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06 14:50胡玉通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死亡重症肺炎临床特点

胡玉通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遴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疾病特点,包括年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等,并以卡方检验分析导致其死亡的因素。结果:年龄超过70岁、心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成人重症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超过70岁、心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是导致成人重症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抗感染、纠正心功能不全是降低患者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死亡;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51-01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指肺脏出现严重中毒或并发症的一种炎性病变,根据患者获得的环境差异可分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P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且存在酸中毒、缺氧等情况,其病情容易被原发病掩盖,导致救治不及时,死亡率高[1]。有研究指出[2],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死率高达50%,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死率高达70%。随着近年来抗感染药物的不断推出,SP患者的感染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感染宿主的高危性等,导致SP依旧预后较差。本文对我院既往2年内发生死亡的10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遴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SP诊断,且年龄≥18岁。

1.2临床治疗

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其中初始治疗患者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以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为主)共59例。患者若合并真菌感染的,则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治疗、吸氧、化痰、止咳、雾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转入ICU治疗、ICU治疗天数、并发症情况、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痰标本病原学检查结果

死亡组患者均进行痰标本病原学检查,其中查处痰菌阳性的共76例,共培养出4种真菌与9种细菌,另外有65例患者(85.5%)属于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细菌感染为阳性的患者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肺炎克雷伯13例、铜绿假单胞菌11例、嗜肺军团菌9例;真菌感染为阳性的患者分别为:白色念珠菌18例、光滑念珠菌10例。

2.2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

患者胸部CT检查中表现为多叶段受累的共40例,表现为单叶受累的共60例。

2.3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SP是目前临床最具威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同时流行性也高,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上升而上升,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致死因素[3]。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死亡组患者年龄超过70岁的共55例,占比达77.5%,而生存组患者年龄超过70岁的仅7例,占比达24.1%,由此可见,70岁以上的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存活率,说明高龄是造成SP患者死亡的一线因素之一。

临床对于SP的最初诊断是需要入住ICU的肺炎患者,再加上几乎所有的症状肺炎患者都会迅速发展或者已经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所以一旦处理不及时,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既往的研究也指出[4],患者受累的器官数量越多,则死亡的几率就越大。另有研究发现[5],合并COPD等基础疾病也是造成SP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且该研究还指出,患者多叶段受累越多,出现缺氧、呼吸衰竭的情况就越明显,死亡率也越高。赖敏、吴桂辉、陈洪德等[6]研究发现,若动脉血pH值低于7.35,PaO2低于60mmHg,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这都证实了缺氧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的情况。路兴志等[7]也指出,SP患者有8个独立预测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收缩压<90mmHg、动脉血pH值<7.3、肺叶受累等。本组研究结果则发现,器官受累和肺叶受累的情况对患者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或许与样本含量较小有关,亦或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干扰因素导致。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心功能不全与感染性休克是导致SP死亡的危险因素,且本身本研究中SP患者合并心脏病史的比例高达40%以上,而同类研究中存在心脏病病史的患者仅为10%~20%左右[8]。所以,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心功能成为了SP死亡的危险因素与本身的心脏情况存在干扰有关。

此外,鉴于本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含量不大,观察时间也较短,无法与其他地区和医院的资料进行对比,所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总结的临床诊治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的各类预后因素,对临床救治SP仍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荣,毕先明.162例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2018,34(1):154-155.

[2]李洪新.探讨成人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救治[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71.

[3]黄兰花,李少杰,邹莹.CRP/Alb比值对成人重症肺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8):1442-1446.

[4]李娜,刘婧,苗晓云, 等.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6):1113-1116.

[5]莫新,唐皓,曾丽金, 等.血清胆碱酯酶含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8(1):38-43.

[6]赖敏,吴桂辉,陈洪德, 等.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115-118,122.

[7]路兴志,周雪玲,单魁中, 等.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5):891-894.

[8]林宗钦,张欢欢,关开泮, 等.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1):142-145.

猜你喜欢
死亡重症肺炎临床特点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