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作出部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其实,各地包括农资企业在内的一大批“急先锋”,已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既有乡村全域振兴的新实践、农旅融合兴产增收的新业态,也有市场化运作改良盐碱地的新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思路,《中国农资》特别推出三个典型案例与业内分享。
素有“中国苹果之都”美誉的栖霞,全市苹果栽培面积128万亩。苹果年产量22亿公斤,居全国县市之首,被指定为“全球驻华大使馆专用水果”。但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栖霞市的乡村振兴进程。
据山东省栖霞市市委书记陈兆宽介绍,为解决上述问题,栖霞市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闯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栖霞探索”——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的“村社合一”“村社联建”各类型的农村复合型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实现形式:
围绕“地谁来种”积极发展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村党支部宣传发动群众土地入股,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通过托管或合作的方式与龙头企业合作,村集体、农户、企业按股分红,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果园成方连片、农民抱团发展。如2017年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把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起来,合作社以托管或合作等方式,与产业园项目公司进行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2018年,栖霞市成立合作社共122个,流转土地3.5万亩,有力助推了产业园的创建。
围绕“资金筹集难”积极发展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解决现实中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亭口镇衣家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从群众用水难、行路难入手,组织全村群众以“原始股+创业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入社社员每人1个原始股,对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动的按劳计酬,按照男性120元/天、女性80元/天标准发放工票,工票满2000元转1个创业股,短短7个月就改变了“靠天吃饭”现状,创造出“人定胜天”的新奇迹。
围绕“资源资产资金集约利用”积极发展“三资”入股的合作社。镇街区牵头成立联合社,将各村“三资”等折价入股,统一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配到村集体。亭口镇依托农村现有水利设施发展水利联合社、经济开发区,整合村级场所发展光伏项目,实现了整建制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此外,栖霞市还积极探索出旅游、电商、生产基地等10多种发展模式。
近年来,由于栖霞苹果广受客商喜爱,当地果农收入明显增加。
目前,栖霞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市已发展323个,占全市的33.9%,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形成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促进文化振兴、加快生态振兴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栖霞探索”已在当地展现出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