,其文如下:

水与草其渐茹,育兹孽而蚊。咮锐于秋毫,刺锯利 于芒锥。无胎卵而化孕生,博物翼而能飞。肇孟夏以明 起,迄季秋而不衰。众繁炽而无数,动群声而成雷。肆 惨毒于有生,乃飧肤体以疗饥。妨农功于南亩,废女工 于杼机。[7]1247

这篇赋叙写蚊虫春夏之际生长,刻绘外形,交代生活习性,后面“飧肤体”“妨农功”“废女工”写蚊虫对人 造成的危害。此赋运用写实手法咏蚊,实则大有深意,为落叶乔木,中国北方较为常见,魏晋文人多加以歌咏。  “动群声而成雷”化用《汉书·中山靖王传》(卷五十三)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三十五)录有《槐树赋》:“华 叶扶疏,参林萧榝。松萝寄生,绵连标末。延袤千亩,蓊 郁晻蔼。”[7]1247  此赋仅存数句,描写槐树枝叶茂盛,突出 高大、葱绿、绵延,点面结合,充满无限的生机。文中当是 写夏日的景象,仅就残留部分分析,仍然可以体察作者的 某些艺术技巧。建安时期,以槐树为题而作赋者还有王 粲、曹丕、曹植等,曹丕《槐赋序》云:

文昌殿中槐树,盛暑之时,余数游其下,美而赋之;王 粲直登贤门,小阁外亦有槐树,乃就使赋焉。[18]1518

曹丕赋序指明了盛夏之时写作,描写对象为邺城“文“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20]2423 之语,这是对常进谗言的 奸邪小人表示担忧、憎恶。傅巽此赋借助蚊虫批判奸佞 小人,暗示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曲折表达个人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于浴贤认为傅巽《蚊赋》是对“丑类的鞭 挞”[21]358,这是有道理的。建安时期赋家多选取那些有 用的、遭受不幸的动物为题材,如祢衡《鹦鹉赋》、应瑒《愍骥赋》等,描写物态、物性,从正面赞美其品行,哀叹 其坎坷遭遇,作品含蕴不尽。傅巽这篇赋与曹植《蝙蝠 赋》《鹞雀赋》相似,都写丑恶的动物,暗喻黑暗、强横、 狡诈的恶势力,比兴寄托,意味深长。傅巽《蚊赋》选取微小、邪恶的对象,以“审丑”为主,因而在题材方面具 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四、结语

傅巽是北地傅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在荆州时曾经劝 降刘琮,归顺曹操集团,后来又支持曹操受封魏公,拥护 曹丕代汉,担任曹魏侍中等要职。处于汉魏之际时局动 荡、政权更迭时期,傅巽能够认清当时政治大势,善于权 谋机变,归附曹氏阵营,虽然有失士人节操,但是也是出 于政治前途与保家、保族的考量,这是一位有争议的人 物。在鉴别人才方面,傅巽才能突出,推贤辨奸,表现个 人的识见能力,这是由汉魏时期“清议”盛行、北地傅氏 家族“品评人物”风气等因素决定。傅巽又是建安时 期有知名度的文人,作品现存不多,在辞赋方面有一定影 响。《槐树赋》反映建安时期文士同题共作的风气,《蚊 赋》对于建安时期动物赋题材有所开拓,《七诲》在“七 体”演变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傅巽是一位值得探 讨的历史人物。

注   释:

①北地傅氏家族情況可以参照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后附 宋人汪藻《叙录》中《北地傅氏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第 881 至 885 页)。又可参考欧阳修、宋祁撰《新 唐书》卷七十四《宰相世系表四》(上)(中华书局,1975 年,第  3154-3155 页)。

②刘知渐观点见于刘知渐《建安文学编年史》(“正编”部分, 重庆出版社,1985 年,第 46 页),俞绍初观点见于俞绍初《建 安七子集》附录四“建安七子年谱”,(中华书局,2005 年, 第 447 页)。

参考文献:

[1]( 晋 ) 陈寿 . 三国志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9.

[2]( 宋 ) 范晔 . 后汉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5.

[3]( 明 ) 傅山 . 霜红龛文 [M]. 长沙 : 岳麓书社 ,1986.

[4]( 宋 ) 李昉等 . 太平御览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0.

[5] 李毓芙等 . 渔洋精华录集释 ( 上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999.

[6]( 梁 ) 梁元帝 . 金楼子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5.

[7]( 清 ) 严可均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M]. 北京 : 中华 书局 ,1958.

[8]( 唐 ) 房玄龄等 . 晋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4.

[9]( 清 ) 黄汝成 . 日知录集释 ( 中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06.

[10] 万绳楠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M]. 合肥 : 黄山书 社 ,2000.

[11]( 唐 ) 魏征、令狐德棻 . 隋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3.

[12] 踪凡 . 东汉赋注考 [J]. 文学遗产 ,2015(2).

[13] 熊良智 .“七体”文三说 [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002(9).

[14] 罗国威 .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 [M]. 北京 : 中华书 局 ,2001.

[15] 沈冬梅 .《茶經》校注 [M].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6] 曹学佺 . 蜀中广记 [M].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电子版 ( 史部 ,地理 ).

[17] 季羡林 . 季羡林文集 ( 第四卷 )[M]. 南昌 : 江西教育出版 社 ,1996.

[18]( 唐 ) 欧阳询 . 艺文类聚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19] 胡大雷 . 中古文人集团 [M].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0]( 汉 ) 班固 . 汉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2.

[21] 于浴贤 . 六朝赋述论 ( 第九章 )[M]. 保定 : 河北大学出版 社 ,1999.

猜你喜欢
建安曹操
建安区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
建安颂文沿承与新变论略
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与运载火箭对接后合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