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
1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而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提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当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业态呈现多样性,传统的消费市场逐渐饱和,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使得那些仅仅依靠当期收入的中低收入消费者无法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消费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中国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手段少、消费者无法熨平当期收入和持久收入差异等缺陷,破解当期收入约束门槛难题。
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与中长期消费贷款变化曲线逐渐平缓相比,短期消费贷款比重仍保持上升态势,说明在金融业整体去杠杆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车道,这也可以从过去一年中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展或转型消费金融业务中可见端倪。
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消费者升级换代的欲望非常强烈,消费正从有形商品向服务层面转变,居民消费选项也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大大拓展,而消费金融由于无抵押、小金额和普惠性等特征可以深挖传统金融所不能触及的潜在消费市场,以不同场景和消费业态为内容,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使消费真正成为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總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普惠金融布局多场景
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客户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相比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
不容忽视的是,因覆盖人群范围较广,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等难题。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亟需加强反欺诈、资产审核、风险管理等能力,以应对风控。
捷信集团首席执行官翁德雷·弗里德里奇告诉记者,捷信集团每个月需要做六百万到七百万个信贷决定,其中有两百万个决定在中国发生。特别是在双十一或其他购物季,信贷决定数量还会上涨。因此,中国风控团队使用的科技是整个集团最先进的。在中国做出信贷审批决定,时间只需要十三秒。
在一系列决策背后,捷信消费金融运用的是大数据、运算力、人脸识别等技术。一方面要收集大量数据以鉴别客户群体质量;另一方面,针对初进职场没有信贷记录的客户,需要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所留下来的电子痕迹进行分析,例如手机流量、漫游业务等。
正是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加快业务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持牌公司业务模式趋于成熟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8消费信贷市场报告的指标体系(CCWE指标体系)结果显示,通过“普”和“惠”值加总就得出普惠金融的衡量度,其中普+惠综合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设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该结果既反映了中国目前消费金融市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发展现实,也说明较早成立的捷信、中邮、兴业等不同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变得日臻成熟。
据悉,报告调研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其中包括东部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广东和海南;中部的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这109个城市中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调研涉及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0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69份样本。
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质量指标上录得较高分的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近些年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
其次,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优势,也在挖掘传统金融不能涉及的低端利基市场,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传统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业务优势,近年来不断进军消费金融行业。
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持牌企业以及电商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和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成为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