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2019-03-06 14:51叶国兵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师生思想

叶国兵

[摘   要] 意识形态是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我国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中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意识形态;高校

我国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事关培养什么人,事关阵地的掌控权等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思潮泛滥等情况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要构筑“制高点”、打造“主力军”、筑牢“防火墙”。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我国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传承和创新知识与思想的重要园地,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理论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有一批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人员,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还有一些富有经验的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不仅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同时也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队伍,他们是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力军。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目前,我国近250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达2400多万人。高校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历程,也受多方面的影响制约,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敏捷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信息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主意识强,遇事热情有余而理性分析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价值导向、政治认同、道德引领、理想树立、信仰确立、精神支柱等作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立德树人的根本性问题。

(三)高校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

我国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历来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知识青年、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青年大学生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的重点”[2]。高校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主要阵地。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新境遇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文化的急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值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时期,我国社会呈现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种多样、利益分配千差万别;相应地,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差异性、多變性、独立性不断增强,使人们的义利观、幸福观、事业观、爱情观、善恶观、美丑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情况折射到高校,对高校师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审美标准、义利选择等思想观念的冲击较大,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苗头,使我们一贯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遇到现实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意识的影响。

(二)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挑战

信息网络化既有向广大受众对象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促进网民之间人际交流的作用;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途径,另一方面又带来不少隐患。信息网络化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带来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信息网络化具有即时性、广泛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点,使海量的信息充塞网络空间,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不一,是非难辨;信息网络的“去中心化”改变了青年学生对传统话语权威的倚重,减弱了教育者对信息扩散和网上大学生的掌控力。这些问题冲击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等,从而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内化。

(三)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格局也在形成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共生共长。多元文化并存对高校意识形态而言,一方面有利于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进一步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存在着弱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容易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渐弱;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化,容易导致高校意识形态的导向失控;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容易导致高校师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危机”。[3]

(四)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干扰

高校人群密集,知识分子集中,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系统、更深入、更直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点,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点集散地。当前,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给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这些思潮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力和辐射力,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领航地位。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一)构筑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制高点”

一要巩固壮大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断巩固壮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高校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使高校师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使高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师生头脑。加强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教育师生、指导师生,引导他们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组织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三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任何思想理论只有广泛传播才能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高校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开辟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手段,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起来,建立形态多样、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交流、传播主动融入师生活动密集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传媒,及时抢占高校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新阵地。

(二)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

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打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选拔对党拥护、对国家忠诚、对社会主义热爱,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的人来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通过课堂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力,他们不但自身政治素养要高,而且教学业务能力也要强。要加强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学生日常管理的主力,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选拔讲政治、讲纪律、作风好、业务强、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学生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向学生根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二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学生在什么地方意识形态工作就要跟到什么地方。网络成为大学生聚集交流、获取知识信息的新场所,所以,建立一支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高校要选用一批熟悉现代教育传播技术、懂得青年学生心理、善于用“网言网语”的教师加入学生网络社群,及时掌握同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引导网络舆论,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网络主旋律。

三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生政治理论骨干队伍。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还要依靠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政治理论骨干队伍。高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導、政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使他们不但会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影响他人,而且积极抵御各种有害信息和错误言论,尤其要抗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侵蚀、攻击。

(三)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一要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机制。加强阵地建设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校园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二要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意识形态安全理念,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增强师生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及面临有害信息时的免疫能力,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要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反分裂斗争,面对西方国家、敌对势力、非主流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动的渗透,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决不能让西方意识形态兴风作浪;要有效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对诸如否定领袖、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应坚决予以反对和批驳;对多变性、隐蔽性、渗透性、广域性、蔓延性的“灰色地带”,我们既保持高度警惕,又要进行科学合理区分,同时又要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

三是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高校要制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和应对方案,有专人负责意识形态安全监测工作,建立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制度。要采取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校园舆论情况、社会思潮动向等,尤其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监控,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加以梳理、分类、归纳和分析,通过信息研判,准确评估和预测校园意识形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安稳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3]植凤英.论多元文化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3,(01).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师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麻辣师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