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全寿命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探究

2019-03-06 12:45潘洪艳孙桦韩继红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1期

潘洪艳 孙桦 韩继红

摘要:绿色生态城区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规划建设到实施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阶段主体多、规划建设周期长、工程信息流海量协同管理难等问题。为保障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顺利实施,在总结多年绿色生态研究与项目经验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适宜技术的应用、高效有序的管理,形成了一套面向全寿命期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为其他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全寿命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9.01.015

2011年,全国开展第一批国家绿色生态城区的申报工作,推进了中新天津生态城、长沙梅溪湖新城、重庆悦来生态城等8个生态城试点。[1]2013年3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末期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启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工作。2017年7月31日,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 51255-2017)发布,全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绿色生态城区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规划建设到实施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阶段主体多、规划建设周期长、工程信息流海量协同管理难等问题。为保障绿色生态城区顺利建设实施,本文在总结多年绿色生态研究与项目经验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适宜技术的应用、高效有序的管理,形成了一套面向全寿命期的规划建设管控体系,为其他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一、面向全寿命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

根据城区规划建设特点,构建面向全寿命期规划建设管控体系,主要从建立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方法、形成绿色生态技术体系、制定管控模式及搭建运营管控信息平台等四方面推进。

(一)建立绿色生态规划方法

对应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生态理念、控制目标、控制策略融入规划体系中,结合用地、交通、建筑、能源、固废等生态控制要素目标,通过指标体系、专项规划及导则图则等形式进行有效规划落实,建立适宜于不同城乡规划体系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方法。

(二)形成绿色生态技术体系

针对建筑、能源、水资源等绿色技术要素,通过环境模拟、资源评估等生态诊断技术,形成因地制宜、功能导向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能源利用技术体系,研发设施韧性、智慧协同的海绵城市技术体系。

1.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通过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能耗监测等层面的零碳智慧建筑关键技术,形成场地引导、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健康环境指引的功能导向建筑适宜性技术,建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低碳运营等阶段的功能导向技术应用体系。[2]

2.能源利用技術体系

基于需求侧分析,实现基于负荷平准化的建筑群功能优化以及基于用能控制的建筑形态节能潜力优化,以供应侧分析为基础,建立目标导向的可再生能源规划边界条件以及建筑群集中供能系统应用边界条件,形成以需求侧为导向的能源利用技术体系。[3]

3.海绵城市技术体系

结合规划目标控制、不同场地设计等相关技术需求,建立了一套基于SWMM模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方法,研究开发建筑与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软件,软件能够实时根据输入的项目相关基础数据和低影响开发设计参数,得到项目的径流系数、设计降雨量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数据软件,形成一套海绵城市技术体系。[4]

(三)制定绿色生态建设管控模式

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实施,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低碳运营管理模式。本文提出可适用于一般绿色生态城区的低碳建设管理模式及管控体系,主要包括明确相关主体权责、制定管理策略、细化管理流程、发布政策文件、编制技术支撑文件和审查模板、实施过程管理、推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等几个部分。[5]按照该套管理模式及管理体系去实施,可以在现有行政审批流程不涵盖绿色生态指标的情况下,规范项目企业的开发建设行为,从而落实绿色生态建设的指标要求。

(四)搭建低碳智慧运管信息平台

随着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管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更加复杂,智慧技术与绿色生态的建设融合在一起,建立绿色低碳建设运营管控信息平台,形成低碳建设管控模式的可视化交互界面,实现清晰、直观、便捷的查阅与浏览功能,能够为城区的绿色生态建设推广提供更先进、更广泛的平台基础。[6]

二、上海某低碳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实践

该项目强调建筑与园区环境的可持续融合,以“智能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制定规划指标、形成技术体系、建立低碳管控与智慧平台,从全寿命期角度打造低碳智慧园区。

(一)规划指标

规划形成了低碳驱动、绿色营造、健康感知、智慧互通的低碳智慧园区目标体系,构建了4个目标层级,形成了12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

(二)技术体系

针对园区场地环境特点,形成了“低碳、绿色、健康、智慧”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应用如下:

低碳技术——减少园区碳排放,采用被动式建筑及高效设备设施,降低建筑用能需求,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利用非传统水源,采用再生混凝土和透水砖,以调蓄措施为主,下渗措施为辅,对建筑、道路、绿地等项目实施不同的控制手段;配备充电桩停车位,在既有和新建停车泊位增建充电设施。

绿色技术——新建建筑以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为目标,采用了立体绿化技术、下沉广场及采光技术、装配式技术、装修一体化技术等。绿色化改造既有建筑,采用外墙和屋面保温改造、屋顶绿化、建筑垂直绿化等技术措施,对园区内既有办公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健康技术——新建建筑以健康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为主,采用无障碍设计的连续绿道系统,串联园区主要功能节点和开放空间,构建连续的步行网络;园区景观结合海绵策略,将雨水与河道水用于部分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种植海绵型植物。

智慧技术——将BIM技术应用在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建筑拆除时(固废产生量评估);结合园区网络和通信线路现状,综合技术性、经济性等多种因素,设置园区中心机房,便于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内各单位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

(三)低碳管控及智慧平台

为保障低碳智慧园区目标实现,整个园区建设运行工作分部门、分阶段管理,以园区总体建设目标为导向,以指标体系为指引,进行园区的管理建设,打造“全寿命期一体化管理”的综合运营智慧平台,[7]实现空间、设施、消防、安防等综合智能化管理。

说明:本文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低碳智慧园区建设目标及共性技术研究》(15DZ1204601)的支撑文章。

参考文献:

刘琰.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现状与特征[J].建设科技,2013(16):31-35.

韩继红,张改景,潘洪艳,等.绿色建筑星级因子规划法的模型评估与创新实践——关于城市生态建设质量的一种新量化方式[J].上海城市管理,2015(5):43-46.

张改景,杨建荣.区域建筑能源高效利用规划方法研究[C]//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海口: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7:1523-1529.

邹寒,高月霞.基于既有数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模型拟合方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7(1):28-32.

孙明明.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生态建设管控策略剖析[J].上海城市发展,2016(6):47-50.

陈烈.一种低碳目标实现的智慧园区信息化架构设计[J].绿色建筑,2014(3):68-71.

汪再军,李露凡.基于BIM的既有建筑运维管理系统设计及实施研究[J].建筑经济,2017(1):92-95.

责任编辑:王 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