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系统研究会计学科体系

2019-03-06 12:54于玉林
会计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科

于玉林

【摘 要】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环境下,需要重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系统研究,明确学科与会计学科的真谛。会计学科是按照反映客观会计事物的具有专门的、稳定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性质而划分的类别,会计学科的性质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会计学科体系是在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由各会计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基于会计学科体系的发展过程探讨会计学科的发展规律,构建现代会计学科体系需要创新发展会计学科。高校创新发展会计学科体系要为争创一流会计学科创造条件。

【关键词】 学科; 会计学科; 会计学科性质; 会计学科体系; 一流会计学科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01-0007-08

一、学科与会计学科的真谛

(一)学科的界定与划分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推进学科体系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学科,学科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为此需要给学科下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学科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2]“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2]《辞海》中的解释为“学科,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3]“学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中的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

比较以上学科、学问和学术几个概念的定义,“学科是划分的门类”,容易产生误解,以为门类只是学科的一种分类而没有其他的分类;“学科是学术的分类”,学术是什么,使其缺乏通俗性;“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没有揭示学科的特殊性,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的专题研究不一定都是学科。笔者认为:学科是按照反映客观事物的具有专门的、稳定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性质而划分的类别。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好地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科研管理服务,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本标准仅将学科分类定义到一、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 382个三级学科。一级学科之上可归属到科技统计使用的门类”,门类不在标准中出现。门类排列顺序是:A 自然科学,B 农业科学,C 医药科学,D 工程与技术科学,E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若干个分支学科。

为了指导高等教育工作,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等管理工作,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根据本目录的规定,学科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科门类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专业类92个;专业506种。专业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

(二)会计学科的界定、划分与性质

1.会计学科的界定

会计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1962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转财政部党组和人民银行党组《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辦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4]会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重视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

什么是会计学科,按照学科的含义,会计学科是按照反映客观会计事物的具有专门的、稳定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性质而划分的类别。从会计学科的含义可知,会计学科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会计学科反映的会计事物(会计工作)是真实存在;知识性,在会计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专门性,会计学科反映的知识限于会计对象及其相关的内容;稳定性,会计学科反映的知识,经过实践检验,成熟度较高,基本内容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系统性,会计学科反映的内容是各种会计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会计学科的划分

会计学科是具有共同属性的学科群,包含若干分支学科。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规定,会计学科的学科门类属于12管理学,其下一级学科是“1202工商管理类”,在基本专业中,二级学科有120203会计学和120204财务管理;在特设专业中,1202工商管理类之下,有二级学科120213财务会计教育。如图1。

3.会计学科的性质为什么属于管理学科门类

《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在630管理学630.40企业管理中,有630.4020财务管理、630.4025成本管理,在790经济学中,有790.37会计学,其下有:790.3710工业会计学、790.3720农业会计学、790.3730商业会计学、790.3740银行会计学、790.3750交通运输会计学、90.3799会计学其他学科,在790.65价格学中,有790.6540成本管理学。而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却将《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中630管理学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790经济学中的会计学及其各部门会计和成本管理学等都纳入12管理学,这是否意味着会计学属于管理学门类。

会计学科是否属于管理学门类,涉及对会计学科(会计、会计学)本质的认识。管理是对主体的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采用相应职能和管理手段的实施过程。会计学科属于管理学门类,是因为会计学科具有管理职能,它体现在以下各方面:(1)企业信息化推进了会计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建立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取代了会计核算手工操作系统,实现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并使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相融合,推进了会计管理。(2)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财务会计机构重组加强了会计管理,按照统一、集中、精干、高效、节约的原则设置会计机构,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相融合,责权一致设置工作岗位,加强了会计管理。(3)会计制度规定要实行会计管理的重要环节——会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第四章“会计监督”对会计监督做了具体的规定。(4)会计核算内含会计管理的机制,如会计原始凭证审核和会计事项确认的有关要求或规定,已包含了管理的内容。(5)依法治理会计工作是依法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组织或依法治理财务会计工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依法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管理。(6)继承会计“用账”的优秀传统,在传统会计工作的“四账”(记账、算账、报账、用账)中的用账,就是依据账本的资料对资金活动进行管理。

二、会计学科体系发展的规律性

(一)会计学科体系的性质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会计学科是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之下的二级学科,由于长期历史的积累,会计学科的内容丰富、复杂,已包括各种会计分支学科而形成会计学科体系。因而,会计学科体系是在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由各会计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从会计学科体系的结构分析,它具有系统的性质,也可以说会计学科体系即会计学科系统,并具有系统的性质。

会计学科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具有系统性,使其有以下特征:整体性,体系是由各分支学科组成的有机整体;相关性,体系的各分支学科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层次性,体系具有层次结构,并相应分解为所属层次的子系统;目标性,体系各分支学科所要完成的任务;封闭性,体系的各分支学科及其相互关系,不与外界发生联系而呈现的一种状态;开放性,体系的各分支学科及其相互关系,是通过各种渠道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而呈现的一种状态。

从会计学科体系具有的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学科体系建设包含多种要求:(1)会计学是一门科学,会计学科体系要体现继承性、特色性、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专业性;(2)发展会计学所包括的各种分支学科,要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諸多学科;(3)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要正确处理体系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4)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要正确处理体系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关系;(5)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要转化为会计课程体系和会计教材体系,并提升其水平;(6)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要有助于高等学校争创一流会计学科。

(二)会计学科体系由小到大的繁荣发展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借鉴苏联会计模式的改进型会计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会计学科的开始。在50年代,会计学科的建设,首先是引进苏联的一批会计著作,在我国出版的有(苏)葛莱赫著《苏联会计学基本教程》(1951年初版),(苏)日布拉克著《苏联工业会计教程》(1952年),(苏)歌列赫和杉柯夫合著《国营农场核算》(1953年),(苏)巴冈诺夫和沙洛莫维赤合著《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1954年),(苏)马卡洛夫著《会计核算原理》(1955年)等,各种书籍的出版直接影响我国会计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会计学界借鉴苏联会计模式,在总结我国会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批会计著作,例如《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教程》(修订本)[5]、《会计核算》(修订本)[6]、《工业会计核算》和《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7]等,这些会计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会计学科研究的起步,也是建立我国现代会计学的雏形。借鉴苏联会计模式改进并有创新型的会计学科建设延续到70年代。

这段期间,会计学科建设的特点是:在引进苏联会计学科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会计学科;依据我国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建立会计学科;会计学科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对每门会计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会计学科体系的探讨。

2.20世纪80、90年代:改革创新会计学科的大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创新的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会计学科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学科逐渐增多。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会计著作和会计理论,对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1993年7月1日施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十几种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在此环境下,推动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其成果是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而集中体现在出版的会计工具书中。例如:

1987年,中南财经大学编的《经济科学学科辞典》[8],其中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学(会计学原理、部门会计学、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分析、会计史)、会计法学、会计制度学和企业会计学8门学科。

1989年,郭道扬主编的《会计百科全书》[9],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发展史、会计学原理、预算会计、税收会计、金融会计、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业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12门学科。

1990年,侯文铿主编的《会计辞海》[10],会计学科包括基础性会计、生产部门会计、流通部门会计、服务部门会计、其他专业性会计、检验性会计、技术性会计、研究性会计8大类及其41门学科。

1991年,杨纪琬等主编的《经济大辞典(会计卷)》[11],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学、工业会计、运输会计、农业会计、商业会计、对外贸易会计、预算会计、金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史、审计、公司会计、合伙会计、独资会计、税务会计、遗产会计、人力资源会计20门学科。

1994年,于玉林主编的《现代会计百科词典》[12],会计学科包括基础性学科、职能性学科、部门性学科、专门性学科、综合性学科5大类及其144门学科。

1999年,余秉堅主编的《中国会计百科全书》[13],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宏观会计、微观会计、企业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工业会计、农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邮电通信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民航运输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保险企业会计、旅游和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高新技术企业会计、股份制企业会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建设单位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公共会计、会计电算化27门学科。

在这段期间,会计学科建设的特点是:引进西方国家会计学科;有借鉴和创新的会计学科;依据行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学科并对每门会计学科进行专门研究;开始对会计学科体系进行探讨。

3.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推进会计学科繁荣发展

进入21世纪,继续沿着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所指明的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会计学科。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不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推行已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出版的会计著作中体现对会计学科的研究,例如:

2002年,冯淑萍主编的《简明会计辞典》[14],会计学科包括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7门学科。

2002年,于玉林主编的《大会计学概论》[15],提出会计学科体系按学科性质与范围不同分为会计基础学科、企业会计学科、事业会计学科、个体经济会计学科、人本会计学科、会计专门学科和综合会计学科7大类学科。

2009年于玉林主编的《会计大百科辞典》[16],会计学科包括8大类及其109门学科,即会计基础学科9门、企业会计学科52门、政府会计学科4门、非营利组织会计学科5门、个体经济会计学科3门、人本会计学科12门、会计规范学科9门和综合会计学科15门。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5类。一般来说,传统学科,是历史相传下来的学科;新兴学科,是传统学科的对称,是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特色发展而形成的学科;前沿学科,是居于主导地位、能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具有带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学科;交叉学科,不同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学科;冷门学科,是很少有人关注或意料不到的学科。《会计大百科辞典》会计学科按这5类分列如表1。

在这段期间,会计学科建设的特点是:重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研究会计学科,反映部门会计的特点;重视对会计的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学科的研究;出现会计学科研究的细化与会计学科研究综合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三)会计学科体系发展的规律

从会计学科体系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影响会计学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指导思想、国家战略和规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化管理、会计规范(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中国特色、会计国际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等,致使不同时期会计学科的发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差异,但会计学科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单一的少数会计学科的发展到多层次的多学科的繁荣发展,并从中揭示会计学科发展的规律。

会计学科发展的规律主要有:

1.组织规划和宏观会计战略引领会计学科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一定时期的规划,引领会计学科的发展,如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会计学会或会计研究会、会计研究组织,进行宏观会计战略的研究,引领会计学科的发展。

2.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学科发展,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对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会计学科和不相适应的会计学科进行改革,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

3.会计创新推动会计学科发展,在会计领域出现的新经验、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等,通过调查和研究,采用相应的创新形式,驱动会计学科的创新发展。

4.现代化管理促进会计学科发展,企业现代化管理是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科学理论,树立人本、民主、经营、竞争等先进思想,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管理达到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而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5.科技进步推动会计学科发展,现代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运用,加快会计学科的发展。

6.会计法规促进会计学科发展,随着会计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实施,依法治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7.会计交叉学科促进会计学科发展,会计学科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交叉,会计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交叉融合进而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8.会计中国特色与会计国际化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等,以及会计国际化实施,相应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

9.会计引进促进会计学科发展,在从国外引进会计的理论、思想、方法、教材,通过消化吸收、借鉴改进的基础上,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10.会计系统综合促进会计学科发展,对相同专题的论文、资料、专著,通过文献综述、系统综合或集成整合,形成新的会计学科和提高原有会计学科水平,从而促进会计学科发展。

三、构建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一)现代会计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

会计学科体系是一个系统,建立优化的层次结构系统,可以强化会计学科和提升会计理论水平;深化和细化会计学科,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建立会计学科体系,目的在于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会计学科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学科分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的“二级学科会计学”,以及会计学发展的需要和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学之下,可設置一级会计学科(会计类学科)和二级会计学科(会计分支学科),二级会计学科分基本学科和一般学科,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会计学之下,设置若干个一级会计学科即会计类学科;每个一级会计学科即会计类学科之下,设置若干个二级会计学科即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分支学科分为基本学科和一般学科。例如,表1“《会计大百科辞典》会计学科分类表”,在一级会计学科“传统学科”(类学科)之下,设置会计学等51个二级会计学科即会计分支学科,并将会计分支学科分为基本学科和一般学科。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需要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学科建设是一个发展过程:(1)确定学科研究项目,依据有关会计科学发展规划,指导各级会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会计研究机构、会计研究者确定会计学科研究项目;(2)制定会计学科研究计划,明确学科建设的要求:学科是客观需要,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体系、科研手段、相应研究方法和研究组织形式,采用相应的表现形式——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专著和教材等,确定完成时间等;(3)搜集整理资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进行会计学科的创新研究;(4)通过实践和检验,逐步达到一定的理论度、系统度、认知度、可行度和成熟度,形成新的会计学科,或对原有会计学科进行全面提升和完善。

(二)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体系结构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内容即体系结构,是指包括哪些会计学科。这里会计学科体系的会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而是指现代的大会计,包括计量会计和定性会计两大部类[17]。大会计范畴使会计学外延扩大和内涵丰富,导致会计学科体系学科的扩大。会计学科体系的学科,是指已经形成的学科,成熟度不够和尚在规划发展中的但有发展前途并能形成的学科。会计学科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学科),实际上是对全部会计学科进行的分类,分类结果的学科要具有客观性、对象性、指导性、实用性、交叉性、时代性和相对性等。

按学科内容的性质,将会计学科分为会计基础学科、企业会计学科、政府会计学科、非营利组织会计学科、个体经济会计学科、人本会计学科、会计规范学科和综合会计学科8类,及每类所属各种学科,这种分类没有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原创性。

为了全面反映会计学科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会计学科按学科的时代性,将会计学科分为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学科5类,以及每类所属各种学科,如表1会计学科分类的内容。

会计学科体系列入全部会计学科,不利于制定会计学科体系发展规划来指导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列入制定会计学科体系发展规划的学科,只能是在全部会计学科中选择具有基础性、重要性、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会计基本学科。这样,现代会计学科体系是由各类会计学科及其基本学科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制定一定时期会计学科体系发展规划时,如表1会计学科分类的资料,从全部学科分类中选择基本学科,如表2。

表2显示,从全部109门学科中选择50门学科为基本学科,其中传统学科24门,新兴学科14门、前沿学科5门、交叉学科4门和冷门学科3门,列入会计学科体系发展规划,这有利于指导和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

会计学科体系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学科所属类别的性质也将发生变化,如新兴学科变化为传统学科,冷门学科变化为前沿学科,并有新学科的产生。

(三)创新发展会计学科体系

创新是会计学科发展的驱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树立创新意识、锤炼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会计创新是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在一定时空和环境条件下,以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在会计及其相关的实践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会计领域各方面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会计创新表现在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原来有的现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会计创新的本质是发展,发展是创新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创新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会计学科的发展。创新驱动会计学科体系的发展,基础是创新发展会计学科。会计学科创新的方式主要有传承创新、集成创新、交叉创新、引进再创新和原始创新。

1.传统会计学科的传承创新

会计传承创新,是在继承优秀会计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会计创造性活动。传承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相传的传授与继承。会计传统是世代相传的优秀的会计的思想、道德、精神、作风、理论、方法和制度等。会计传承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基础性,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适应性,能适应不同时期的会计环境;稳定性,一般不受或抵制外界干扰;功能性,具有永恒的以服务形式体现的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职能;体制性,保障会计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机构、人员、规范与机制;时期性,是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所积累的人的智慧成果;内生性,有理论的支撑,有实践的基础,继承创新优秀会计传统,促使会计学科的发展。

2.交叉会计学科的交叉创新

会计交叉创新,是会计交叉学科在一定条件下,由跨学科的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进行的会计创造性活动。会计学科交叉是客观事物的联系性、复杂性和效用性,通过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而形成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交叉学科的形式,有会计学与文化学科交叉、与经济学科交叉、与社会学科交叉、与自然学科交叉的会计学科。会计交叉学科是会计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3.相关会计内容的集成创新

会计集成创新,是创新主体,依据基础理论和会计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技术,对各种相同或相关创新要素进行综合、选择、整合和优化,使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以提高经济效益或创新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创造性活动。集成创新的学科,是按照创新学科的要求,以其相关的原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而形成的新学科。

4.引进会计学科的再创新

会计引进再创新,是会计引进主体,依据国际通行规则通过一定方式,从国外引进会计的理论、思想、方法、模式和管理等项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再创造性活动。选择再创新的标准:引进的内容在当前不具有先进性;引进的内容需要提高其质量和水平;引进的内容与我国实际使用存在较大差异;引进的内容需要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引进的内容需要完善会计方法等,因而需要再创新。对引进的会计内容,在消化吸收和按学科要素综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性活动而形成新的会计学科。

5.待开发会计学科的原始创新

会计原始创新,是创新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最早(首先)开发出具有突破性的会计创造性活动。原始创新不同于其他创新而有其特征:首创性,是前所未有的独创;导引性,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和起点;震撼性,是对各方面有巨大影响;实践性,是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于社会实践。原始创新的新学科是会计学科创新的最高层次,对会计理论和学科建设、会计教育发展、指导会计工作将产生巨大影响。[18]

创新发展会计学科体系,需要把握会计学科发展趋势:会计系统化、会计信息化、会计网络化、会计数字化、会计管理化、会计社会化、会计人本化、会计大众化、会计法治化、会计诚信化、会计特色化、会计国际化和会计现代化等的发展趋势。把握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创新驱动会计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四)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课程体系

会计学科体系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重要的是要转化为会计课程体系或为会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蓝图。会计学科体系是由各种会计学科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会计课程体系是由各种会计课程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这两个体系是相对独立的,然而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协调地共同发展。

会计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是高等学校需要开设的会计课程及其实施情况,它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提高会计学科的质量,开发新的会计学科。会计学科研究的成果即形成的会计学科,它需要转化为设置会计课程并编写其会计教材,才能体现出会计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高等学校会计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会计学科体系为基础,从中选择相关的会计学科设置为会计课程。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科目,需要有具体反映会计课程内容的会计教材。因此,可以说,会计课程体系即会计教材体系,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课程体系即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教材体系,相互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教材体系的相互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及其历史性的对接,不等于是两个体系学科与教材的名称、内容、数量和质量都是等同的,而是基本上相同或相近但存在差异。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教材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会计主管部门、会计研究机构、高校会计专业师生和社会人士等都在分别从事会计学科和会计教材的研究,由于所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出现认识上和发展上的差异,这有利于推动会计学科体系的发展和促进会计教材体系的建设。

高等学校会计教材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会计人才十分重要。我国已建成一批重点教材和精品教材,促进了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些会计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相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之间重复、盲目照搬西方理论、过度使用数学等需要得到改正。

建设会计教材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基本要求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现核心价值观,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19],要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经验,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继承优秀传统、引进再创新,要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运用数学、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学科齐全、有重点、结构合理。

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部分:全校公共基础课,是由国家教育部指定课程;全校选修课,是除会计专业课程以外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会计专业必修课,是构成会计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会计专业选修课,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适应就业创业的课程。对会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需要改革创新,如表1会计学科分类的资料,从全部109门学科中选择50门学科(也可将近年出现的如《会计创新学》、《云会计》等调整列入)为基本学科,其中40%即20门学科为专业必修课,60%即30门学科为专业选修课,在基本学科中将近一半即24门学科是传统学科,其余26门学科分别是新兴學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和冷门学科。按要求从基本学科的分类中,选择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按学科的性质分类选择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创新性的会计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改革创新驱动会计课程体系和会计学科体系的发展。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会计学科

创新发展会计学科体系要为争创一流会计学科创造条件。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准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这为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研究会计学科体系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一)会计专业学科与会计学科

《方案》中的一流学科,是指教育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在该目录中,基本专业的管理学门类之下工商管理类(一级学科)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二级学科),特设专业的管理学门类之下工商管理类(一级学科)有财务会计教育(二级学科)。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任务是“(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5)着力推进成果转化。”这既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任务,也是建设一流学科的任务。从中可以看出,一流学科的学科,是指学校组织专业教学的单位。因此,目录中的“会计学”应是具有多项任务的“会计专业学科”组织。

会计专业学科不同于本文所研究的会计学科。会计学科是会计知识体,是各种会计知识元素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知识体;会计学科(二级学科)之下,有各种会计分支学科(三级学科),各种会计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会计学科体系。会计专业学科的组织形式如会计系或会计学院的建设任务,就包含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研究。会计专业学科与会计学科(会计学科体系)是包含关系,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即对一流会计专业学科的建设,对一流会计专业学科的建设也就包含了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

(二)建设一流会计学科的标准

一流学科是指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科学研究、优秀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学科。学科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平台,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台;学科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为社会服务的平台。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没有一流学科也就没有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

《方案》提出“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据以提出五项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根据这五项建设任务,可以确定建设一流会计学科的标准是:

1.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的,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一流师资队伍。

2.一流的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

3.一流的科学研究,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4.一流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传承创新优秀会计文化,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会计教育教学全过程。

5.一流的社会服务,深化产学研结合,将一流会计学科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会计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服务和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服务。

(三)提升会计学科研究水平

一流会计学科建设的核心,是要通过提升会计学科研究,使其达到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提升会计学科的研究,从范围上,对会计学科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计学的分支学科的研究,包括对会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扩大研究的范围,重视会计交叉学科的研究;从形式上,对会计学科的研究,是在对会计课程体系研究的同时,相应对会计教材体系进行研究,从不同形式视角的研究有利于深化会计学科内容的研究;從内容上,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材中发现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和创新学科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高等学校,对会计学科研究的基本力量是会计教师队伍,按照“万众创新”的精神,需要人人参加会计学科研究。如把会计教师队伍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两部分,而对教学型的教师不要求搞科学研究是不恰当的,高校的会计教师都应该以教学为主(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要提高教学水平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计学科的最现实的研究,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科水平。

(四)发挥优势建设一流会计学科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后,不再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这向广大高等学校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挑战。

我国高等学校一般都设有会计专业学科,并具有一定优势,如有人所说:会计“‘老字号焕发青春,‘新品牌光照四方”。这使得会计学科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有争创一流学科的条件。会计学科争创一流学科,需要按照《方案》提出的建设任务、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繁荣会计理论研究的要求,以及建设一流会计学科的标准有序地推进实施。

会计一流学科建设是会计学科做大做强的发展过程,需要从学校会计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会计学科争创一流建设目标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提升会计学科的实力、竞争力与影响力,进入本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等学校一流会计学科或一流会计学科前列。

第二阶段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会计学科的实力、国内竞争力与国内影响力,进入全国高等学校一流会计学科或一流会计学科前列。

第三阶段目标,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敢攀登学科高峰,继续提升会计学科的实力、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使会计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或世界一流会计学科前列。

在争创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各个高等学校的会计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使会计学科在竞争的过程中,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驱动力,推动着会计学科的发展永远向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479.

[3] 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194.

[4] 中共中央批转财政部党组和人民银行党组《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EB/OL].中国网,(1962-06-23)[2012-09-12].www.china.com.cn/guoqing/2012-09-12/content-26747243.htm.

[5] 陈其祥.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教程(修订本)[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3.

[6] 王澹如.会计核算(修订本)[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4.

[7] 中国人民大学工农业会计教研室.工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

[8] 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科学学科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9] 郭道扬.会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10] 侯文铿.会计辞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11] 杨纪琬,娄尔行.经济大辞典(会计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12] 于玉林.现代会计百科词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13] 余秉坚.中国会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14] 冯淑萍.简明会计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5] 于玉林.大会计学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16] 于玉林.会计大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7] 于玉林.论会计学两大部类[J].财会通讯,2006(7):9-12.

[18] 于玉林.会计创新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A].2010.

【作者简介】 于玉林(1934— ),男,湖北建始人,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猜你喜欢
学科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学科新书导览
关注一流学科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