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唐史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载深得皇上的器重,权势很大。有一天,他的一个父辈到京城,希望元载能给他安排一个官做,但元载觉得他的能力不能夠担任职务,但想办法让地方上关照一下这位父辈还是应该的。元载建议这个父辈回老家生活,并说已经准备好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带回家去找当地官员。
这个父辈就带着信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把信拆开了,结果发现这封信除了元载的签名以外,再没有一句话。他当时感觉自己被元载耍了,于是破口大骂起来。回到家以后,他把事情讲了出去,事情就传开了,当地官员听到了风声,连忙上门来,想看看元载的那封信,看过以后,确定了是元载的笔迹,当即表示想办法照顾元载这位父辈的生活,第二天,不光送来了钱财,还为他在衙门里谋了一个差事。而且此后多年,一直对他关照有加。
《庶斋老学丛谈》中也写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赵清献在北宋被称为“铁面御史”。赵清献没中进士时,乡里的大户陈某对他非常好,陈某赠送了一笔钱给他,他才能赴京应试。数年后,陈某的儿子因为人命案被关进了监狱,准备秋后问斩。陈某来到京城找赵清献,赵清献说:“你暂时住在书院里。”也没说答应帮他办这件事,却派亲信的仆人前往狱中给赵某的儿子送饭。掌管这件案子的官吏听说了,了解到了陈某和赵清献的关系,从轻发落了陈某的儿子。
元载和赵清献没有直接命令下属照顾自己的亲朋故旧,而是采用某种方式对下属进行暗示,下属对上司的意图心领神会。这种隐形的腐败,其实是最可怕的。
(摘自《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