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中国生育文化历来以“多、男”为特征,而今,这种文化受到冲击。少子化与男性危机接踵而至,光棍儿层出不穷,传统的父亲角色也在新的环境下不能适应时代。
没有老婆,哪儿来的孩子?
某周刊从业人员曾有过一个设想:
已成社会问题的城市剩女,为何不嫁给农村的光棍们?他们人数相当,年龄相当,一个未嫁,一个未婚,按照供给需求理论,正好合适。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达尔文主义的理论错误。如果排列一个不太恰当的组合,以仅以供给需求为标准,可以表述如下: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女性>农村男性。这个公式不准确,有性别歧视的嫌疑,但假使它是准确的,那么城市男性的选择空间最大,既可以选择城市女性,又可以选择农村女性;与此对应,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也有两方面的选择,不过又有所不同,不管怎么说,选择到最后,城市女性可选的空间多,但往往因为各种因素未能达成,农村男性可选的空间最低。
这种选择的不平等,在后来的结婚率上得到体现。剩女最终成为伪命题,而确实有大量光棍一直光棍到老。
到2020年,中国会出现3000万光棍。这个说法经常被各大媒体拎出来讨论,而农村地区尤甚。分析原因时,不外乎以下几点:男女比例失调,仅有的一些适龄女性跑到了城里,彩礼重,生活压力大。
社会学家刘燕舞曾就城市与光棍的关系做过一个有趣的观察。他在山东青州调研时发现,离市区最近的一个村庄,光棍始终是个位数,几个有残疾的男性村民也从偏远村庄娶到了媳妇;而离城区越远,村里的光棍数量也越多。“即便同个村庄也有差异,靠近公路的村组的光棍数量要明显少于其他村组”。
徐文多是蒙阴县某村人,几年前出国打工,夫妻感情破裂,最终离婚。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他从此开始单身。比他小四岁的弟弟也是单身,最近相亲了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双方感觉不错,准备结婚。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甚至有些还没离婚的女性,就有媒婆上门,向其介绍对象。只等着婚一离,就开始新的婚姻生活。在过去,离婚带孩子的女性很难找到未婚男青年,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早已比比皆是。
同村的耿林也是这种情况,家里好不容易盖了新房,多次相亲无果,眼看着已经三十多岁了,只好把条件一再往下降。一个离婚带孩子、长相一般、家庭条件很差的女人最终进入了他的视野,两人很快结婚,并育有一子。
不断出现的光棍儿,也是生育率持续走低的一大因素。很多农村,过去讲究的传宗接代好像突然断了线。
“丧偶式育儿”背后的父亲角色
跨越了婚姻之门,面对儿女,男性危机还有一个表现,即:缺席化。
原始社会中,爸爸带孩子出门打猎,两人一起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
从女性視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孩子跟妈妈说:“妈,我饿了”;“妈,我渴了”;一会儿又说:“妈,我袜子哪去了?”……而见到爸爸永远只有一句话:“爸,我妈呢?”
孩子找妈,天经地义;爸爸“隐身”,并不罕见。
《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在55.8%的家庭中,妈妈才是陪伴孩子的主力。爸爸陪伴较多或爸爸妈妈陪伴一样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
同时,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妈妈的4.6小时与10.9小时。
“丧偶式”育儿可以说是中国妈妈养孩子最大的痛苦。
这个新兴的词汇完美、犀利的诠释了一种“隐形爸爸”的家庭关系,又狠又准,一下子触碰到了许多妈妈的神经,引发了诸多共鸣,引发了一场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热潮。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一家俩娃,带来了1+1>2的工作量,妈妈越发吃不消了,爸爸还能不动如山,继续做“隐形人”吗?
《奇葩说》有一道辩题:爸爸每周陪伴孩子少于12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母亲们笑了:生活终于对“隐形爸爸”下手了。
有人总结广大母亲的心声:“有些爸爸,真的是素质很差。不陪孩子就算了,最可恨的是,你含辛茹苦,爸爸们经常跳出来打劫。”
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写作文说,我的妈妈很烦,戴个眼镜,整天忙,不知道忙啥,还喜欢逼我学习。我的爸爸就非常好,工作努力不回家,从来都不骂我。是啊,家都不回,怎么骂?”
更打击人的还在后头呢,当娃爹终于露面回到了家时,就开始瞎指挥了。
另一个母亲说:“晚上九点,当我让女儿睡觉时,她盯着电视屏幕一动不动,我跟她说,你答应妈妈了,到了约定时间就要上床睡觉。她还是不听,拜托我让她看完这一集,我一盯进度条,还有半个多小时,刚想说不行,娃爹跑过来了:女儿想看,就让她看呗,偶尔放松一次不要紧的。”
此时的女儿,眼里开始放光,满眼只有慈父。而这位母亲,变成了罪人。
心理学家赫塞林顿研究表明:“女孩如果缺少父亲陪伴,可能会造成性别认知混乱,缺乏性别认同感。”
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亲功能”包括七个方面:
1.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
2.花时间陪孩子
3.养育孩子
4.恰当地规训孩子
5.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保护和供养
7.成为孩子的模范
哈伯特说,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传统的父亲缺失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父亲创造价值、父爱如山、父亲引领一切,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亲成为一种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