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题材舞剧《传丝公主》的审美体现

2019-03-07 12:08谭雅琪
西部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舞剧公主戏剧

谭雅琪

摘要:西安演艺集团推出的大型舞剧《传丝公主》,以一波三折的感人剧情、精美绝伦的服饰舞蹈、恢弘大气 的盛唐气韵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其矛盾冲突的设置、舞蹈语言与音乐的选择、大唐气韵的视角展现以 及由此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剧也存在些许不足,表现在某些重要人物 的失语和一些细节的突兀。

关键词:丝路;舞剧;“和合”精神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105-04

一、“真”与“虚”皆为真

丝路历史源远流长,丝路范围纵横千里,可以说有关 丝路的故事说不完,传奇道不尽。传说和史实虽虚实难 辨,但可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源头,舞剧作为抽象与具 象并重的艺术创作,更是搭建了多元文化碰撞下絲路风 情的展示窗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故事虽属 虚构,但编剧则结合隋唐史实,在真实历史中挖掘其人物 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反观《传丝公主》,该剧具有 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可以在历史记载中得到溯源和考释。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二》曾记载一则桑丝东传的故 事:“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 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 ( 于阗 ) 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 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 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 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惟王 女帽不敢以验。遂入瞿萨旦那国,止麻射僧伽蓝故地,方 备仪礼,奉迎入宫,以桑种留于此地。”

此外,大英博物馆也有《传丝公主》木版画,两者结 合实则就是《传丝公主》的故事梗概。史实多以国之大 事记载,珍贵历史遗产也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地下 之实物与书中之遗文相互释证,其中联姻邦交、传丝省亲 等舞段的展现,背景宏阔,缔连古今。因此《传丝公主》 整体风格便透露出泱泱大国的风骨和气魄,其真实性也 更具历史凭据。

其故事框架为“真”,戏剧节点则有“虚”,《传丝公 主》编剧黎琦在剧情上将宁母、明娃与宁儿、小波多力设 立成对立面,实则也暗喻着闭塞与开放、私情与家国间的 矛盾冲突。将公主外嫁时士兵无法搜查改为公主兄长发现公主私藏蚕种,震惊之余,陷入亲情大义的两难境地, 最终在唐皇宣召下毅然放行,兄妹心系大义,促使两国打 开丝路文化政治交流的桥梁。此外还有探访桑园、皇宫 赛绢的场景,唐风开放,兼容并包,这些无不是依托于简 短史料下的合理虚构和想象。“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它 又有一定的历史真实。”[1] 无论是《传丝公主》中的史 料依托还是叙事节点中的合理虚构,其最终指向都归为 真。其故事为真,其故事内核所阐发的情也为真,史料为 戏剧节点提供可信价值,戏剧节点所诱发的感动使冰冷 的历史有了温度。无论是舞剧中浪漫的爱情、感人的亲 情、还是兼容并包的家国情,情至深处便是一种真实,而 这一部分笔者将在下面章节做以论述。总而言之,“真” 与“虚”皆为真,《传丝公主》以蚕丝东传寓意着睦邻 友好的交流情、共同发展的合作情,在虚幻与真实的取舍 中达到了艺术平衡。

二、戏剧结构评析

(一)矛盾冲突中的情到深处

“结构舞剧对故事要素的重心落在何处,会导致舞剧 叙述方法的差异并最终导致舞剧结构形态的差异。”[2] 戏剧中可以没有舞蹈,但舞剧中不可缺少戏剧,戏剧冲突 在舞剧中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戏剧中的情节也都应以 “兴趣”为内质,《传丝公主》基于史实,在“轻叙事、重 抒情”的舞剧中也体现出其叙事性和传奇性。全剧按照 传统戏剧结构的序幕、一二三四幕、尾声的设计,将一个 蚕丝东传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序幕中以小波多力王子身肩父命,为寻蚕丝出使唐 朝。在序幕开篇中便将“桑蚕”这一戏核道具大方呈现 于观众面前,为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一波三折传丝经历埋 下了伏笔。

第一幕中在驼铃声中王子来到大唐,王子惊叹于大唐的兼容并包和盛世气象,剧情在此便插入罗曼迪克式 的英雄救美:唐室宗亲宁儿在闹市间遭遇泼皮调戏,王子 见状挺身而出,两人由此一见钟情,为接下来王子求唐皇 恩赐宁儿为妻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从序幕到第一幕,一则求丝,二则求亲,两者 皆是全剧中产生矛盾冲突的戏剧节点。儿女私情与家国 情通过这两个事件彼此交织并进,形成了全剧中的高潮, 第一幕同时也牵出宁母、明娃两位人物角色,这两位人物 无论在求丝还是在求亲中都扮演着推动剧情、凸显冲突 的作用。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四幕和尾声的内容便可想 而知,求丝与求亲这两个“设禁”如何得以“解禁”。

第二幕中京城赛绢,王子恳请唐皇赐婚,唐皇应允并 奉宁儿为和亲公主。宁儿之兄御前侍卫明娃加以阻拦, 唐皇恼怒并贬其至边关。

第三幕多以展现宁儿与小波多力王子的情感升华过 程,两人夜访桑园遭到宁母斥责,与第二幕相结合便能看 出这两幕已然将爱情与亲情、爱情与大义的矛盾对立并 置于剧情中。明娃贬斥,宁母阻拦,双方一番纠结后最终 以宁母将蚕种藏入凤冠得以将矛盾缓和,求丝与求亲的 戏剧冲突似乎在此处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缓和并不代 表矛盾得到解决,宁母的支持同时也为第四幕中明娃的 抉择增添了一份矛盾与纠结。可以说,第三幕在整个剧 情中是引导剧情走向的拐点和过渡段,一方面将矛盾冲 突展现于观众面前,另一方面也引导着戏剧冲突走向最 高潮。

第四幕便是讲述两人出使西域边关,此刻宁儿在边 关与明娃相遇,兄妹既是相遇也是分离,私带蚕种本是违 规。明娃饱受亲人离去和国家利益的煎熬,最终在唐皇 一纸诏书的解围下使戏剧冲突得以化解,由此,求丝和求 亲的道路才彻底得以通畅。

尾声则以两人长安省亲、福泽后代的故事为结束。 泱泱大国的形象跃然舞台之上,“无盛唐,不传丝”的主 题得以升华和阐释。

综观《传丝公主》的戏剧结构,章节间的线索和联 系清晰明了,双重矛盾冲突并置并交替推进,在每幕间都 会有所涉及,或推进,或缓和,最终在矛盾最高潮处将戏 剧张力展现到最大化,“开端是抓住兴趣,发展是增加兴 趣,高潮是提升兴趣,结局是满足兴趣。”该剧始终都引 导着观众去感受每幕中的“兴趣”;除此之外,冲突之下 的“情”也得到最大化,这些“情”中无论是真挚的爱情, 还是难舍的亲情;无论是为爱传丝的宁儿,还是莽撞大义 的明娃,不同立场下的情都深刻而叫人感动,在矛盾和解下所有的情最终重合和汇流,达到了全剧通篇都有一种 情自心生、感人至深的效果。

(二)人物动机的合理性与人物形象的“失语化”

尽管《传丝公主》的剧情设置有可取之处,但笔者 同时也发现部分细节还可以进行优化和调整。

首先是第二幕中明娃恳请唐皇收回赐婚的举动,尽 管通观全剧可看出编剧有意将明娃设置成一个鲁莽的 “阻拦者”,但第二幕之前明娃仅仅在宁儿与王子见面时 稍加阻拦便无下文,从第一幕至第二幕明娃的举动显然 有些过于鲁莽和突兀,这里的突兀一是体现在明娃在唐 皇面前当即做出违抗举动,是否可以用一种更加迂回缓 和并符合当时所处环境的恰当方式来表达反对呢?二则 是尽管众所周知桑蚕“秘而不赐”一直是古代所秉持的 规矩,但于剧情中关于“秘而不赐”并没有着重体现,因 此观众便容易产生疑惑:即明娃为何如此强烈地去反对 两人婚约及传丝这件事?因此笔者认为,人物行动的合 理性要基于故事矛盾的层层递进和历史背景交代,正是 因为“毋令桑蚕种外出”的禁令才凸显明娃万般阻挠的 诱因以及传丝的艰难与价值,因此在剧情中关于传丝难 的描写应占据一定比例。

其次是第二幕中小波多力王子的“失语”状态,事 实上全剧中王子的角色定位都存在些许偏移,即戏份与 其角色定位呈现不很平衡的状态。小波多力王子从序幕 就以确定了访唐目的:即打开通道,为求丝传。第二幕中 以藏丝为戏核,更多则是宁儿与宁母的矛盾冲突,王子此 刻似乎忘记了访唐的目的和使命,在舞台上失去了话语 权变成了局外人。事实上,王子作为一个外邦者,在角色 上是应与唐皇所代表的本邦者处于对等位置,为体现丝 路文化与经济“和合”精神这种对等更应该得以渲染。 相较于其他角色,王子这个角色更应具有代表性和符号 化,但事实是首席男舞者在舞台上总体呈现出游离于矛 盾旋涡之外的模糊状态,矛盾的核心反而聚集在寧母、宁 儿和明娃身上,传丝一方的矛盾呈现白热化趋势,受赠一 方的主角身份发展反而变得缺失和空白。可见王子后来 的所作所为与序幕交代的使命任务出现了断裂和错位, 因此笔者认为,小波多力王子这一角色的戏份还需要增 加和调整。

三、舞台呈现分析

(一)舞蹈语言与音乐选择

比戏剧更具有诗化风格是舞剧的特点之一,在舞剧 中台词的空缺因灵动飘逸的肢体动作得以填补,因此更 具有抽象凝练、意蕴多元的特征。《传丝公主》立足于丝路与西安这两个地理空间坐标。该剧创作历经三年时 间,创作排练历时近一年。主创团队历时近两年研究文 献,奔赴陕西、甘肃、新疆实地调研;为贴合真实历史中的 纺丝重现,团队专程前往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以 及关中民俗馆学习、考察。在舞段设计中取李白“醉入 胡姬酒肆中”的胡姬舞;取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 的簪花舞;取唐代画家张萱《捣练图》中的捣练舞;取王 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凉武舞。

其中还有温婉可人的江南水袖舞、铿锵有力的边关 阵列舞、相应成趣的唐仕女软舞、热情轻盈的胡旋舞、端 庄气派的宫廷乐舞等。除此之外,剧幕中还多将生活情 趣延伸至舞蹈片段,西市打斗、恋人初识、市井叫卖、桑园 采桑、众女赛绢等以谐趣的群舞展现,由此演绎重现盛世 大唐的宏伟气魄和包罗万象。

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选择上,《传丝公主》 结合戏剧结构相对应来安排,独舞勾勒人物轮廓形象与 特征,双人舞多以抒情为主;三人舞则展现矛盾冲突;群 舞则烘托气氛,表现恢弘气象。剧中首席舞者与次要人 物都有独舞片段,小波多力王子的风流倜傥、宁儿的端庄 大气、明娃的鲁莽大义以及宁母的慈母情深都通过独舞 得以体现。王子与宁儿、宁儿与宁母的双人舞则侧重衬 托出爱情、亲情的感情递进直至升华。王子、宁儿与明娃 间的矛盾纠葛在由焦灼到平缓的三人舞中得以和解;从 第一幕至尾声中群舞多以展现具有仪式感的场景为主, 诸如长安闹市、桑园采桑、赛绢大会等,这里可以看出群 舞是有意去构建典型性与仪式感的情境,因此群舞在剧 中更像是动态背景,使观众的联想空间得以拓展。

由此可见,《传丝公主》的舞蹈语言与戏剧结构呈 现出相辅相成、彼此渗透,这种舞中有戏、戏中有舞的浑 然一体是舞剧可观性与故事性、写意性与写实性平衡的 要素之一。

在音乐选择上,《传丝公主》以“丝路沿线”与“盛 世长安”这两个地理维度为灵感源头,这其中选取唐代 大曲、雅乐、唐敦煌琵琶曲,特别是编钟元素的加入,使该 剧在整体音乐风格上紧扣主题,呈现出恢弘大气的历史 厚重感。

此外,民间音乐选取新疆地区的音调以及西安当地 的鼓乐、秦腔。特别是在第一幕中市井情景下的胡旋舞 片段,配合舞者快速跳动的舞形身段,选取了节奏律动性 极强的新疆异域音调;在赛绢片段中,以宫廷礼乐为主的 主体音调中插入了西安锣鼓乐的元素,当身形臃肿、手持 面具的赛绢队伍配合诙谐幽默的民间锣鼓乐登场时,趣味性与舞蹈性在舞台呈现达到了较好的统一。 笔者认为,该剧在音乐创作上贴近历史史实和地域特色,与舞蹈表演在风格上保持和谐一致,但在戏剧转折 和渲染感情、强化矛盾冲突上还可以有上升的空间。比 如明娃与王子的几次剑拔弩张都采用相似的曲调,是否 可以在音乐上做以微调,这样能更细腻地塑造出敌对双 方由冲突到和解的心理变化这一动态过程?再者是宁儿 独舞时的曲调,是否也可以更加丰富地勾勒出一个有情 有义的立体形象?音乐可以塑造人物形象,音乐的变化 更是可以延伸出人物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音 乐的选择上还可以有更多层次的挖掘。

(二)大唐气韵的视觉展现

《传丝公主》的视觉形象与舞台效果值得探究。舞 剧中宁儿作为一个大唐宗室仕女的形象,结合“传丝” 这一核心主题,在服饰上多采用灵动飘逸的襦裙,妆容秀 美端庄、灵动优雅。无论是待嫁前的衣着淡雅还是待嫁 时的艳丽华贵,整体都呈现出唐宗仕女的大气温婉和温 雅不俗。小波多力王子的服饰则采用西方芭蕾和西域头 饰元素,在妆容上突出面部特征的立体感和轮廓感,整体 衣着则以白与灰为主,塑造出一个俊美风流的异国王子 形象。哥哥明娃则以深色调的盔甲、长袍、长矛等作为性 格外显的道具,以飞扬的剑眉、点缀额间的赤红来塑造出 一个血气方刚的武将形象。此外,剧中的胡女、宁母以及 唐皇贵妃在服饰妆容上都具有极高的风格化和辨识度。 他们或窄袖长裤、眉眼妖娆;或宽袖长袍、雍容华贵。这 些都体现出编剧工作者严格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力求还原 的艺术追求。

舞美设计上《传丝公主》以大气简约为主,采用虚 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由于舞剧艺术形式的这种特性,这 就要求舞剧舞台空间环境具有较大宽泛性,无论风格样 式多么不同,设计者须在一个舞台空间中,合理巧妙地提 供不同层次的动作空间,而这种空间不但应利于肢体语 言的展现,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独舞、双人舞、群舞及场面 的组合空间调度和节奏变化,而且它的典型环境属性是 随着戏剧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3] 比如第二幕中的宫 廷赛绢的场景构建,在平面化舞台上采用透视聚焦的立 体式布景,斗拱、掌扇等道具建筑的组合,以“人”字形 的排阵布景面向观众,将视觉盲点降至最小化。虚拟影 像与实景建构的相结合,使得该剧的舞美空间呈现出多 层次、综合性特点。

四、传丝之路的“和合”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下应运而生的文化

作品,《传丝公主》主旨和风格也同样落在“开放与和平” 的主题上,从宏观来看,该剧的确存在着对当下文化大背 景的响应,但不应忽略的是,从微观来看其形式表达、艺 术诉求无不渗透着编剧导演对人文关怀的参照,其中最 突出的便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诠释。

“和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发源 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家崇尚“和合”,儒家孔 子学说中提到“和为贵,礼为用”“和而不同”;孟子学 说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老子学说中所提及的“萬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墨家学说提到的“兼相爱, 交相利”;尽管各家主张不一,但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出 发,阐释了“和”的为人为政之道,阐释了人与自然天地、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和合”文化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兼容并包、和谐共存 的开放状态,也代表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气度立场。 在《传丝公主》中“和合”一是体现在故事背景上,唐 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其包容开放的程度放 置当今也足以令人震撼;二则体现在个体间的相处之道 上,剧中角色间的矛盾得到和解,丝路在宁儿、明娃、小波 多力的努力下终被打通,异邦与本土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不同信仰在交织和碰撞下最终达到了和谐与平衡。

传丝之路的艰辛难以想象,正是有了盛唐为传丝提 供强大的背景支撑,而正是传丝这条道路的打通,也为盛唐的繁荣锦上添花。这种“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和 平共处理念跟当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是一致的, 可以说“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中 国传统价值的核心,时至今日也极具有价值性,而《传丝 公主》则很好地阐释了这种价值性。

总之,《传丝公主》作为一部丝路题材舞剧,其主题 立意、戏剧情节、舞蹈语言、音乐选择上都具有极高的艺 术欣赏价值,尽管在个别地方还有待上升的空间,但瑕不 掩瑜,《传丝公主》依旧不失为一部独具匠心的舞剧作品, 扩大了丝路文化影响力、传递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段文杰 . 真实的虚构——谈舞剧《丝路花雨》的一些历史 依据 [J]. 文艺研究 ,1980(2).

[2] 于平 . 舞剧创作的结构要素与结构形态 [J]. 浙江艺术职业 学院学报 ,2010(1).

[3] 韩春启 . 试论舞剧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 [J]. 北京舞蹈学院 学报 ,2003(3).

猜你喜欢
舞剧公主戏剧
百科全书舞剧
有趣的戏剧课
《辽史·公主表》补述
舞剧《瑞鹤图》剧照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