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9-03-06 14:50战超孟祥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手术

战超 孟祥涛

【摘要】目的: 分析组合式固定支架的方法在应对四肢创伤手术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内于门诊部、住院部被确诊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72例,使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定义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n=36)、定义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的患者为支架组(n=36),确保患者的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恢复效果进行对比,探索两组患者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对患者的恢复时间、总体恢复效果进行比对,发现支架组患者的恢复例数为34例(94.44%)优于常规组的恢复例数26例(72.22%),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拥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对于四肢创伤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发现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安全价值,对于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疗效显效,有待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手术;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应用;四肢创伤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241-01

引言:

创伤性骨折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受到外力或严重的暴力事故时,指骨的完整性发生中断的现象,同时在发生过程伴随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患者四肢的功能性受到损伤,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1]。因此,需要基于四肢创伤的手术中引入组合式外固定支架,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在该手术方法的实践下得到相应的改善,达到治疗的价值。文章通过在我院骨科门诊、住院部所接诊的72例被确诊为创伤性骨折的患者的护肤情况和恢复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其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探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内在我院骨科门诊、住院部被确诊为四肢创伤骨折的患者72例,以随机的模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6)和支架组(n=36)。常规组中,性别,24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年龄,最大35岁、最小16岁,均值年龄(23.93±1.13)岁。支护组中,性别,28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年龄,最大29岁、最小15岁,均值年龄(22.53±0.97)岁。其中,患者的身高、年龄、性别均不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主动参与研究探索患者,并排除具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组的手术方法

该组的操作模式参照传统的骨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1.2.2支护组的手术方法

该组患者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方法进行操作治疗,要求该组患者采用平卧的姿势,对其周围使用膜外麻醉的方法,然后使用X射线对局部进行观察。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①若患者的肿胀特别严重,需要对闭合创伤的患者采取牵引固定操作,并结合使用药物治疗。②若患者创伤部位属于开放骨折的病理时,需要对其创面表面清理,同时对局部创面进行麻醉[2],环切创面周围坏死的组织,并使用尖刀片创造直径为1厘米的切口,最后将套针推入骨组织外表。同时,推入至骨侧中央时需要取出推入的套针,并在骨表面进行轻敲操作,将其固定于表面组织上。③若患者的创伤部位属于闭合损伤病理时,需要在皮肤组织表面进行二次切开,并将组织内部的固定物质进行有效清除,最后使用支架螺旋丝进行固定操作,并使用相应的止痛方法,进行后续的治疗处理。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与诊断两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两组的基本数据,定义其计量资料以t为检验标准,定义计数资料以x2为检验标准。通过基于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保证其数据内容有明显的统计学价值(P<0.05)。

2结果

通过系统的手术治疗后,对常规组和支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常规组治疗成功的患者共有26例,占比72.22%,且该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为37.98±3.02天;支护组治疗成功的患者共有34例,占比94.44%,且该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时间为54.61±1.39天。可以看出支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且创面的恢复时间较短[3],支护组与常规组的组间数据的差异性具有特别的统计学理论(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几年随着交通事业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提升肱骨段骨折发生率。临床骨科创伤中肱骨段骨折是较高发病率的一种疾病[2],大部分疾病都是因骨肿瘤、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自身因素和外力创伤因素等导致的。选择传统保守手术对疗肱骨段骨折疾病实施治疗虽然获得显著效果,但感染或者致残发生率比较高,进而将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亟待寻找安全且可行的一种手术措施[3]。微创接骨板技术是微创的一种新技术,微创接骨板手术实施中不需要对骨折部位直接暴露[4],选择最小手术切口对骨折碎片活力进行保护,建立稳定且良好的生物学环境,促使尽早愈合,微创接骨板技术属于解剖型方法,不需要在预弯下与骨骼干骺端、接骨板近端贴合,稳定性相对良好;固定接骨板位置的螺孔,具有灵活且操作方便的特点,可最大化展现内固定技术的临床使用效果,避免发生松脱现象[5]。

此文计算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住院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展现P<0.05的数据统计学意义。表示,微创接骨板技术属于安全且可行的一种措施,值得借鉴。

综合以上结论,使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肱骨段骨折中和常规内固定术治疗相比较显示出更好的优良率。

参考文献

[1]张智,吴晓满,陆俊峰等.经前侧入路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療肱骨中段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3):355-357.

[2]顾宗欣.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2):236-238.

[3]洪亮,邹华章,焦根龙等.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青壮年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8):714-717.

[4]庄家林,蒲超,唐付林等.微创手术MIPO和开放手术ORIF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机体应激程度及骨代谢活性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1):152-1522.

[5]陈德明,徐晓阳,王蔚等.微创手术MIPO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术后创伤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311-1314.

猜你喜欢
应用手术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手术之后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浅谈新型手术敷料包与手术感染的控制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