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 影响探析

2019-03-06 11:19:40李艳杰
新农民 2019年35期

李艳杰

(天津市蓟州区土壤肥料管理站,天津 301900)

2019年至今,天津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80万亩左右。当前天津的水稻种植区域仍然存在较多的水稻种植中低产田,严重影响了天津水稻的生产产量。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有机肥料的用量对改善天津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效果影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试验过程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试验之前,采集区域的土壤成分的基本理化性质为:有机质42.4g/kg,全氮2.36 g/kg,全磷0.74g/kg,全钾14.35g/kg,pH值6.3,碱解氮185mg/kg,有效磷11.8mg/kg,速效钾86mg/kg。

1.1 试验设计以肥料用量分析

(1)试验设计

为了检测不同的肥料用量对水稻生长情况的影响,我们一共建立了7个试验处理,为了能够方便记录试验结果,我们把这7组分别命名为CK、S1、S2、S3、S4、S5和S6,其中处理(CK)不施加任何肥料,而S1到S2则逐一增加施肥量,所施肥料为统一的鲜猪粪有机肥(如表1所示)。

(2)试验肥料用量

在试验中,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准性,无论是添加有机肥的稻田还是不添加肥料的稻田在这一过程中都不得再施加其他肥料。

(3)试验区域划分及秧苗数量

试验区域的范围为20m2,在每一组中,为了保证试验的结果有效性,每个区域中插入同样数量的秧苗350篼,为了方便观测取样需要进行一次重复建立取样区。

1.2 试验观测标准和判定方法分析

在进行试验时,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加简洁明确,除了观察水稻的分蘖情况之外,还应该对水稻的生长速度、水稻的生长高度、水稻的穗粒数和总的生物产量等方面进行检测。在这一时期内,还要对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测定标准参照《土壤农化分析》[2]。其中,农作物中籽粒中含有的氮磷钾浓度也需要检测,检测标准同上。

表1 各处理猪粪用量和养分投入情况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水稻分蘖情况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水稻的分蘖情况就能准确的判断出水稻种植区域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多少,就能够明确土壤对水稻生长供给的养分多少。在试验中,处理1(CK)的水稻分蘖情况出现的时间高峰较早,而施加了有机肥料的那几个处理的水稻,尤其是S5和S6这两个处理,它们在分蘖前期分蘖进程相对较慢,但在后期,它的分蘖进程迅速加快,且分蘖数量也较大,其分蘖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处理1延迟了10~15d左右。施肥处理的成穗率平均低于处理1(CK),但是差异性并不大,而经过施肥的那几个处理的水稻穗数则明显高于处理1(CK)。因此可以得出,经过施肥的水稻种植区域的种植产量高于处理1(CK)没有施肥的产量。

2.2 不同肥料用量对水稻田间的表面水的pH值的变化

在田间表面水进行pH值连续测定,可以为水稻施加有机肥料的用量提供参考指标。经过相关检测发现,施加了有机肥料的水田中,水体的pH值比没有施加有机肥料的pH值要低,也就是第7个处理的pH值小于处理没有添加有机肥的pH值,经过这两者的比较发现,在施肥量最大的第7个处理(S6)中,其pH值比处理1(CK)降低了0.38个单位。通过对水田的水体pH进行检测我们得出,有机肥料的施用时间最好在秧苗种植的前15d作为基肥使用,这有利于降低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对水稻分蘖前期的副作用。在水稻秸秆的大小对比上发现,水稻秸秆的产量会随着有机肥料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增高,并且表现为有机肥料的用量越大,水稻秸秆产量增加越多,秸秆产量以S6处理最高。也就是说,有机肥的施用量要在15~30t/hm2范围内的增产效果最高,如果施用量过大,反而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3 总结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有机肥料在改善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施用有机肥的过程中,最好在插秧前15天进行施肥,以保证肥效,减少其对水体以及土壤成分的影响。同时在施加有机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施用量,严格按照田地面积进行施用有机肥,以此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粮食生产质量。